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由湖南圖書館編纂的(湖南省)《古籍保護與服務規範》正式實施,這是國内第一部有關古籍保護和服務的地方性标準。
此次實施的《古籍保護與服務規範》于2020年4月正式發布,主要内容分為前言、引言、範圍、規範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基本原則與要求、古籍征集、古籍普查登記、古籍分級保護、古籍典藏(包括書庫建設、書庫管理、钤印與書标)、古籍修複(包括破損定級、修複原則、修複機構與人員、修複方案、修複工藝、修複檔案等)、古籍縮微與數字化 (包括古籍縮微化、古籍數字化及其相關制品的保存與利用)、人才隊伍建設、古籍服務(包括古籍咨詢、古籍閱覽服務、古籍宣傳展示活動、古籍開發利用如整理研究、文創産品開發等)等部分,旨在建立健全古籍的保護和管理制度,規範古籍保護和服務的術語和定義,确定湖南省古籍保護和服務的總則,建立古籍征集、原生性保護、再生性保護、服務資源、服務人員、服務項目、服務效能等方面的原則和标準,以加強對全省古籍行業規範化、标準化、科學化的管理,促進對古籍的保護研究和合理利用。
湖南省古籍資源豐富,藏于全省境内的古舊文獻達200萬冊,主要集中在湖南圖書館、湖南師範大學圖書館、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部分散布于省博物館、省檔案館、嶽麓書院以及邵陽市、衡陽市、新化縣等市縣圖書館和私人藏書家中。經過十餘年的共同努力,全省古籍保護事業有了長足發展,目前,《湖南省古籍聯合目錄》的編纂已進入收尾階段,《中華古籍總目·湖南卷》有望在兩年内全面完成,古籍分級保護、古籍的人才培養、古籍的宣傳推廣、古籍的整理出版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然而當今形勢下全省古籍的保護和利用發展仍然存在法制建設不完善、标準化建設不夠全面、古籍内涵揭示不足、市縣級單位古籍保護工作缺乏人才保障等困境。
為了不斷提升全省古籍保護水平,切實發揮古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積極響應《“十三五”時期全國古籍保護工作規劃》和《“十三五”時期湖南省古籍保護工作規劃》的文件精神,課題組深入基層,對邵陽市圖書館、邵陽學院圖書館、衡陽市圖書館、湘潭市圖書館、新化縣圖書館等單位進行了紮實有效的實地調研,與長沙理工大學合作展開湖南圖書館庫房環境對古籍紙張性能影響的研究,并将全省古籍保護的工作素材彙總成《湖南省古籍保護與服務案例材料選編》一書,經過草案制訂、廣泛征求意見、不斷修改,終于編寫出這一針對性強、地方特色顯著的古籍保護地方性标準。
《古籍保護與服務規範》強調保護和服務并重,強調古籍的文化服務功能,它的出台有着一定的創新價值和現實意義,對于保護湖湘大地的珍貴古籍、促進古籍保護的科學規範發展将發揮重要推動作用,同時也标志着湖南在制定地方性古籍保護法律法規方面邁出了試探性的一步。
潇湘晨報記者徐海瑞
【來源:潇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