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遊河北##頭條帶你樂享河北##這麼近那麼美周末遊河北#
赢得了口碑和熱度的《夢華錄》,無疑成為了今年古裝劇的爆款。這部劇以宋代為背景,講述了錢塘女子趙盼兒和她的姐妹孫三娘、宋引章如何在東京城通過各自的努力完成自我實現的故事。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夢華錄》主角趙盼兒、宋引章的人物原型就來自雜劇《救風塵》,該劇的前幾集也再現了這段故事。原著《救風塵》就出自元代雜劇的奠基人,有“曲聖”之美譽的關漢卿。
△ 《救風塵》插圖,出自《元曲選圖》,明萬曆刻本(現藏國家圖書館)
随着《夢華錄》的成功,幕後的“金牌編劇”關漢卿也火爆出圈,那麼這位元曲大家和河北安國又有怎樣的淵源?
出身安國的元曲大家
關漢卿出生于1234年前後,時值金朝末年,籍貫是河北保定安國(古稱祁州),關漢卿墓就位于安國市的伍仁村。
△ 伍仁村關漢卿墓
博學多才,亂世失意
安國伍仁村,這裡土地肥沃,風景秀麗,一溪蒲水繞村而過。關姓氏族沿蒲水而居,幾輩人均為當地名醫,世世代代以耕讀傳家。
關漢卿出身醫戶家庭,生活條件優于一般百姓,也正因此,他才有幸能接受教育。元代廢止科舉考試長達77年之久,讀書人沒有了“學而優則仕”的上升途徑,關漢卿就隻能流落于社會底層,從事與戲劇相關的工作。
受過正統儒家思想教育的他,首先想到的是當時許多民衆蒙難的情狀,揮筆就寫出四折《單刀會》,其對關羽勇猛形象的塑造恰是對英雄再現的渴望。
△ 安國老調《窦娥冤》
關漢卿的作品以雜劇的成就最大,如:《窦娥冤》《救風塵》《望江亭》《魯齋郎》《單刀會》等。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感天動地窦娥冤》(簡稱《窦娥冤》),也是元曲文學中的瑰寶之作。
△ 關漢卿相關書籍
七百多年來,關漢卿的故事在安國及磁河兩岸世代相傳。《關漢卿的傳說》《安國市民間文藝精選》《古今藥都說》收錄了關漢卿的130多個故事,以濃郁的鄉土風情、樸素的大衆語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講述了關漢卿從童年到少年、青年到成年的成長環境和成長過程。
晚年回歸故裡
晚年,關漢卿回到伍仁村,奮筆創作至終,享年70餘歲。關漢卿故裡——河北省安國市,至今仍留存着關漢卿墓、關家園、普救寺等文化遺址和關漢卿的傳說等非物質文化遺産。
△ 2013年,關漢卿的傳說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安國市關漢卿小學
安國市關漢卿中學
安國市關漢卿紀念館
為了紀念他,保定市修建了一座以他命名的大劇院——關漢卿大劇院。關漢卿是我國戲劇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人物,為後世戲曲的産生和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本文來源:旅圖河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