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備受同學們喜愛的KK,也是課堂上愛講“毒雞湯”的反套路大師;
他是擁有近千萬粉絲的微博大V,也是圈粉無數學子的寶藏梗王;
他堅持并熱愛運動,希望能帶動更多同學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
不論當天的教學工作強度多大,他都堅持更新“每日一句”,十年從未間斷,并為其增加了“億點點”細節;
他對川渝美食情有獨鐘,是重慶小面和樂山小吃的“死忠粉”,也是一位優秀的家庭大廚;
他在英語教學中遊刃有餘,但回到家裡一樣也會操心孩子的教育,偶爾還會被自家萌娃搞得“滿頭問号”;
這位文都教育的KK老師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他為什麼會受到如此多考研學子的喜愛?在多年教學中他又收獲了哪些心得體會?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每日一句不難 十年如一日很難
早在2012年的時候,何凱文老師就已經開始更新考研英語的“每日”系列。“當時沒有微博,也沒有微信公衆号,隻有一個類似博客的公衆媒體,叫QQ空間。”他發現,QQ空間的受衆面非常廣泛,閱讀限制也比較少——無論是不是好友,都能訪問并閱讀空間裡的内容。于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便利用空間裡的“說說”功能,每天帶大家學習一句真題原文,“最多的時候,一年的空間訪問量能有一個多億”。用何凱文老師的話來說,剛開始這隻是一個很單純的想法,就是想有一個平台和同學們共同學習。可連他自己都沒想到,一堅持就是十年之久。
起初,“每日一句”的内容僅限于考研真題,在了解同學們的需求和出題人的命題偏好後,内容重心才逐步轉向了國外的期刊。“很多同學下外刊就像‘集郵’,就好像你下課以後去找老師要了PPT,回去以後從來不看。”所以,何凱文決定幹脆把有可能出現在試卷上的外刊文章加入自己的内容資料庫,這就成了“每日一句”的2.0版本,“就是我帶着同學們讀,也講一講裡面的生詞”。之後,他又陸續推出了“每日一句”的3.0、4.0甚至5.0版本,分别增加了語音解析、分享答疑、模拟真題、原文翻譯等内容。說來也巧,在15年時,他曾講解過的一篇有關“美國憲法中手機内容是否屬于公民隐私”的文章,就出現在了當年的試卷上,這也讓他覺得做這件事“非常有意義”。
“其實從18年之後,我就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把‘每日一句’做得更好,這對我來講也是一個挑戰。”在何凱文看來,做這件事不僅能夠幫助到同學們,也讓他在不斷叠代和堅持的過程中,發現并掌握了某些規律,從而産生了學習的樂趣,對于自身而言也是一個學習和提升的過程。
運動這件事 其實跟考研差不多
何凱文覺得,其實運動這件事在某種意義上跟考研差不多——同樣需要不斷堅持和重複,同樣需要度過“平台期”,同樣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也同樣能賦予人生不同色彩,幫助你完成蛻變。
何凱文一直有運動的習慣,高中時還參加過國家運動員等級評定。但是由于工作後經常需要到全國各地參加講座,工作強度也比較高,所以不得不暫時放下這一愛好。“那個時候是真的不敢生病”,回想起來,何凱文仍舊感觸頗深,他表示如果真的病倒了,不僅會辜負各位同事的付出,還會導緻上課狀态不佳,對學生而言也是一種不負責任。不過這兩年,他又把運動習慣撿了起來,還經常在網上分享一些自己的健身日常。期間,他也發現學習和運動一樣都會經曆“平台期”——在剛開始減重的時候,瘦40斤跟玩一樣,但真正難的是從150斤瘦到140斤。“對于同學們而言也是一樣,從40分提升到70分很容易,但是從70分提升到80分、再到90分就非常難了,而且是越往後越難。”
“之前有一個貴州的同學,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何凱文說,這位同學是當地一個縣級醫院的醫生,想通過考研來提升自己的學曆。由于是醫院的主力,所以他白天的工作任務非常重,隻能晚上擠出時間學習——基本是晚10點到12點,有時也會學到淩晨1點。為了能多學一會,他就在桌子旁邊擺一盆冷水,感覺困了就把臉泡進去,像這樣反複幾次,就能讓自己再多堅持二、三十分鐘。最後,這位同學不僅考研成功,也讀了博并在北京某家醫院就職。“他們在奮鬥過程中的那份感動給我的印象很深,而他們人生狀态的改變,也讓我覺得自己所堅持的這件事情是有意義的”。這位同學的經曆也讓何凱文不得不去相信,“考研這件事确實能給你帶來很大的一個變化”。
同一個世界 同樣操碎心的老爸
“疫情肯定會影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但我們要從這種壞事中看到好處,就是對于每個家庭來說,陪伴孩子和家人的時間都多了。”在家裡的時候,何凱文經常會帶着孩子看一些英文動畫、英文圖書,小朋友也很願意配合,不僅學起來非常快,發音甚至比他還要标準。
跟全世界所有的老爸一樣,何凱文也為自己萌娃的教育操碎了心,甚至在面對某些童言童語時,也會愁的“直撓頭”。有段時間,他發現孩子越來越不願意配合自己說英語,偶爾也會懷疑這位年僅5歲的小朋友是不是到了“叛逆期”。“他會問我說爸爸你是中國人,為什麼要說英語?”這種問題往往會令他啞口無言,甚至覺得孩子說得好有道理。慢慢地,他發現在孩子的認知裡,中文是用來溝通交流的,英語則是一種具備“工具屬性”語言。所以,他買來了《神奇校車》《蒼蠅小子》等英文科普讀物,讓小朋友可以借助英語來了解到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他現在教材裡學的一些單詞,好多我都不認識。”何凱文說,每次給孩子講恐龍或者其他内容的時候,自己都要提前“備課”,一個一個地查生詞,“這可比考研英語難多了”。雖然會有點辛苦,但他仍覺得這種教學方式很符合自己的英語教學理念,即“不要隻是learning English,而是learn in English”。
在教學和家庭之外,何凱文是一個愛吃、會吃的人,偶爾會自己做飯,而且“做的還挺好吃”。人們常說:“人在異鄉,胃在故鄉”,對于他這個地道的樂山人來說,一些童年的回憶和記憶中的味道确實令人難忘。他甚至有一個很執着的夢想——“如果若幹年後不做老師了,我應該做一家小面館的老闆,名字都想好了,就叫‘何以笙小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