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一、新課标頒布的時間、背景
2001年頒布《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
2011年頒布義務教育各課程标準
2022年4月21日頒布修訂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16個學科的課程标準
在新形勢下,按照中央對教育的新要求,落實好立德樹人、以人為本的根本任務,對現有的課程方案做了修訂完善,并将在2022年秋季開始執行。
第一:中央對教育做出新的部署,要求強化課堂及學校的教育主陣地,需要對教與學的内容、方式進行改革。
(立德樹人 發展素質教育 推進教育公平)
第二:教育發展提出新要求。
(網絡 人工智能 在線學習等)
第三:舊的課程标準問題凸顯。
(學段銜接不夠 學到什麼程度,教與學的深度與廣度把握)
二、修訂原則/主要思路
堅持目标導向: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堅持問題導向:增強課程實施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堅持創新導向:增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體現課程時代性
三、主要變化
2022版新課标改革的重大亮點就是強調了實際生活和數學相結合的能力,研制了學業質量标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增強了指導性,注重實踐教學評一緻性,明确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怎麼教。
總的變化:
①課程方案變化
一是:完善培養了目标
二是:優化了課程設置
(小學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中學的思想品德→道德與法治)
(改革藝術課程設置:一至七年級音美為主,八九年級分項選擇開設)
(科學、綜合與實踐起始年級提前至一年級)
(勞動、信息科技所占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
三是:細化了實施要求
②課程标準變化
一是: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
二是:優化了課程内容結構
三是:研制了學業質量标準
四是:增強了指導性
(明确“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
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注重幼小銜接)
四、新課标體現教育改革的新趨勢
“三有”目标,凸顯了新課标的國家意志
(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
“素養”導向,表明了新課标的未來朝向
(學科素養内涵的提煉,為素養落地提供了着陸點)
“跨界”理念,體現了新課标的世界眼光
(跨學科、項目制、綜合性、實踐性,是新課标最重要特征)
初中數學新課程标準變化解讀
新課程标準圍繞核心素養的培養來展開,那麼
一、數學的核心素養是什麼?
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學會“觀察”
用數學的思維思考,學會“思考”
用數學的語言表達!學會“表達”
這就是理性思維!層層遞進,新課标就是圍繞核心素養展開,最終實現培養核心素養的目标。
二、核心素養的内涵(新增)
數學眼光:抽象能力(數感、量感、符号意識)
幾何直觀
空間觀念與創新意識
數學思維:運算能力、推理意識或推理能力
數學語言:數據意識或數據觀念
模型意識或模型觀念
應用意識
各學段的具體要求:意識是直觀感受,觀念是明确概念
核心素養 |
小學 |
初中 |
高中 |
數學眼光 |
符号意識 數感、量感 |
抽象能力 |
數學抽象 |
空間意識 幾何直觀 |
空間觀念 幾何直觀 |
直觀想象 | |
數學思維 |
推理意識 |
推理能力 |
邏輯推理 |
運算能力 |
運算能力 |
數學運算 | |
數學語言 |
模型意識 |
模型觀念 |
數學建模 |
數據意識 |
數據觀念 |
數據分析 |
三、新課标數學釋放的信息
新課标把負數、方程和反比例從小學課程移到初中。
四、數學課程标準如何實施
教學目标體現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與“四基四能”的關系
教學目标的設定體現整體性
注重教學内容的結構化,建立數學知識體系
注重教學内容與核心素養的關聯
豐富教學方式(推動合作式學習)
重視單元整體設計(打破以課時為單位的傳統觀念,強化大單員意識)
強化情境設計與問題提出(注重情境化教學)
明确教學目标
設計教學活動
關注教學評價
改進教學方式,促進自主學習
五、教材/教輔編寫建議
教材内容結構要着重關注核心素養的整體性
教材内容組織要着重關注核心素養發展的一緻性
教材内容要求要着重關注核心素養發展的階段性
注重來龍去脈,有利教師引導
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索
優化習題設計,注重發展素養
生活現實 數學現實 其他學科現實
科學論證 拓展視野 強化(使用)功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