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他是孤獨的守望者

他是孤獨的守望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6 07:20:12

1951年出版的《麥田裡的守望者》,讓16歲的主人翁為自己發言。他要在小孩子成長的麥田附近,「在那混帳的懸崖邊」當守望者,不要讓任何一個天真的人,陷落。

他是孤獨的守望者(他是麥田裡的守望者)1

16歲的霍爾頓第四次被學校踢出校門,他怕回家被父親責罵,也不想再看到母親為他哭泣。他在冬天裡穿著他的單薄風衣,反戴紅色獵帽,穿梭在紐約三天兩夜。

參照古希臘史詩《奧德賽》的喬伊斯傳世巨著《尤利西斯》,今年剛好問世一百周年。長達千頁的内容,描述的是都柏林人布魯姆在18小時内的城市遊蕩經曆。

霍爾頓在賽林格寫的《麥田裡的守望者》裡,就是不斷地碎碎念。他不像布魯姆懂哲學、文學、曆史、宗教、心理學等等學問,但他很确定:你們大人都很虛僞。

要解大人世界虛僞的毒,必須要有個麥田當解藥。他,住在加州精神病院裡的17歲青年,回想前一年的紐約三日遊,他要當「麥田裡的守望者」。

他是孤獨的守望者(他是麥田裡的守望者)2

永遠都會跑題的年輕人

二戰剛結束,海明威的小說描述了「失落的一代」的失落跟無奈。60年代的小說《在路上》,展現了「垮掉的一代」要有所追尋,就得離開。

上去是失落,下去是垮掉。被擠在中間的《麥田裡的守望者》,出版於1951年,出版當天就得到《紐約時報》高度評價,首月就四刷。

當時,還沒有「魯蛇」的說法。太宰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小說出版才三年,肯定還沒有翻譯成英文。

這本全球賣出三千五百萬本,号稱被最多人閱讀過的美國現代小說,到底在說什麼?

它在說,無路可出,無路可逃,躁動的心又讓人無法乖乖躺平。

我為我自己,發言。我是我自己的代言人。我話多。很多很多。

說完之後,失敗的人如我,就,住進醫院。

諷刺的是,關心他的老師很懷疑,他竟然「口語傳播」的課也會被當掉。

霍爾頓自知關鍵在于他不管在講話,或者做報告寫報告,永遠都會跑題。

全書最後兩句話是:「千萬别跟人說事兒,說了你就會想念起每一個人」。

為什麼這本小說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還有已經不年輕的讀者喜歡呢?

因為,「麥田裡的守望者」這個人根本就被寫得活靈活現。我們都被這個粗話連連的年輕人,深深吸引。

他是孤獨的守望者(他是麥田裡的守望者)3

感到太他M沮喪而孤獨

霍爾頓·考費爾德的父親是律師,母親忙于出席社交活動,他被送到有錢人聚集的寄宿學校。故事就是周末來臨,他想在父母收到退學通知書之前,享受一個人靜一靜所發生的種種。

英國作家戴維•洛奇在《小說的藝術》,特别指出《麥田裡的守望者》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全書采用了「少年侃」這樣的叙述風格。

這個叙述者使用口頭話語的詞彙和句式,滔滔不絕地、即時瞬發地講述故事,而不是複述一個刻意精心編排過的、書寫體裁形式的故事。與其說我們讀故事,還不如說是聽故事,就好像是聽一個在酒吧或是火車裡遇到的陌生人打開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說話那樣。

想想說唱曲風出現的半個世紀之前,霍爾頓就X字連連的說他的生活,說大人跟學校還有未來有多麼沒勁。

這個陌生人的滔滔不絕,讓我們後來都覺得跟他熟得不得了:

我說,「我今天晚上感覺不太好,說實話,我今天晚上很難受。我會給你錢的,你不介意我們不幹那個吧?你很介意嗎?」問題是,我真的不想幹了。說實話,我心裡的沮喪感超過了性沖動。她讓我沮喪,她那件綠色外套也是。

極好,要說有哪個詞兒最讓我讨厭,就得數它了,真虛僞。

最後,我從暖氣片上下來,出去走到衣帽間時,我哭了起來。我不知道為什麼,但的确在哭,我想是因為感到太他M沮喪而且孤獨吧。

愛是想觸碰又收回的手

從離開學校到旅館再回到家,一直到回家帶心愛的小妹妹去坐旋轉木馬。

我們知道這個口袋有錢的高中生,一天可以抽三包煙,可以去酒吧喝到不省人事。大人的世界太虛僞,朋友同學也在趕進度,讓自己融入虛僞的世界。

真實世界的賽林格,念過軍校,大學沒有畢業。本來要乖乖地繼承家業,到波蘭買豬做香腸賣食品。參加過諾曼底登陸的美軍弟兄賽林格,終究覺得自己有故事想說想寫。

寫什麼故事?寫他失敗的愛情,失敗的成長。《麥田裡的守望者》跟《九故事》等幾本小說,都在展示失敗,但沒有瘋狂。

他說婚姻是「清晨六點的吻,是一堆孩子」。他說「愛需要距離」,他說「愛是想觸碰又收回手」。

所謂麥田,所謂守望者的意思是:

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

薩特說:「在黑暗的時代不反抗,就意味着同謀。」賽林格有将近半個世紀的時間,獨自住在鄉間,持續寫作,但不再發表作品。

既然不同流,就不會合污,更不可能同謀。

他是孤獨的守望者(他是麥田裡的守望者)4

他的存在,就是為了加油

研究「成長小說」的學者發現,需要一個讓人痛徹心扉的事件,才有辦法把少年「引向了一個真實而複雜的成人世界」。

英國小說《大衛·科波菲爾》父母雙亡,一個人堅持上進。法國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離開故鄉,離開熟悉的環境,才能避免沉淪。

德國小說《鐵皮鼓》主角奧斯卡三歲就拒絕成長,一直到老。而霍爾頓就定格在16歲那一年,他話很多。

他說他可能會去人少的加油站工作當隐士,他的存在,就是在幫我們,加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