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有關共同富裕的調研報告

有關共同富裕的調研報告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2 05:44:23

2021年4月

編者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我們将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從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

2021年3月,全國兩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草案)》(簡稱“草案”)進行審查。草案将“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2035年遠景目标之一,這在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是首次。為落實“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标,國家将做兩件事:研究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明确共同富裕的方向、目标、重點任務、路徑方法和政策措施;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

在浙江,湖州市南浔區率全省之先提出“高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共同富裕示範樣本”的宏偉藍圖。2021年1月8日,在深入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判發展趨勢和南浔的曆史淵源、現實基礎後,南浔區在區委四屆十一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上,正式将共同富裕确定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目标,啟動探索“什麼是共同富裕”、“如何建立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與政策體系”等議題。

為全省乃至全國探路先行,南浔的底氣在哪裡?在推動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已有哪些成就?《小康》雜志通過在南浔落地“中國小康指數”測評,對當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進行系統測評,以此科學評估南浔共同富裕的基礎條件,并對未來建設示範樣本提供導向。

在從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南浔實踐調查報告(上)中,發布了南浔生态小康指數、飲食小康指數和教育小康指數,本篇将發布南浔生命小康指數、消費小康指數、居住小康指數和公共服務小康指數。

有關共同富裕的調研報告(從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1

南浔生命小康指數 97.5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生命小康指數主要從居民健康滿意度、居民健康水平、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三個方面來衡量南浔生命小康實現程度。

調查顯示,57.3%的南浔受訪者對自己和家人目前的健康狀況表示“比較滿意”,24.4%的受訪者表示“很滿意”,僅有4.8%的受訪者表示“不滿意”。除了“癌症”,南浔受訪者最擔心罹患的疾病分别為“糖尿病”“高血壓”,多為慢性病。

事實上,近年來南浔一直将慢性病智慧健康管理作為提升獲得感的重要舉措,将健康管理理念融入所有醫療健康服務,積極探索“互聯網 ”社區健康管理,以“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為核心,通過夯基礎、組隊伍、圖互聯、建機制等,多方面發力,逐漸夯實社區慢性病智慧健康管理基礎,有機融合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優化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效能,有效破解後疫情時代老齡化嚴峻、慢性病高發等多重“痛點”和“難點”。

以南浔區菱湖鎮為例,58歲的章阿姨和丈夫李先生來到菱湖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完成家庭醫生簽約後,前往健康數據采集工作站,通過自助設備進行健康體檢和健康信息采集,并由家庭醫生為他們建立健康管理檔案。建檔後,護師将引導章阿姨和李先生開展健康問卷調查、健康評估,并為他們量身定制健康幹預計劃。章阿姨、李先生在每天量血壓的時候,健康管理系統就會實時顯示測量的時間和數值。如果超出正常範圍,系統會自動發出風險預警,提醒家庭醫生對章阿姨和李先生進行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心理指導等健康幹預方面的調整。

有關共同富裕的調研報告(從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2

圖:南浔區智慧健康管理(圖片由南浔區委宣傳部提供)

54.88%的受訪者對“南浔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表示“比較滿意”,30.49%的受訪者表示“很滿意”。

在南浔,社區衛生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實現了“四大轉變”。“15分鐘健康服務圈”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譽為“身邊的健康管家”,實現了從“鄉村衛生室”向“規範服務站”轉變;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從“赤腳醫生”向“責任醫生”轉變;社區醫養護人才隊伍素質不斷提升,從“被動等待”到“主動上門”轉變;社區衛生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從“坐堂行醫”向“健康守門”轉變。

當被問及“您傾向于通過何種途徑來排解自己的壓力?”時,“體育運動”“旅遊”“購物”排在前三名。“散步”“跑步”“快速行走”是南浔受訪者最喜歡的三大鍛煉方式。為了滿足南浔百姓的普遍健身需求,打通健身“最後一公裡”,2020以來,南浔區建設10家百姓健身房,讓居民不出社區就能開展運動健身,也讓“15分鐘健身圈”建設真正走進居民生活。

