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全文約14900字,浏覽性閱讀約需要20分鐘,學習性閱讀約需要60分鐘以上,研究性閱讀約需要2小時以上,建議讀者至少具備PADI OW潛水員級别以上知識儲備。
目錄
一、前言
二、概念
三、SCR的計算方法
四、用SCR衡量潛水員的量化參考值
五、影響SCR的因素
1、對浮力控制的理解誤區
2、心理舒适度的建立和調整
3、對裝備的選擇、調整、熟悉程度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4、身體姿态Trim
5、踢水方式、技巧
6、對潛水環境的适應程度
六、過高的SCR帶來的危害
1、增加潛水員的減壓病風險
2、換氣過度綜合症
3、加劇潛水員氣體迷醉程度
七、如何通過有效的訓練降低自己的SCR
1、正确檢查配重并佩戴合理配重重量
2、建立正确的呼吸方式(橫膈膜腹式呼吸)
3、根據自身狀況選擇适合的進階課程進行提高和訓練
1
前言
“你有多少潛了?”
“你潛了多少瓶氣了?”
我們經常在潛水員之間聽到這樣的話題了作為解對方的潛水經驗或者潛水水平的方式,很多課程和船宿活動也會明确規定最低潛水次數要求。但是,多少次的潛水,真的可以作為衡量一個潛水員潛水能力和技術水平的标準碼? 不可否認,随着潛水次數的增加,的确會有提升潛水員在水中的經驗、舒适度、裝備和技巧熟悉程度的積極作用,但是我們也經常可以見到幾十上百潛去過馬代、紅海、科莫多之後依然像狗一樣在地上爬着蹬腿、立着身子海馬一樣遊動、上上下下無法 穩 定自己、三四十分鐘就能把氣瓶吸光要大家和他一起提前升水的所謂資深潛水員。
在潛水領域裡,如果尋求一個數字化指标來量化衡量一個潛水員的水平和能力,SCR,應該是最科學和有效的指标和手段之一,包括了單瓶、雙瓶、側挂等所有OC開放水肺系統潛水員。這個話題,從未出現在任何休閑/技術潛水課程的表現要求和考核标準裡面,也從未在潛水界公開的引起過讨論和重視。
2
概念
SCR(Surface Consumption Rate)是“水面耗氣速率”的英文縮寫。潛水界普遍認可的是将浮力控制水平作為鑒别一個潛水員能力的基本标志,而呼吸,又是決定了浮力控制水平的根本要素。所有潛水活動的基本技能都是浮力控制、遊動、姿态和呼吸(無論休閑潛水還是技術潛水,當然,并不包括站在水底幹活的工程潛水),所有這些基本技能的有效組合才能讓潛水員保持高效和舒适的潛水,這些技能又可以說是建立在良好的心理基礎和正确的浮力控制認知基礎上。
一個SCR水平高于同級别潛水員的人,意味着他的肺部浮力大小變化程度和頻率會高于其他人,肺部的浮力的變化,直接決定了該潛水員的浮力穩定性和潛水舒适程度,同時也可以反映出該潛水員的心理狀态。
SCR本是PADI休閑潛水AOW課程深潛章節中的教學内容(PADI 2012版AOW課本84-85頁,2017版AOW課本第80-81頁),是每一個PADI AOW課程畢業學員應該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更是進入到PADI休閑深潛專長課程和後續技術潛水階段的必備基礎知識。不過現狀是90%以上的休閑潛水教練從來不把這個知識點作為教學内容,甚至也不乏奇葩的技潛教練在技術潛水課程中也不讨論這個話題,歸根結底隻有兩個原因:1、教練自己也不懂其含義(嘴硬的教練會說這不是PADI表現要求,那麼請問PADI課本裡的内容你有沒有責任和義務給學生講解?);2、作為學員,既然你選擇了廉價的課程和廉價的教練,給你相應廉價的教學服務也是天經地義(嘴硬的學員會說我又不了解教學标準當然選便宜的,對這樣的人就問一句:不懂潛水總見過路邊賣蘋果的吧?路邊賣10塊錢一斤的蘋果和2塊錢一斤的蘋果你覺得能是一樣的品質?)。廢話不多說,看到這就覺得三觀不合、倍受打擊的讀者不如趁早退出閱讀,免得浪費時間和心情。
