實際工作中如何落實三個規定?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領導幹部要提高領導經濟工作的專業能力”,要“加強經濟學知識、科技知識學習”同時,又強調了領導幹部要做到“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決策、慎重用權,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實際工作中如何落實三個規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領導幹部要提高領導經濟工作的專業能力”,要“加強經濟學知識、科技知識學習”。同時,又強調了領導幹部要做到“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決策、慎重用權。
做好經濟工作,領導幹部當然要懂經濟,有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這是基本要求。每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這方面強調得很多,比如,要不斷加強學習能力、提高知識本領、改進工作作風等。今年話風有了一些新的變化,要求領導幹部能夠更多地從曆史、從文化、從生态的角度去思考經濟問題、做好經濟工作,這無疑是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境界,對領導幹部做好經濟工作的綜合能力、素質修養、行為作風提出了新的要求。會議為此提出“三個敬畏”,其内涵是豐富的、極有針對性的,其意味也是深長的。
所謂敬畏,是指人們對待一種事物、一種觀念、一種狀态等發自内心的心理或情感态度,因為這樣的事物、觀念等具有超越時空、難以撼動的力量,足以讓我們崇拜、敬重,也足以讓我們畏懼、難以或不能逾越,進而直接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曆史、文化、生态作為對象物就是這樣的客觀存在,就有這樣的強大力量。做經濟工作,考慮較多的是投入産出,計較的是利益得失,能很快看得見摸得着,教科書中說的“經濟人”就指這樣的屬性。但領導幹部是領導經濟工作,不是一般的“經濟人”,面對資源要素稀缺,雖然也要算賬而且要精打細算,但也必須算大賬、算整體賬、算長遠賬,這就需要領導者有曆史眼光、有文化站位、有生态格局。對曆史、對文化、對生态,心能存有敬畏,就能自覺把握好哪些能做應該做,哪些不能做絕對不可做,行自然會有所止。因此,作經濟決策就要倍感千鈞重,不能拍腦袋;推進經濟工作就須權衡細掂量,不要瞎指揮。
敬畏曆史,就是因為厚重的曆史過程飽含着古今中外的經驗教訓,我們不能違背曆史已經證明了的事物發展的内在規律性。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正确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資本是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要素,但天然具有擴張性。我國現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會有各種形态的資本。我們就要發揮資本作為生産要素的積極作用,同時又要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為資本設置“紅綠燈”,就是尊重了資本運行的曆史規律,對此不能有模糊認識。
敬畏文化,就是因為綿延千年積澱下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根植于人的内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我們應當自覺尊重百姓日用而不覺的文化價值觀。在經濟工作中,我們就要崇尚唯實笃行,注重協調平衡,講求開源節流,時時防患于未然等。比如,促進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曆史過程,要久久為功、穩步朝着這個目标邁進,但不要期待“一口吃個胖子”;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内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這樣在工作中就可以防止簡單化、片面化、單打一甚至亂作為。
敬畏生态,就是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恩格斯早有名言,“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複”。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因此,在經濟發展和環境治理上,必須牢固樹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理念。
當然,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這“三個敬畏”内涵是相互貫通的,邏輯是相互一緻的,既反映一種态度,也體現為一種行為準則。做好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還是要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各級領導幹部作決策、定政策、行主張、推措施,一切都要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正确政績觀,切實将各項決策建立在系統思維、科學謀劃、調查研究基礎上,切實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于人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