在省級百姓健身房建設标準的基礎上,南浔進一步拔高百姓健身房建設标準,創新性建設示範類社區(農村)百姓健身房4家,所有百姓健身房器材達到國體認證标準,3家社區類、2家農村類百姓健身房接入省體育局智慧管理平台,滿足居民對體育健身多層次、多樣化、就近性和智能化管理的需求。同時,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衆受益”原則,以提供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為立足點,不搞高端化,明确百姓健身房年收費不高于500元,鼓勵各健身房以與體育協會合作、社會體育指導員參與等多種形式提供健身服務,推動實現居民健身的常态化。

南浔生命小康指數為97.5,高出2020中國生命小康指數0.7分。

南浔消費小康指數 98.7

消費小康指數的測評是從民衆消費觀念狀況、對消費小康滿意度、消費環境狀況、消費政策和消費結構五個方面展開調查,并參照當地有關部門的統計監測數據,最終得出分數。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調整收入分配結構,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标。70.5%的南浔受訪者認為“對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收入”,直接影響消費小康指數的高低。相較于2019年收入,44.8%的南浔受訪者表示2020年收入與去年“基本持平”,28.2%的受訪者表示“略有增加”,14%的受訪者表示“增長較多”。

先看縣域“收入成績單”。2020年,面對國際國内形勢的深刻複雜變化,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南浔區地區生産總值(GDP)467.83億元,同比增長3.3%,财政總收入67.22億元,同比增長5.5%。分别聚焦三産:一産農業産業得到優化升級,實施千萬元以上農業項目102個;争取到了“優質糧食工程”中央獎勵資金2112.9萬元,總量全省第一;成立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列入省級鄉村振興産業發展建設示範區,争取省級補助資金8000萬元;累計推廣漁業養殖跑道397條、稻蝦綜合種養6萬畝,數量全省第一。二産工業經濟快速複蘇,規上工業增加值159.8億元,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電梯産業入選全省十大質量提升示範特色産業,在全國加裝電梯1865台,同比增長366%。三産服務業不斷提質。新增規上限上服務企業94家,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9%。

有關共同富裕的調研報告(從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3

圖:南浔經濟開發區智能電梯小鎮(沈勇強/攝)

再看城鄉居民“收入成績單”。從全國角度來看,在絕對收入增長的同時,我國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因此,提高低收入者和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是鞏固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成果,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環節。2020年,南浔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47元,增長4.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51元,增長7.4%。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1.62,持續縮小。調查中,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2021年的收入還将持續增加。

2018年至2020年底,南浔區開展“低收入群衆三年奔小康行動”,預設目标是實現年人均收入達到13300元。截至2020年底,7516名結對幫扶低收入人群年均收入達到20800元,遠遠超出預期目标。

如何提升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提高他們的消費小康水平?南浔區按勞動力狀況,将低收入群衆劃分為“有勞力”“弱勞力”“無勞力”三類,分别實行不同的救助幫扶措施。對于“無勞力”群衆,重點做好兜底保障;對于“弱勞力”群衆,重點提供就業幫扶;對于“有勞力”群衆,重點開展技能培養、創業扶持等。比如在面向低收入家庭中的殘疾人及60周歲以上“弱勞力”人員實施的就業幫扶中,南浔區開發了民宿酒店、制筆缫絲等工作崗位,幫助312名低收入群衆實現人均年增收7000餘元。再比如,以萬畝紅美人(柑橘品種)、萬畝跑道魚、萬頭湖羊、十萬畝稻蝦“四個萬”農業基地建設為契機,引導102戶低收入群體租賃基地創業,實現人均年增收3364元。

在提高低收入農戶收入水平方面,南浔還将重點放在提高村集體收入上:以強村公司為突破口,通過市場化運行,不斷強化村集體造血功能。截至目前,南浔區11個鄉鎮(8個鎮、2個街道、1個度假區)已組建24家強村公司,總注冊資金4億元,累計實現利潤2142.1萬元,村均增收9.8萬元。全區211個行政村經營性收入全部達50萬元以上。