3
SCR的計算方法(單位 升/分鐘)
方法1:水底固定深度(如10米),正常遊動一定時間(如10分鐘),查看此時間内實際消耗氣量(如25Bar單瓶)并記錄。
根據以上範例條件可計算得到:
水下每分鐘耗氣量=25Bar÷10分鐘=2.5Bar/分鐘
10米深度=2個大氣壓即2ATA,是水面1個大氣壓力的2倍,
所以該潛水員的水面耗氣速率是
2.5Bar/分鐘 ÷ 2ATA =1.25Bar/分鐘
休閑潛水常用标準單瓶容積11升,
所以該潛水的的真實SCR=1.25Bar/分鐘 × 11升=13.75升/分鐘
方法2:查看電腦表潛水日志中的某次潛水平均深度(如Avg 15米),查看整次潛水時間(如50分鐘),查看整次潛水總消耗氣量(如150Bar)
根據以上範例條件可計算得到:
水下每分鐘耗氣量=150Bar ÷ 50分鐘=3Bar/分鐘
15米深度=2.5個大氣壓即2.5ATA,是水面1個大氣壓力的2.5倍,
所以該潛水員的水面耗氣速率是3Bar/分鐘÷2.5ATA=1.2Bar/分鐘
休閑潛水常用标準單瓶容積11升(準确的說是11.1升),
所以該潛水的的真實SCR=1.2Bar/分鐘 × 11升=13.2 升/分鐘
***我們這裡使用SCR作為讨論的主要目的是方便潛水員在更換不同尺寸氣瓶後依然能夠有效換算,使用Bar/分鐘作為單位的SAC沒有作為我們的主要内容***
建議每一位潛水員都養成在自己的潛水日志中随手記錄自己每一次潛水真實SCR 的習慣,會發現自己在獲得了正确的浮力控制概念認知後,随着潛水經驗的增加、各種潛水環境的經曆和适應、裝備的正确調整和使用、潛水舒适度提高、心理舒适度提高之後,自己的真實SCR水平會逐漸降低,參考下面的數值範圍會逐漸接近或達到優秀潛水員的水平。
4
用SCR衡量潛水員的量化參考值
男 生
女 生
潛水員狀态判斷
15-17升/分鐘
14-16升/分鐘
4-20潛OW、AOW畢業的新潛水員
13-15升/分鐘
11-14升/分鐘
20潛以上有一定經驗的熟練潛水員
10-13升/分鐘
8-11升/分鐘
100潛以上具備豐富潛水經驗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優秀潛水員
6-10升/分鐘
4-8升/分鐘
無水下任務狀态下的大神級潛水員
大于20升/分鐘
大于18升/分鐘
用肺當BCD,過多配重、使用不合适、不熟悉裝備,沒有正确理解和認識浮力控制原理或對潛水環境沒有達到舒适的水中心理适應度的不合格潛水員
大于30升/分鐘
大于26升/分鐘
瀕臨崩潰的恐慌潛水員,已經喪失基本思維分析能力,如不能及時有效得到控制可能随時有緻命危險的潛水員
以上參考值是我本人7年休閑及技術潛水教學經曆中上千名課程學員和Fundive潛水員統計和總結的結果,可供單瓶、雙瓶、側挂等OC開放式水肺系統休閑和技術潛水員參考。
表-1
相信會有相當多數量的潛水員在學會SCR計算方法給自己對号入座後大吃一驚,甚至不少老潛水員也會有相當大的挫敗感。對很多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來說,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總是骨感的,潛水次數多的人,未必就知道什麼叫中性浮力(取決于OW階段的基礎教學理念、方法和訓練時長的投入);潛水次數少的人,如果在OW階段得到了教練正确有效的浮力控制方法和思路同時又得到了足夠多的教學訓練時間,達到優秀SCR水平的新手潛水員也大有人在。無論讀者是哪種狀态的潛水員,都沒有關系,接下來我們會繼續探讨到影響SCR水平的因素以及如何通過正确有效的訓練和思路降低自己潛水時的SCR水平。
