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孔子說近則不恭遠則不怨

孔子說近則不恭遠則不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17:15:10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阙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孔子說近則不恭遠則不怨(名不正則言不順)1

我認為當今這個世界的局面很類似于春秋戰國時期,有的時候想了解當今這個世界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從春秋戰國的許多事例當中會有啟發和借鑒!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互相口誅筆伐,都說春秋無義戰!

當時孔子非常提倡名号,也就是孔子認為做任何事都要先正名,如果不是真正的符合道義的事情就叫做名不正,所以子路問孔子,如果你執政先做什麼,孔子說先正名!子路說:子真迂腐啊!其實大多數的人都是和子路一個想法,認為有絕對的武力還考慮什麼正名?隻要強制去做就行了!或者說認為我随便找一個借口假裝名正言順就可以了,全憑自己怎麼說罷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之間就是這麼認為的,所以說春秋無義戰,所以說這些諸侯國沒有成大器的!

孔子說近則不恭遠則不怨(名不正則言不順)2

接下來我分析一下,首先就是一件事如果不符合道義,那一定在言論上是說不通的,無論怎麼造輿論都是說不通,所以叫做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的話必然導緻的結果就是諸侯國内本身就意見不一緻,不能團結一心一緻對外,嚴重的話會導緻分裂。這就是說為何一直提倡正義之戰的原因,如果兩軍勢均力敵,那肯定是正義的一方占優,符合道義的一方,必然上下一心,一緻對外,比如反侵略者與侵略者,上下一心,三軍用命,輿論支持,得道多助,得民心順天時,故而興義兵讨不義之師,乃順天應人,吊民伐罪,故而天不降遭殃,對方的陣營的百姓也會紛紛倒戈,期盼正義之師的到來!

孔子說近則不恭遠則不怨(名不正則言不順)3

所以孔子說執政先要正名!言不順事不成,事不成就導緻失去了維持社會世界秩序的準則,失去了維持世界秩序的準則,将會有不斷的不聽從諸侯國的對抗紛紛而起導緻法律刑罰的名存實亡和廢弛!此時必然會導緻老百姓不知道該幹什麼好,慌慌張張無法依憑!所以說君子所做的事道義上的名聲一定要真的符合道義才能說得通,說得通的事情一定可以這樣去實行!所以說君子對于自己的言論,不可以有任何得過且過,委曲求全,蒙混過關!

孔子說近則不恭遠則不怨(名不正則言不順)4

這就是我對子路和孔子對這句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句話的理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