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歡迎個人分享轉發,媒體轉載請聯系作者
作者丨鴿子醫生 ID:air863
胎兒出生以前,臍帶是母親供給胎兒營養和胎兒排洩物的通道,出生後,醫生會在寶寶臍帶根部結紮,剪斷。一般寶寶出生3—7天臍帶根部就會脫落,形成肚臍眼。
但在脫落之前, 臍帶血管與新生兒血液相連,若保護不好,會感染而發生臍炎,甚至造成敗血症危及生命,所以要精心護理。
臍帶根部發紅,或者脫落後傷口不愈合,臍窩濕潤、流水,這是臍帶發炎的最早表現。以後臍周圍皮膚發生紅腫,臍窩有漿液濃性分泌物,帶臭味,臍周皮膚紅腫加重,或形成局部膿腫,敗血症,病情危重會引起覆膜炎,并有全身中毒症狀:發熱、不吃奶、精神不好、煩躁不安等。慢性臍炎時局形成臍部肉芽腫,為紅色腫物突出、常常流粘性分泌物,很久都不能治愈。
臍帶輕度發炎時,僅在脫落的傷面有少量粘液或濃性分泌物,周圍皮膚發紅。如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病情會迅速發展,出現臍部膿腫,并殃及大部分腹壁,同時可伴有發熱、哭鬧、嘔吐、拒食等表現。
改變不良的衛生習慣。臍部有污染時應及時清洗消毒,保持臍部幹燥清潔,操作時要注意保暖,室溫最好在23℃—24℃,避免臍部暴露在外時間過長,一般在5—10分鐘,操作前洗手,避免冷手直接刺激患兒皮膚。
勤換尿布,避免尿液污染臍部,每次洗澡後用無菌幹棉簽把臍凹水吸幹。重視臍部護理,一旦發現臍部有滲液,應及時就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