5
影響SCR的因素
1、對浮力控制的理解誤區
“掉下去了就多吸點氣,漂起來了就趕緊吐氣,肺撐不住了再用BCD調節。”
“10米以内比較淺的深度不需要給BCD充氣。”
“新手盡量少充BCD,靠肺調節浮力就行,免得你飛上去。”
“怕你會漂上去,所以要多加點配重,遇到水流也能穩得住。”
“PADI等休閑潛水協會甚至很多技術潛水協會都沒有把身體姿态水平遊動作為表現要求和考核标準,怎麼舒服怎麼來,立着潛水不丢人,我們開心就好。”
……
類似這樣的言論在很多潛水教練的教學過程中并不少見,這樣教練手裡畢業的學員自然天經地義的認為這就是中性浮力控制的“精髓奧義”,然後這些學員又會自以為資深後分享教導給其他新手潛水員,甚至還會有一部分人會成為新的潛水教練,繼續又再給後面的更多學員傳播和灌輸這樣的觀點和理念。我在此,滿心誠摯的送給這樣的潛水教練同行們三個成語:“不學無術”、“誤人子弟”、“恬不知恥”。
以上都是典型的“用肺當BCD”的錯誤認識。其實大量造成這種現狀的一個根本原因是目前尚不成熟的潛水教學消費觀念:追求廉價、速成,是很多人選擇潛水課程潛店和教練的首要考量因素。廉價速成的課程中能不偷工減料按照教練手冊完成所有技巧的傳遞已經鳳毛麟角了(注意我說的是傳遞而不是“傳授”,教練講了、示範也做了,至于你能理解和做到什麼程度,抱歉,你選的是廉價和速成的課程,沒死在課程裡就能畢業簽卡的,就不需要想太多了),更不會給你更多的時間去細緻講解呼吸方法和浮力控制原理,更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練習和感受正确的舒适呼吸和浮力控制,對待大口呼吸喘成狗的學員最簡單粗暴又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就是多加配重,而不是給學員足夠的時間去放松去感受如何正确有效的舒适呼吸,因為時間成本的增加會直接和潛店教練的廉價速成“流量效益”産生最直接的沖突。
首先,作為潛水員,要知道我們每次潛水都在用的BCD的英文或中文全名是什麼?Buoyancy Compensation Device或Bouyancy Control Device(浮力補償裝置 或 浮力控制裝置),它的作用是什麼?這個全稱的名字已經告訴你了啊,為啥你還要用肺當BCD?肺能當BCD的話那全世界這麼多生産BCD的廠商都是為了騙你錢的嗎?
一個穩定的浮力狀态,首先是建立在足夠的BCD浮力基礎上的。什麼是穩定的浮力狀态?我們先不談什麼Trim,随便什麼姿勢在水裡,如果可以做到舒适呼吸的前提下,手腳不動,長時間穩定的維持在一個固定深度沒有明顯的上下起伏,說明浮力控制是基本穩定的。
穩定的浮力狀态的第一個條件是舒适呼吸,什麼算是舒适呼吸?可以想象一下你在熟睡或者看電影看小說聽音樂時的狀态下的呼吸方式(節奏和每一口吸入氣量的程度),這是基本前提。很多人也會說“OW課本裡寫了啊,緩慢深長的呼吸”,這個沒錯,課本裡是告訴你了要緩慢深長(準确的說是有效利用橫膈膜的腹式呼吸,簡單說是小腹在慢慢鼓起和收縮),但是有告訴你要把肺吸滿、吸飽嗎?(錯誤的做法是過度胸式呼吸,簡單說是胸腔肋骨在明顯收縮變化)這就是相當多數量的潛水員對浮力控制的第一個理解誤區,具體的橫膈膜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的方法、特點、優缺點會在後面再具體講解到。