當被問及“消費習慣”時,75%的受訪者表示如今的消費更傾向于“線上”。淘寶、京東、天貓、蘇甯易購、拼多多是南浔受訪者最喜歡的五大線上購物平台。服裝、鞋包、化妝品、手機數碼、家用電器是受訪者最愛線上購買的五類産品。47%的受訪者表示,“直播帶貨”會對自己的消費習慣産生影響。

事實上,為了加快消費複蘇,南浔在2020年組織開展了地闆直播節、“千浔”農趣直播節等活動30餘場,發放電子消費券2000萬元,累計拉動消費10億元以上,3家電商企業獲評2020年度省“新零售示範企業”。更多的南浔農産品也通過互聯網走向全國,2020年,南浔實現農産品電商銷售額12.5億元,增長13.6%。跨境電商銷售額5.4億元,逆勢上揚增長105%。

有關共同富裕的調研報告(從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4

圖:練市鎮紅美人基地直播活動(沈勇強/攝)

南浔消費小康指數為98.7,高出2020中國消費小康指數0.8分。

南浔居住小康指數 98.9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國人經曆了一段不短的“宅家”時光。從居

住品質到社區服務,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用如此長的時間去感受“家”的空間與溫

度,也因此對自己的居住品質及服務提升有了新的思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本次調查中,當被問到“您對目前居住狀況是否滿意”時,35.4%的受訪者表示“滿意”,59.3%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滿意”,5.3%的受訪者表示“一般”,沒有人選擇“不滿意”。72%的受訪者表示2020年的居住狀況比往年“更好了”。

南浔農村居民住得好!得益于南浔區近年來全力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南浔區702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2248條河流,615處湖泊、池塘。全區水域面積93.28平方公裡,水域水面率高達13.2%。因水而興的同時,南浔鄉村耕地碎片化也就相對嚴重了。經初步測算,受碎片化影響,南浔區有效耕地面積直接損失3%至10%,每噸稻谷成本增加115元,生産效率同比下降15%。加上空間布局散亂化、生态質量退化等多維度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與此同時,以種桑養蠶、養魚為生的百姓,沿河而居。房屋開間小、進深長,多為上世紀90年代建造,且相鄰農戶一般都連牆接棟。直到現在,不少村民還居住在戶均占地小且年久失修的“連體樓”裡,這使得原址拆舊建新難度大、基礎設施配套遲遲無法“落地”,農村居民居住條件亟待改善。

在這樣的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下,2018年起,南浔謀劃了192個行政村3405個自然村的全域整治。為了給予百姓更多的選擇,南浔出台了《關于南浔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中農村存量宅基地盤活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通過“農房集聚”“農民集中搬遷”“宅基地有償退出”三種模式,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戶自願選擇全退、小高層和多層公寓、45型、65型、85型和125型占地等多種形式的搬遷安置政策,并引導農村居民向城區和中心集鎮搬遷集聚,享受城區優質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資源。在已經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推進共同富裕奮鬥目标下,南浔正在實施萬套别墅貼心工程,計劃5年建設5萬套鄉村别墅,讓70%的農戶搬入新家園。

有關共同富裕的調研報告(從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5

圖:南浔農民新居别墅(圖片由南浔區委宣傳部提供)

在回答“您選擇住所時,會考慮哪些條件”這道題時,南浔受訪者選擇的前三項是價格、地段、交通。具體到受訪者目前的居住情況,36.2%的受訪者選擇“人均居住面積50平方米以上”,32.7%的受訪者選擇了“人均居住面積35—49平方米”,24.5%的受訪者選擇了“人均居住面積20—34平方米”,僅有6.6%的受訪者選擇了“人均居住面積20平方米以下”。

