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新華縱橫的成品

新華縱橫的成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8 06:53:20

新華縱橫的成品? 【節目導視】,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新華縱橫的成品?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新華縱橫的成品(撥動命運的琴弦)1

新華縱橫的成品

【節目導視】

從農民到學徒再到制琴師,“确山師傅”逐漸有了名氣。(同期:(當年)總共在北京做琴的人也就是三四千人,有兩千多人是咱們河南确山人。)

農家山鄉變成“提琴之鄉”,确山縣走出一條特色脫貧緻富路。(同期:提琴産業的發展,既解決了群衆的内生動力問題,也帶動了其他扶貧産業的蓬勃發展。)

敬請收看本期節目——《撥動命運的琴弦 奏出緻富曲》

【現場】王金堂夜晚做琴場景

【畫外音】河南省确山縣竹溝鎮村民 王金堂

我做琴的時間基本都在夜間,夜間靜下來以後,我開始修修琴做做琴,研究研究這些樂器,就是喜歡。我個人畢竟也做了幾十年了,所以自己的手藝也不願意放下來。

【解說】王金堂是确山縣第一批接觸手工提琴制作的人,父母都是農民,家裡的經濟來源僅靠着8畝貧瘠的山地。每年緊巴巴的收成,隻能換來一眼望不到頭的苦貧。1984年春,16歲的王金堂便琢磨着走出去,北上打工。幾經輾轉,他誤打誤撞與提琴結下不解之緣。

【同期】河南省确山縣竹溝鎮村民 王金堂

當時學琴也是一個偶爾的(機會),因為老家當時有一個(人)在北京當兵,認識一個就是在工藝美術廠(工作)的人,其實那個時間确實沒有對于提琴的認識,主要做的就是小提琴的模型,工藝性的東西,沒有什麼音色。所以後來咱們一接觸到真正的小提琴的時候,很驚訝,音色很好,很優美。

【解說】手工提琴生産過程複雜,細節衆多,需要大量人力合作完成,很少有制琴師能獨立做出一把完整的琴。随着學習逐漸深入,王金堂對提琴的興趣也漸深,他決心學會這門手藝。

【同期】河南省确山縣竹溝鎮村民 王金堂

後來也是咱們北京樂器廠,有些老工人自己搞作坊了,搞作坊以後需要些人手,當時出去就是給他們幫忙幹活,根本就是給錢我們就不要了,我們隻要能學到東西,能将來做出真正的一個小提琴,那是心裡想着就很美了。

【解說】靠着一股子韌勁和拼勁,5年後,手藝日漸成熟的王金堂也獨立開起了提琴制造作坊。朋友帶朋友,親戚領親戚,越來越多的确山人來到北京從事提琴制作。

【同期】河南省确山縣竹溝鎮村民 王金堂

最早是我一個人幹,後來就招了30人,都是自己的老鄉。你像我們剛起步的時候,真是這樣吃不上喝不上的,所以我們更珍惜。(當年)總共在北京做琴的人也就是三四千人,有兩千多人是咱們河南确山人。

【解說】從農民到學徒再到制琴師,“王金堂們”闖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确山師傅”名氣漸漸大了起來,确山縣也在慢慢發生改變。

【解說】2015年,确山縣政府主動抛出橄榄枝,提供免費的廠房及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制琴師返鄉創業。随後,60多位制琴師先後回鄉創業,一些提琴生産企業也陸續将生産線搬回到确山。

【同期】河南省确山縣竹溝鎮村民 王金堂

回到家鄉看以後确實家鄉的變化很大,高鐵很便利,信息很方便,都是很到位了,還有物流都跟得上。後來我們協商,做前站先回來了。後來北京這些老鄉們看到我們在家鄉發展的速度也比較快,也比較平穩,政府的支持力度也有,所以這樣的話,大家都在逐步地完善,都往回撤。

【解說】除了生産線,在确山紮根的,還有制作手工提琴的整條産業鍊。西依桐柏、伏牛兩山餘脈的農家山鄉搖身一變,成了外地人口中的“提琴之鄉”。

【現場】王金堂選木料

【同期】河南省确山縣竹溝鎮木料商 鄧連會

我老家是山東,我從事這個行業是1995年開始。以前我在雲南,生産完了之後在北京,因為确山做琴的都在北京。後期回來之後,緊接着我就把銷售點設這來了,因為做琴的行業都遷到這來了。