一個所有潛水員都應該明白的基本原理:深度不變的前提下,氣體體積是不會有變化的。所以當你合适的浮力來源主要是來自BCD氣囊的時候(大概有90%甚至95%)那麼你的浮力狀态自然就是穩定的,肺部在有效、舒适、平緩呼吸狀态下的膨脹和收縮是正好可以相互抵消了浮力正負變化的趨勢;如果你的浮力來源大部分來自于肺部而不是BCD氣囊,就意味着,你的浮力狀态必然會随着你的肺部擴張和縮小在不停的變化着,同時深度的任何變化都會直接導緻BCD氣囊内的氣體體積在随之變化,所以你當然也就不可能做到真的的穩定浮力狀态,同時你需要不停的靠大口吸氣彌補BCD氣囊浮力的不足免得自己掉下去(實際身體遠遠用不到這麼大量的空氣,導緻大量氣體被浪費)大口吸多了開始飄的時候又要趕緊吐氣,肺部縮小之後開始向下掉深度了,又再次趕緊再大吸一口,如果不對BCD進行正确的調節,就會周而複始,惡性循環,讓自己始終處于大口呼吸停不下來的狀态,這是你的SCR必然高于其他同等級潛伴的根本原因,也是很多新手潛水員潛水之後感覺頭暈、頭疼、疲憊、惡心嘔吐、甚至放棄潛水的根本原因。
深度與壓力的對應關系
深度
壓力(ATA 或 BAR)
水面 0米
1
5米
1.5
10米
2
15米
2.5
20米
3
25米
3.5
30米
4
表-2
上面這個表格,相信所有潛水員都可以看得懂,源于OW課本第一單元第一頁的内容而已,但是,我們在這裡進一步講解浮力變化原理的時候可把這個OW的簡單知識點稍作引深一下:
假設一個潛水員正在上升,那麼他每上升5米的距離,壓力都是降低了相同的0.5個ATA,但是,這個降低的變化的百分比呢?
從30米上升到25米深度,壓力降低的0.5個ATA是原來4個ATA的12.5%;
從25米上升到20米深度,壓力降低的0.5個ATA是原來3.5個ATA的14.3%;
從20米上升到15米深度,壓力降低的0.5個ATA是原來3個ATA的16.7%;
從15米上升到10米深度,壓力降低的0.5個ATA是原來2.5個ATA的20%;
從10米上升到5米深度,壓力降低的0.5個ATA是原來2個ATA的25%;
從5米上升到水面,壓力降低的0.5個ATA是原來1.5個ATA的33.3%;
由這些百分比的數字,我們又能看出什麼呢?深度越淺,壓力變化的比例就越大,意味着BCD氣囊裡空氣體積的變化就越明顯,潛水員需要做的浮力調整就越頻繁,如果不能正确和熟練的調整自身浮力,意味着在一次潛水接近結束(氣瓶壓力變少重量變輕浮力變大,深度變淺外界壓力變化比例更大)的時候,潛水員就越費力,如果持續嘗試用肺來控制,往往很容易出現過度急促呼吸最終無法完成安全停留飛上水面的後果。如果再加上過多的配重,這種情況會更嚴重,在氣瓶較滿深度較大的時候需要給BCD沖入更多的空氣來彌補過多的負浮力,但是到較淺深度氣瓶壓力變小後又要及時排放掉更多的正浮力,如果不熟練不及時,結果潛水員會毫無疑問的飛出水面無法完成安全停留。
穩定的浮力狀态的第二個前提條件是手腳可以幾乎完全不動(先不讨論Trim,關于Trim狀态下的重心調整思路會在下文講到)。有些自認為浮力控制很好的潛水員甚至教練會說:“我的深度始終可以和教練、潛導維持在同一個高度,不會飄起來也不會掉地上啊。”但是,如果去觀察這些潛水員,很容易發現,他的手、腳是在不停的劃動、踢動,甚至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不停的動,因為他會本能的用手或腳來維持自己的負浮力不至于掉下去(或者不停的踢動、劃動來維持重心),正浮力過多的時候又會開始頭下腳上的踢動維持自己不會飄上去。