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未來社區”概念,把未來社區建設作為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南浔區頔塘南岸未來社區,成為湖州唯一入選的省首批未來社區試點創建項目。頔塘社區規劃在保障原住民和人才兩類人群“居者有其屋”的基礎上,全力打造未來場景系統,總體形成“一核、兩心、雙軸、四區、一環”布局。“一核”是聚焦城市“十字中軸”,在頔塘社區中心的運河未來廣場集成設置TOD公交、水上巴士樞紐,打造“社區—城市”共享核心;“兩心”是聚焦社區“共享中心”,在頔塘社區東西兩側分别設置鄰裡中心、鄰裡集市,整合多種公共服務與社區商業,打造“居民—人才”服務節點;“四區”是聚焦社區“人居環境”,針對居民鄰裡交往、健康、教育、養老、創業、服務等需求,優化人居環境品質,打造“高品質—人性化”生活住區。打造“中央綠環 運河文化公園”生态系統,圍繞大運河頔塘段,打造運河文化公園,以水為紐帶沿運河支線布置口袋公園、高線公園、文化公園、小遊園等景觀元素,并與屋頂花園、空中花園等串聯成環,打造“一環一線”環境景觀系統。

本次問卷調查中,72%的受訪者表示,老舊小區改造中“加裝電梯”最重要。2020年8月2日,湖州市南浔區地方标準規範《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實施指南》發布暨城鎮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圓桌對話活動在杭州舉行。這是全國首個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地方标準規範。

早在2018年12月,南浔區就已出台《南浔區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試點實施方案》,每年投入500萬元專項資金,給予每台加裝電梯15萬元補助,鼓勵廣大市民踴躍申報。但在推進過程中,南浔區發現,當前國内并無加裝電梯相應的管理規範,加裝電梯仍處于各行其道的階段,這對于加裝電梯的普及具有不利影響,統一标準成為老小區加裝電梯亟待解決的問題。

電梯産業是南浔區特色支柱産業,産量約占浙江省電梯市場份額的50%、全國電梯市場份額的10%。對于南浔來說,制定統一标準,責無旁貸。南浔區充分發揮“先天”優勢,帶領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及湖州市電梯行業協會等多個部門,共同着手編制出台《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實施指南》和《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工程技術規範》,在既有多層住宅電梯加裝領域率先邁出了關鍵一步,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南浔經驗。

《實施指南》詳細規定了既有多層加裝電梯流程圖,理清了加裝電梯工作程序,流程清晰,要求明确,讓業主清楚明白到哪裡申報、怎麼申報,加裝電梯需要做哪些事情、由誰來做等問題。《技術規範》則規範了加裝電梯在制造、施工、安裝等過程中的技術要求,确保加裝電梯符合安全性、适用性、經濟性和耐久性的原則。例如:在噪音問題上,該規範要求轎廂内噪音小于52分貝,開關門噪音小于63分貝,主機噪聲75分貝,分别低于國家标準,能有效控制和減少加裝電梯噪聲擾民的問題。作為全國重要的電梯生産集群基地,南浔重磅發布兩項加裝電梯标準,既填補了該領域标準空白,打造了工作示範樣闆,也是電梯制造業标準化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現。

除了加裝電梯,南浔“美麗小區”建設從居民實際需求出發,根據每個小區不同的需求,同時兼顧新老小區進行個性化方案設計,打造管理标準高、物管人員精、服務質量優的居民小區。2020年,南浔創建“美麗小區”20個,改造老舊小區7個。

南浔居住小康指數為98.9,高出2020中國居住小康指數1.7分。

南浔公共服務小康指數 99.3

當要求受訪者對南浔公共服務總體滿意度進行評價時,57.78%的受訪者選擇了“比較滿意”,35.56%的受訪者選擇了“非常滿意”。超過九成的人認為當地公共服務水平比上一年有所提高。調查顯示,在15個公共服務領域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義務教育”“公共交通”“城市環境”的滿意度排在前五名。

有關共同富裕的調研報告(從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6

百姓的滿意度源自南浔夯實有力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在用兩年的時間超額完成“低收入群衆三年奔小康”目标的基礎上,2020年,南浔深挖“兩不愁三保障”内涵,構築“學無憂、業無憂、居無憂、行無憂、水電無憂、用無憂,險有免、産有扶、病有助、夢有圓、教有伴、殘有助”的“六無六有”綜合救助體系,并首創開通“幸福碼”線上功能,有效實現困難群衆生活無憂愁、幸福有保障。到2020年底,實現全區在冊低收入群衆年戶均減少支出10000元以上,人均年收入增加至20800元,高于全省低收入農戶年人均收入标準12800元。