【解說】如今的确山,制琴作坊遍布大街小巷。返鄉創業能人們帶動了更多農民丢掉鐮刀、鋤頭,走進風吹不着雨淋不到的明亮廠房。他們不僅從此告别了靠天吃飯的日子,不少從事提琴制作的貧困戶們,進廠即脫貧。

【同期】河南昊韻樂器有限公司職工 宋新平

我是2015年入的貧困戶,因為小孩上學,家裡就我一個人掙錢,所以條件有限。貧困戶那時候以前也去過好多地方打過零工,但都不穩定。2016年秋天進的這個廠,然後2017年春天都脫貧了,就是半年的時間。在這個廠裡離家又近,然後活也不算累,它就是常白班,可以照顧家裡,工資也比那邊高。

【解說】宋新平所在的河南昊韻樂器有限公司是确山縣規模最大的手工提琴制作廠,位于确山縣提琴産業園,年産大中小提琴及貝斯近6萬隻,90%供出口。

【同期】河南昊韻樂器有限公司生産廠長 陳明忠

在我們這,當年就業當年能脫貧的就有30多家,我們回來時候員工隻有60多人,現在196人,提供一百多個就業崗位,我們的員工現在平均月工資是5000元以上。

【解說】目前,确山全縣制琴企業已發展至102家,從業人員2600餘人。近三年來直接吸納、間接帶動1300多名貧困群衆,戶均月增收3500元以上。全縣生産的提琴占全國提琴總産量的40%,中高檔提琴産量更是占據了全國80%左右的份額。

【同期】确山縣手工提琴制作協會秘書長 蔣寶林

(我們的提琴)主要出口歐洲、美國,像日本、韓國,包括東南亞,甚至一些非洲這邊都是,基本上有拉琴的地方,都有我們确山提琴的存在。

【同期】河南省确山縣竹溝鎮村民 王金堂

這批大提琴發往丹麥的,大提琴有30多把,小提琴有50多把,這批貨不算太多,有個30多萬(元)。今年我們公司生産的提琴,從2月份到5月份,基本上貨都在庫存,因為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大。從6月份截至目前陸陸續續國外的訂單基本都上來了,我們現在每個月也能銷售三十七八萬。

【解說】為減少疫情影響,确山縣政府逐企業建立“需求清單”,嚴格落實減稅退費政策,并推出“稅易貸”項目,企業憑納稅信用便能貸款。同時開展專門的通關培訓和出口協助,幫助企業盡快把産品運出去。因提琴生産周期較長,目前,确山縣的各個提琴作坊也都在提前備貨,平穩生産。

【解說】提琴産業的示範帶動效應令确山人民深受啟發,當年走出去的“打工潮”變為如今引回來的“創業潮”,“頭雁”引領,“雁陣”起飛。全縣以提琴産業為始,走出了一條特色脫貧緻富路。

【同期】河南省确山縣縣長 彭廣峰

提琴産業的發展,既解決了群衆的内生動力問題,也帶動了其他扶貧産業的蓬勃發展,全縣形成了“2 2 2”的産業扶貧格局。

【解說】2020年2月底,河南省最後一批14個貧困縣集體摘帽,确山縣便是其中之一。提琴不僅為确山帶來了脫貧緻富新路,也為确山人民奏出了生活文化新風。

【解說】如今,确山縣的不少小學開辦了音樂教室,縣城的少年文化宮内時常琴聲悠揚,竹溝鎮上的“琴二代”們還成立了弦樂團,鎮上出了十幾位音樂院校大學生。

【同期】“琴二代” 熊呈豪

我從八歲開始學琴,今年學琴已經差不多十年了。我現在想着完成學業之後,回到我們小城鎮上,把提琴産業村、提琴協會去做大做好,争取做到中國乃至世界都是知名的。

【解說】下一步,确山縣将進一步打造集提琴工廠、演藝中心、展示大廳于一體的提琴産業集聚區,加大力度培育本土品牌,推進提琴進校園。未來,确山老一輩匠人們的心血,将伴着孩子們的琴聲一起,傳揚四海。

制片人:李傑

編 導:王超

記 者:張彩霞 任卓如 楊靜 李嘉南

配 音:劉嘉磊(實習)

統 籌:王健

監 制:張平鋒

出品人:孫志平

新華社音視頻部出品(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