也就是很常見一些潛水員在别人可以穩定的停下來欣賞海底世界的時候他卻不能停不下來(因為腳要不停的踢水維持深度);經常被前面的人蛙鞋踢到自己臉上(因為别人浮力調整足夠之後就不需要腳來踢水維持深度而他不能停,一停就會掉下來,所以速度總會比别人快);經常别人在維持五米安全停留時他要圍着大家不停的轉圈或者撞來撞去。不管是立着停留還是水平的Trim懸浮,浮力不夠(或者重心不合适)的結果就是要麼不停的踢動蛙鞋,要麼就掉深度或者失去重心)。所以,錯誤的浮力判斷和調整思路,就會導緻潛水員的手、腳要不停的動,靠不停的動來維持和彌補BCD浮力的不足,任何身體的多餘動作,都會必然的導緻SCR水平的升高。所以,一個手、腳會不停在動的潛水員,SCR水平必然不會低,他的浮力穩定性也必然不會好,往往會成為一次潛水中耗氣最快導緻所有人提前結束潛水的“累贅”。不少人會嘴硬說我就是要不停的遊起來動起來才能看到更多的東西,殊不知自己把原本應該是享受和放松的潛水活動硬生生變成了又辛苦又受罪的“減肥健身運動”。有些人覺得潛水是一項體力消耗很大的體育項目甚至極限運動,我反倒覺得潛水更像是在繪畫、書法甚至禅修,是一件可以修身養性的事情,呼吸靜下來、身體靜下來、思維也靜下來,越靜,越能夠盡早開始真正的享受到潛水的樂趣和美妙。
2、心理舒适度的建立和調整
很多潛水員甚至教練都會聲稱的一個事情就是“不會遊泳照樣可以學潛水”。
這話聽起來是沒有錯,但是,在OW課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技巧也是應該花時間最多的技巧是什麼?就是每個人都會的“呼吸”。聽起來簡單,但是能夠做到舒适、放松、有效的水中呼吸,每一個人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适應和放松,這是必不可少的OW階段的訓練經曆。不會遊泳的人裡會有更大比例的人怕水、恐水(當然,很多号稱自己會遊泳的人裡面怕水、恐水的人也不在少數),這樣的人如果想讓自己放松和舒适下來,需要付出的體力、精力、時間可能會數倍于能夠熟練遊泳、對水有一定親和度的人。心理的緊張、恐懼會導緻學員精力的很難集中,很難記住和理解教練每一個技巧的講解,導緻技巧練習不順利後帶來的心理挫敗感,同時也會讓肌肉變得僵硬、降低了身體運動的協調性,增加無效的體力消耗必然會導緻更多的氣體消耗,直接影響到自身浮力的變化和控制能力,過度的緊張呼吸也會進一步加劇身體的疲勞程度。所以隻有當潛水員從精神、心理到身體的完全放松下來,才能夠去把舒适呼吸變為潛水的本能,才能夠有精力去感受和體會到真正穩定的浮力控制。但是,現狀是,這個重要的必要階段在很多廉價和速成的課程中是直接被省略掉的,因為速成才能降低潛店和教練的時間成本,才能做到廉價,才能吸引到更多追求廉價的消費者。
PADI的教練手冊的确沒有規定和限制OW課程具體教學時間,隻要教練不違反教學标準和内容,學員達到了表現要求即可簽卡畢業(說起來簡單,但是現狀可能連10%的教練和潛店都做不到),至于學員是不是真的學會了如何放松呼吸,是不是為了節省時間佩戴了過多的配重,很多教練和潛店是不在乎的,反正教學中客人沒死并且開心、滿意才是做生意裡第一重要的,做的再不好的學員也可以用一句:“你做的很好,你很優秀,你很有天賦”、“沒事,以後多潛潛多練練自然就好了”來打發滾蛋,反正畢業以後啥德行和教練潛店再沒半毛錢關系了。
