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是人們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蔬菜和調味品,也是農村種植最廣泛的農作物,種植大蔥不僅能滿足自家食用,還能為種植戶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很多農戶在種植和管理當中,沒有了解大蔥的生長特性和需肥規律,導緻葉子長得倒是挺茂盛,而蔥白卻長得又短又細,導緻産量始終上不去。
1、科學定植,是大蔥高産的基礎
移栽大蔥的地塊需要選擇土層深厚,并且要深耕細翻,一般以沙質土或疏松土質為最好,粘重土質的地塊不易獲得高産,在移栽之前,先要施足底肥,底肥以農家腐熟的有機肥為主,兼用化肥,但在使用化肥時一定不要過多地施用氮肥,需要氮肥和鉀肥半對半平衡施用,如果随意施用化肥,蔥葉長得過多過長,而蔥白卻長得短細,不僅産量低,而且吃起來還帶有苦味,具體方法下面有詳細介紹。
很多農友在問一個問題,就是大蔥應該栽得多深為最好,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定論,因為各地培育的蔥苗長短不一,這個需要根據蔥苗的長勢而決定移栽的深度,并沒有一個規定的深度。最适宜也是最科學的移栽深度為土壤不埋過蔥心為宜,移栽的過深影響發苗生長,過淺将影響蔥白的長度和産量,這個需要根據移栽時蔥苗的長度靈活掌握,但移栽時切忌不要栽斜,要直立移栽,因為斜栽容易使蔥白彎曲,隻有直立移栽才能保持蔥白順直,提高質量。
2、掌握大蔥需肥規律,是奪取高産的保證
大蔥整個生長期分為苗期、蔥白生長期和開花結籽期,苗期主要以生長葉片為主,蔥白長勢緩慢,需要的養分較少,而移栽緩苗後,蔥白就進入一個旺盛生長期,這個時候是需要養分最多的時候,必須結合培土進行追施肥料,上面說過,追施肥料時一定不要過多地施用氮肥,因為大蔥的需肥規律是:氮40%、磷15%、鉀45%,鉀肥的需求量最多,氮肥第二,磷肥吸收量最少,這是經過各地長期種植實踐而得出來的結論。
所以,在追施肥料時,應做到氮肥和鉀肥平衡,切忌隻使用氮肥而不用鉀肥,否則不但不增産,還會導緻質量嚴重下降。
3、适時培壟,是增加蔥白長度的有效措施
大蔥到了生長的中後期,要結合追肥進行培土,當大蔥長到30厘米以上高時,就要開始進行培土,培土可根據大蔥的長勢分為三次進行,第一次要淺培土,不可把土埋過葉心,第二次在長到40厘米以上高時進行,第三次在收獲之前一個月内進行,每次培土都要結合追肥同時進行,第一和第二次追施高氮高鉀肥料,最後一次停止施用氮肥,追施鉀肥和鈣肥,因為施用氮肥,會使蔥白發軟,不易保存,還會使口感變差。
以上是大蔥高産的三個關鍵要點,也是多年積累的種植經驗,希望能幫助到廣大的農友們。有問題可随時留言,想了解更多内容,歡迎多加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