具體怎麼做?南浔有三條路徑:明确“後脫貧時代”的幫扶路徑、全程動态追蹤、實現“碼上”服務監管。

南浔建立了“大救助 聯席式”協同機制,明确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力量參與的大救助工作責任,健全社會救助聯席機制。在南浔看來,無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共同富裕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黨政、社會、市場多個主體協同發力。

兩年多以來,南浔區籌集社會各界各類慈善資金累計達到1.5億元。如富鋼、南浔銀行、巨人集團等31家“新象”“新牛”企業,建立了規模達到2.15億元的慈善冠名基金;社會各界人士踴躍參與,通過“慈善一日捐”等活動,兩年多來累計募集慈善款3300萬元;中國二十冶集團、大東吳集團等40家建築行業企業,籌集“幸福南浔·學無憂”專項助學金250餘萬元;同時,社會組織和志願者也廣泛參與,蔡崇信設立慈善基金會,每年捐助1億元用于慈善公益;志願者“一對一”聯系困難家庭兒童,助力圓夢“微心願”累計達8.15萬元等等。

為解決服務對象衆多、人員分散,工作力量不足導緻效率低下等問題,南浔依托省大救助信息平台,二次開發南浔區困難群衆“雲守護”系統,同步推出“幸福碼”“幸福清單”“碼上辦”等功能。如“學無憂”線上服務平台通過“雲守護”平台大數據分析,自動發送提示短信至符合就學救助的對象,提醒困難群衆通過“雲守護”線上移動端提出救助申請,申請通過後補助金将通過銀行直接進行社會化發放;對不符合條件的也将以短信形式推送告知,實現了困難群衆就學救助“無感受益”。

為提高惠民政策精準度,南浔創新開發困難群衆“幸福碼”,按照“一戶一碼”和“全程痕迹化”管理要求,推動政策有效執行、群衆公平受益。例如,每名結對幹部每月探訪慰問不少于1次,通過“幸福碼”将走訪慰問的過程、結果入庫,實現“碼上記錄、碼上跟蹤、碼上反饋、碼上辦理”的閉環管理。

當被問到“你所在的城市,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實現程度如何”時,高達97.3%的南浔受訪者表示“基本形成”或“初步形成”。現在的南浔正在進一步加快生态環境城鄉一體,打造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鄉村振興戰略示範區;加快社會事業城鄉一體,構建覆蓋全區、全民共享、可持續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體系,優化教育資源布局、深化醫共體改革、完善城鄉交通體系;加快全域旅遊城鄉一體,破除發展瓶頸和制約,在古鎮旅遊精品化、特色化的過程中加快荻港景區、湖筆小鎮等鄉村旅遊“多點開花”;加快社會智治城鄉一體,以數字化賦能治理方式、治理體制、治理能力,推動數字技術與城鄉生産生活生态全面融合。

本次調查中,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表示,“公共服務的信息化建設真的能達到少跑腿、效率高的效果”。近年來,南浔區圍繞政府數字化轉型,以“浙裡辦”APP為載體,實現線上集成6個“一件事”、1703個政務服務事項、62個涉企惠企政策兌付,讓群衆在一個平台上“一網通辦”。截至2020年11月,南浔區注冊“浙裡辦”APP的用戶已達12.1萬人,約占戶籍人口的1/4。

當被問到“您最希望政府加大哪方面的公共文體設施建設力度?”時,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圖書館”“體育館”“博物館”。以百姓需求為導向,南浔區不斷健全文體設施,2020年,雙林體育館投入使用,區圖書新館、菱湖文體中心等項目加快實施。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南浔将繼續不斷優化要素配置,促進城鄉互動發展,增強區域整體實力,加快走好城鄉一體、融合均衡發展之路。一方面構建起覆蓋城鄉、布局合理、質量保證的教育體系;同時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标準化、醫療專家下沉常态化等機制舉措;并加快高鐵、高速、場站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進一步織密、優化城鄉公交線路,加快構建“智慧交通”網絡。

南浔公共服務小康指數為99.3,高出2020中國公共服務小康指數0.7分。

(感謝浙江區域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朱李鳴提供的學術支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