按照我個人教學經驗來看,所有人在OW階段都需要留出足夠的時間去感受呼吸的放松,從泳池剛開始的不穿水肺裝備浮潛放松開始,到穿着裝備後在可站立的淺水區無技巧練習的放松,然後淺水區有技巧練習的放松,最後才是泳池深水區的無技巧練習放松和有技巧練習的放松,這幾個呼吸放松的體會和感受時間加起來可能至少1-2個小時(有些人需要更久時間),最後再檢查調整到合适配重後的陸續分階段累計約2個小時的保持中性懸浮靜止狀态下的呼吸和放松(又分為無技巧和有技巧兩個階段),這樣過程之後大多數OW學員已經可以感受到什麼是放松舒适的呼吸方法,什麼是穩定的浮力控制狀态,然後才開始進行開放水域階段的潛水訓練,這樣才能夠盡快的建立一個良好的水中心理舒适度。當然,這麼多的教學精力和練習時間投入,靠廉價速成的理念是不可能做到的。心理舒适度會直接影響到潛水員的呼吸狀态、精神狀态、預防和處理問題的思維能力,呼吸狀态更會直接作用于潛水員的浮力狀态,所以心理舒适度的建立,可以說是決定潛水員安全和浮力穩定性的根本要素。
在OW課程中,對學員最具有教學價值的階段就是泳池平靜水域教學階段:
半天時間内完成的OW平靜水域教學~~~每天都在批量生産着垃圾潛水員無需廢話的垃圾品質教學。再天才的教練和天才學員也不可能規範完成PADI教學标準,如果哪位無知+無恥的教練或者潛店敢公開站出來說自己半天能夠完全符合PADI标準教學的話我願意自付雙倍OW學費過去學習觀摩;
1個整天時間完成OW平靜水域教學~~~勉強可以完成PADI教學标準裡技巧的“傳遞”,而不是“傳授”;
1.5-2天時間的OW平靜水域教學~~~對于不是太差的學員,基本可以保證符合PADI标準的“傳授”,也隻能說是“基本”确認達到每一個技巧的“PADI表現要求”。如果遇到恐水、過度緊張、學習态度不佳的奇葩型學員,可能再增加1-2天的平靜水域教學時間也未必夠用。
心理舒适度對SCR的影響還體現在一個很多人忽略的細節上:用鼻子噴氣的潛水員。正常潛水員的呼吸都是嘴巴通過二級頭吸氣和吐氣,這樣對呼吸的阻力影響是最小的。一部分潛水員是從OW課程中就沒有注意過這個問題,持續用嘴吸氣卻用鼻子噴氣,把陸地呼吸的習慣帶到潛水中,并沒有及時得到OW教練的糾正;還有一部分潛水員在心理正常浮力控制正常的時候沒有問題,但是當心理開始過度緊張、試圖靠呼吸調整浮力和穩定性失敗的時候就會開始持續的用鼻子向外噴氣,這其中不乏一些具有相當多潛水經驗的潛水員甚至教練。
用鼻子呼氣的弊端:首先,潛水員的鼻子是被面鏡罩住的,如果用鼻子進行呼氣就意味着會不自覺的更用力,加大的呼氣阻力也會不自覺的影響到吸氣力度的加大,讓肺部灌入更多額外的空氣;其次,不斷用鼻子呼氣會導緻潛水面鏡下部的橡膠裙邊不斷被掀開,導緻面鏡不停的進水,甚至有些潛水員會産生因為面鏡不停進水所以才要不停的用鼻子噴氣來排水的錯覺,甚至當呼吸節奏錯亂的時候還會不自覺用鼻子吸氣導緻嗆水。如果這種情況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會有很大概率引發潛水員的恐慌心理嚴重影響潛水安全。
心理舒适度對SCR的影響還會體現在一些資深潛水員身上,比如一個具有豐富潛水經驗的潛水教練,在帶學生上課擔負督導責任的時候和自己沒有工作任務的純Fundive時SCR差異往往會非常明顯;我們在東南亞潛水也常見到一些萬潛以上的資深潛導,他們對裝備、踢法、Trim都很随意,身上還經常需要為潛水客人多攜帶一些額外配重,但是計算統計他們的SCR,有相當多的人可以維持在10升/分鐘以内,甚至一些女性潛導、教練可以維持在4-8升/分鐘,多年在同一個地區的上萬次潛水,心理舒适度自然遠遠高于普通潛水員(也有人認為是這些人的年齡比較大,新陳代謝變慢,身體對氧氣的需求量會遠遠低于年輕人)。
3、對裝備的選擇、調整、熟悉程度及正确的使用方法裝備的選擇、調整和熟悉程度,本就是OW階段的教學内容,還是之前的問題,速成廉價,占了市場中的絕大部分比例,那麼很多本該有的教學細節是沒辦法都覆蓋到的,常見到一些幾十潛到所謂老潛水員在沒有别人協助到情況下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組裝、檢查、調整和穿脫裝備。沒有調整到位的裝備在水下輕則導緻舒适度變差增加額外的體力消耗,重則會直接給自己增加安全隐患。
