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懂得示弱的人才是真正強者

懂得示弱的人才是真正強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3 04:58:47

01

戰國時期,昌國的樂毅和周邊的五個小國聯合在一起,組建了盟軍,攻打齊國。

齊王很生氣,他想,泱泱大國,豈能被小國欺負?

齊王命令觸子為大将,帶着士兵趕到了濟水。他對觸子說:“快點開戰,要不然我滅你全族,掘開你的祖墳。”

觸子氣沖沖地安排士兵出擊,剛剛進入戰場,就鳴金收兵。導緻大敗而歸。他本人乘亂逃走了,不見蹤影。

生活中,我們習慣了居高臨下、恃強淩弱,卻不知弱者的憤怒,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就是兔子被惹急了,也會咬人。

隻有那些懂得示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才能夠在隐忍中走遠。

懂得示弱的人才是真正強者(真正的強者是那些)1

02

示弱不是無能,而是一個人的修養。

《呂氏春秋》裡有這樣一個故事:孔子帶着弟子外出,半路上,大家都坐地休息,有一匹馬跑出去,吃了當地人的莊稼。

當地的農人很生氣,把馬扣押下來了。

子貢主動請纓,去和農人商量。道理講了不少,口水也說幹了,但是農人不願意歸還馬。

有一個來自農村的弟子,走到農人面前,說:“您家的地真多,面積那麼寬,難怪有馬會吃莊稼。”幾句拍馬屁的話,讓農人很開心,把牽馬的繩子放開了。

古人說:“敬愛人者,己也;見敬愛者,人也。”

一個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學會愛,而不是講道理。很多事情,是沒有道理的。比方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是道理?秀才遇到兵,有理說得清?

因此,學會低頭,主動認錯,主動擡高别人,你反而會顯得尊貴,進而得到别人的厚愛和理解。

很多人,習慣了這樣想:我強我有理。他們不知道,真正的道理,是相互理解。

站在對立面思考,你會發現自己的無知,也會走進對方的心裡。笑着待人,你一分錢都沒有花,但是對方卻有了善意。因此說,你的修為,比身體本身的力量更大。

03

示弱不是認輸,而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西周時期,太公呂成為了齊王,周公旦成為了魯王。

有一天,兩個人在一起聚會。

太公呂說,他很尊重賢惠的人,主動獎勵有功的人。

周公旦說,他厚愛那些親切的人,推崇道德和感恩。

因此,齊國經曆了二十四代君主;魯國經曆了三十四代君主。他們的國家能夠持續,和君王放下姿态、主動接近君子的做法,密不可分。

毫無疑問,所有能長盛不衰的君王,都有一個習慣——禮賢下士。

君王主動在下人面前認輸,常常問計于民,這樣的言行,不是輸了,而是崛起的征兆。

認識時代發展的曆程,不要做不合時宜的事情,就像農人遵守“二十四節氣”一樣,總是能夠取得收獲的。

秋天來了,樹葉都枯黃了,掉落了。大樹輸了嗎?沒有,不信你就等一等,到了來年春天,你就有了答案。

懂得示弱的人才是真正強者(真正的強者是那些)2

04

示弱不是愚昧,而是難得糊塗,僞裝自己。

春秋時,晉獻公要攻打虢國,但是他必須經過虞國。因此,他主動拿出一群馬,還有一些玉璧給了虞國的國君,表示友好。

因此,虞國答應了晉獻公的要求,讓晉軍順利經過虞國。結局就是,晉獻公打敗虢國之後,殺個回馬槍,把虞國也吞并了。他把自己的馬牽回來,說:“這些馬,又老了一點點。”

自古以來,兵不厭詐。

那些強悍的人,總是主動示弱,讓對方以為自己真的沒有力量。接下來,就會有戲劇性的一幕——以弱欺強。

有道是,揣着明白裝糊塗。

用自己的糊塗,去麻痹對手,那麼對手就會真糊塗。你借此機會,就可以安安心心做自己的事情,對手的一切,也都在你的把握之中。

有人說:“威武不能屈。”

有人說:“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在強大和弱小之間,有若隐若現的門,如果你掌握了這道門,就能夠自由活動。進了“弱門”,就是蓄力;走出“弱門”,就是強者。

05

示弱不是害怕,而是“不動聲色”的勇敢。

人在社會上,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個方法:先禮後兵。

如果你一開始就和對方較勁,那麼你就不知道對方的底細,也許就做了雞蛋碰石頭的蠢事。

因此你要學會用“禮物”去試探對手。一來二往,你和對方就熟悉了,你就摸清了對方的實力。能不能赢,你都有了把握。不能赢的話,就等一等,另外找機會。

有一個詞語,叫“曲徑通幽”,也就是說一些彎曲的小路,才能通向幽靜、美麗的地方。你總是走大路,還大搖大擺,就隻能看到普通的風景,也說明你是一個俗人。

想要變得勇敢,就要多轉幾個彎,示弱是必須的“彎路”。正如老子所言,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懂得示弱的人才是真正強者(真正的強者是那些)3

06

那些脆弱的人,喜歡争強好勝,就像螳臂當車一樣。

心裡平和的人,總是低頭,不在乎别人的嘲笑,他知道,人生要赢在最後。

學會示弱,要懂得“有理不在聲高、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忍百事無憂”之類的道理。

任何時候,都要說服自己,不要鋒芒畢露,要靜觀其變。吞下了委屈,隐藏了鋒芒,其實是放大了自己的格局。

古人說:“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動而不括,出而有獲。”

要懂得,藏器不僅僅是收藏利器,還是主動示弱,以柔克剛。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