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都快過完了,2021年的溫州市區建成區面積,終于公布了——283.21平方公裡,比2020年增加了7.31平方公裡。
2021年新增建成區面積最大的為洞頭區、龍灣區。
洞頭區新增面積為2.75平方公裡,大部分新增地塊位于瓯江口。
龍灣區新增面積為2.51平方公裡,大部分新增地塊位于濱海。
新增建成區面積最小的為鹿城區,新增面積為0.12平方公裡,大部分新增地塊在濱江CBD、七都島。
瓯海新增面積相對平均。
上述資料來源:市局調查監測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新增建成區的範圍分布,也側面反映了溫州市四區的建設活動的重心分布。
建成區面積是指城市行政區内實際已成片開發建設、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區域。從溫州市區建成區範圍示意圖可以看出,統計範圍為市區的街道範圍,不包括下轄鄉鎮。因此,藤橋、山福、澤雅、大門、鹿西的建成區,并不在内。
283.21平方公裡的建成區,在浙江省内依舊排名第3名,比第2名甯波少了105.72平方公裡。至于第4名紹興,以263.05平方公裡,緊随溫州。
要知道,納入紹興建成區的可不止越城、柯橋,還有20公裡外的上虞。甯波同理,2016年之後将奉化納入。
至于全國排名,溫州排名中國内地第41名,較上一年進步1名,超過了常州,卻依舊落後于溫州的經濟規模(GDP)第30名、城市綜合實力排名第30名左右。
不過除紹興外,浙江幾乎所有城市的建成區面積,都落後于經濟規模、城市綜合實力的排名。也可以看出,浙江廣義地級市城區普遍偏小。
02建成區面積,對一座城市來講,意味着什麼?
它直接反映了一個城市的城鎮化水平,是城市人口、經濟、生态、公共服務等一系列指标的統計基礎,也是判斷城市發展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依據。
當然,這不絕對,隻能作為參考。溫州的建成區面積,就小于事實溫州城區,也滞後于溫州的經濟、人口發展狀況。
溫州建成區,僅限瓯江南岸
一方面,溫州山多、平原少,平原稀缺,不得不推進土地集約利用,城市開發強度大。從溫州市區人口密度位居全省第一、遠超其他城市,就能反映出這一點。“大拆大整”、“大建大美”,更是将溫州城市建設的正常增量,控制在建成區範圍内。
另一方面,溫州市區面積狹小,導緻與溫州市區事實一體化、同城化的永嘉瓯北、三江、黃田等地,卻因不是溫州市區,而無法納入溫州市區建成區範圍。
衛星圖中溫州市區與永嘉瓯北片事實一體化
同樣地,永嘉烏牛—樂清白鹭嶼,與溫州市區也僅一江之隔,建成區已發展至瓯江沿岸,也有事實同城的端倪,但也不屬于溫州市區,無法納入溫州市區建成區範圍。
衛星圖中溫州市區與烏牛、白鹭嶼一體化端倪
還有瑞安,瑞安城區與塘下鎮建成區相連,塘下鎮也與溫州市區的仙岩、海城等地建成區相連,但均無法納入溫州市區建成區範圍。
衛星圖中溫州市區與瑞安部分建成區相連
恰恰是洞頭本島,與瓯江口都存在直線近20公裡的城市斷層,卻因屬于2015年撤縣設區後屬于溫州市區,被納入溫州市區建成區範圍。
可見,與前陣子熱議的城區人口、城市等級一樣,溫州的建成區面積,在市區面積狹小、撤縣(市)設區推進不力的情況下,吃了大虧。(相關鍊接:《溫州這個數據,嚴重影響撤縣(市)設區、地鐵申建》)
倘若将永嘉瓯北片,瑞安上塘片的建成區納入,溫州城事實建成區将達約320平方公裡,與甯波差距縮小至約68平方公裡,領先紹興約57平方公裡。
倘若将溫州“十四五”規劃納入中心城區範圍的樂清、瑞安再納入,建成區面積可達約370平方公裡(不含北白象、柳市、塘下等建制鎮)。
不過,《2021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中的樂清、瑞安建成區面積數據,可能遠遠小于實際建成區範圍。
溫州大都市區主中心範圍建成區(不含建制鄉鎮)示意圖
03建成區面積數據僅僅反映規模,更能反映城市化水平、質量的,是建成區的密度。像不少撤縣(市)設區後的城市,城區之間尚未一體化、非常松散,建成區範圍靠多個松散的城區支撐起來,對中心城區的能級、影響力,作用不大。
正如洞頭本島的建成區,對溫州城的能級、影響力,所發揮的作用,還遠遠不如永嘉瓯北片。
因此,接下來溫州建成區的重點發展方向,尤為重要。
從溫州市區建成區範圍就能看出,除東部圍墾區域外,其餘地方可開發土地不多,除去永久基本農田(七都、郭溪、潘橋、麗岙等地)外就更少了,中心城區向周邊郊縣蔓延、擴張也是大勢所趨。
撤縣(市)設區當然要推進,推進之後就能解決溫州建成區面積數據方面的滞後。但是,現實中的城市建設重點區域、發展方向,更有利于事實上提升城市能級,需考慮新增建成區與現有建成區的緊密關系,以提升建成區的密度,順應城市自然蔓延的客觀規律。
溫州建成區向周邊拓展、延伸、融合示意圖
從建成區範圍示意圖就能反映出一點:1-2公裡的江面,面對面相望的城區、靠近城市核心,才具備自然蔓延的條件,形成有密度、有硬度的事實建成區,才是真正的“一座城”。
大型山體反而是城市發展的屏障,相隔10多公裡的兩片城區,隻能形成組團城市,依舊“散裝”,不具凝聚力。
現成的例子,便是永嘉瓯北片溫州市區的事實一體化、同城化。接下來,三江以東的北外灘、樂清南濱江新區,應加速啟動建設。瓯江這一側的科技城沿江片、靈昆島,也要同步跟上,于瓯江兩岸相呼應。
“擁江發展”、建設瓯江新城的意義,便在于此。
至于瑞安,除了麗岙—仙岩這條狹長通道的連接,與溫州市區更好地融合,還在于東部沿海産業發展帶。
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