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有家長咨詢關于閱讀理解的問題,小島老師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也是普遍存在小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現象。同學們在閱讀的時候,理解能力是分層的。比如,閱讀一段文字,每一個字都認識,但是回答不了問題。當家長問孩子,你讀懂了嗎?孩子說,讀懂了呀,但是題目不會做。家長認為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有問題,要培養答題的技巧,去學習套路和公式。也有的孩子學會了答題,但是當你問到,主觀題的時候,孩子理解不了,沒有感悟,也無法和作者的情感表達産生共情。這是什麼原因呢?
于是我們把閱讀理解題目當成了應試考試的需求,作者怎麼想的我們怎麼知道呢?你讓作者來回答,可能他自己也不會做題。其實,這是我們對語文閱讀理解的誤解。閱讀理解是我們通過閱讀文字,理解寫作者的表達意圖,這是語言文字表達的方式,我們學習這種方式,并掌握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法。小學階段,大家都覺得閱讀理解難,不知道如何去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語文老師能說的就是多閱讀多積累,家長對閱讀積累的看法也不一樣。
有的家長會說孩子不喜歡看書,怎麼閱讀積累,有的家長會說,孩子喜歡看書,但閱讀理解能力也不好,這是怎麼回事?關于閱讀,我們總是在實踐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小島老師想針對這個現象,和家長朋友們探讨一下,怎樣去配合語文老師的教學,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我們不要陷入刷題的困境中,小學階段無需去刷題找規律,嘗試把閱讀理解分成3個步驟,循序漸進來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1、閱讀第一步:先把文字讀懂
我們閱讀一篇文章,一本書,一個故事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文字讀懂。每一個字是不是都認識?所以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同學,閱讀的要求就是識字,通過閱讀可以大量積累生字,注音版本的書是很好的閱讀物。這是閱讀積累的第一步,把文字讀懂。也就是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每一個字都認識,但是組合在一起,我卻讀不懂。其實對于大部分小學生,能夠在閱讀的時候,認識每一個字已經相當不錯了,至少在識字積累上,他們是完成了學習目标的。
從文本上,把字讀懂,理解語言文字本身,也是閱讀的方法。所以,閱讀的第一步,家長不用提出太高的要求,都認識字就可以了。閱讀的階段有3個,語言文本的閱讀、作為理解的閱讀、情感體驗和學習的閱讀,這3個階段,代表着閱讀能力的進階以及不同階段,我們需要具備的閱讀能力。那麼如何讀懂文字本身?就需要家長配合語文老師,在日常的語文積累學習中,關注孩子的識字量,聽寫、複習詞語的意思,學會在閱讀中辨識近義詞,形容詞等,理解詞性。
尤其是低年級的同學,想要達成認識每一個字的閱讀能力,指讀、精讀、家長陪伴閱讀是必須練習的。指讀是建立不漏讀等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手眼協調性。精讀是通過理解每一個字詞句子,提高識字量。家長陪伴閱讀是提高閱讀的效率,低年級的同學還不太具備使用字典工具的能力,那麼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充當孩子的字典。完成這一步,我們才算真正為孩子打開閱讀的大門,才是需要考慮閱讀理解能力該進入下一個提高階段了。
2、閱讀第二步:透過文字,理解作品
很多小學生卡在閱讀的第二步,其實是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幫助孩子建立理解文字意圖的概念,引導他們明白,讀懂了每一個字之後,要做什麼事。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差,并不是他們不聰明,或者語文基礎太差,或者缺少閱讀量,而是不知道閱讀的流程和方法。已經可以認識文本素材中的每一個字了,卻做不到透過文字去理解作品,這是我們小學生還沒有進入一個閱讀的狀态,不知道閱讀是幹嘛的。在他們的概念理解中,閱讀就是家長和語文老師強行布置的語文作業,我不得不去完成。我無法從閱讀中建立學習的方法和意識,也就不能理解行文的邏輯。
那麼家長在閱讀的第二步中,就應該配合語文老師,給孩子講一講,為什麼你要閱讀?怎樣透過文字,理解作品,我們為什麼要閱讀理解。一個故事,一段文字中的豐富含義,我們怎樣通過閱讀來提取,既需要引導孩子建立閱讀的興趣,我們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講文本素材中的知識背景,幫助孩子理解行文的邏輯。也需要教會孩子,通過閱讀文字,我能獲取到哪些信息和知識點。閱讀方法的學習是很重要的,家長在第二步中,也不必急于去考評孩子的獲取能力,讀完了什麼感受都沒有,家長就困惑了。理解作品是需要積累和練習的,隻要家長按照閱讀理解第二步中,幫孩子去明白為什麼要閱讀,就非常容易能實現了。
3、閱讀第三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來到閱讀的第三步,就是我們常見的語文考試中的閱讀理解的考點了。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明白通過閱讀,我獲得的觀點和感悟,從文字讀到了哲理,既理解了作者是怎樣的人,他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也理解了文字傳達的更深層的思考。這邊是閱讀理解能力提高的3個步驟,隻有一步一步去提高對閱讀的理解,拾級而上,才能把閱讀理解能力一步步去提高。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多給孩子一些閱讀信息,了解閱讀的原理。關于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步驟,家長能理解嗎?歡迎留言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