适合當地水溫的潛水服選擇:寒冷的體感,會直接導緻SCR水平的升高,常見一些潛水員為了好看,或者向别人證明自己體格好,不穿保暖潛水服。也許的确有些人體感不是那麼敏感,但是水的導熱速度這一物理定律在整個地球上都是一樣的,隻要人體核心溫度低于35℃,身體就會自發開始顫抖産生熱量,加速血管收縮、呼吸、心率和代謝率變高進入輕度低溫症狀态。曾有這樣的案例:3名潛水員在東南亞某地岸潛,遇到水流,無法返回岸邊,在海面漂流50多個小時後終得救援。隻有其中1位沒有穿潛水服的人不幸因嚴重失溫變成了“遺體”。很多人會說這種小概率事件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我想說的是,變成“遺體”的那位下水前應該也是這麼想的。
BCD種類的選擇:建議每一個潛水員都應該按循序漸進的原則的考慮,建議初學OW的潛水員先從傳統夾克式BCD開始,建立正确的浮力控制認知、良好的心理舒适度、協調有效運動方式、應有的環境警覺性等基礎潛水員應有的能力,這些是保證潛水安全的前提。如果對自身Trim、踢法、理念等方面有更多的更高追求的潛水員也可以先租用潛店的夾克式BCD把基礎打好,有一定經驗後然後再考慮購買背飛式BCD,再配合類似TDI Intro to Tec、GUE Fundamental這樣技潛入門基礎課程進行規範和系統的學習訓練,而不應該是夾克BCD有幾個沖排氣閥還沒整明白就盲目跟風換上背飛BCD。同樣還有蛙鞋的選擇:沒有規範系統學習過技潛基礎入門課程中的Trim和踢法的話,不建議選擇Jetfin,一個爛的trim和踢法,還不如踏踏實實的自由踢來的輕松和舒适。
使用新的裝備、不熟悉的裝備、還沒有完全适應和駕馭的裝備會影響SCR還會體現在一些技術潛水員身上,比如從原來的1個減壓瓶增加到攜帶2個減壓瓶、從原來的5.7升小減壓瓶換成11升大減壓瓶、從原來的鋁瓶換成鋼瓶、從濕衣換成幹衣(甚至厚底衣)等等。對于這種情況的建議是先留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和訓練去适應新的裝備,直到恢複自己舒适狀态的正常SCR之後再開始更複雜環境更大深度的下一個級别的潛水活動。
4、身體姿态Trim
這個話題,可以說是潛水界經久不衰的撕逼話題,撕逼的根本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大家的知識層次和見識,實在不在一個層面上。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也沒有耶稣如來解救世人的責任和義務,所以對某些人的“Trim無用”論最好的反擊就是外在表示支持他,内心表示同情和可憐他就好了。
所有聲稱“trim和靜止懸浮”無用的潛水員和教練,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自己也做不到保持Trim狀态的手腳不動蛙鞋不動的靜止懸浮狀态,一個從沒有嘗過紅酒的人何來的自信評價一款紅酒好不好喝呢?
如果哪位讀者在潛水課程中遇到有教練說“PADI休閑潛水不要求Trim的”,我可以遠程贊助你一本2手OW課本,你幫我砸到他臉上去。雖然說學潛水、做教練對文化層次沒有要求,就算不認識字也可能成為潛水教練,但是PADI OW課本上那麼大幅的正确和錯誤遊動姿态Trim的對比插圖也能不認識嗎?
圖-1 垃圾潛水員的身體姿态和Trim(可以看到腰上至少有4塊3磅的配重)
圖-2 合格潛水員在OW課程中的身體姿态和Trim
圖-3 技術潛水員的身體姿态和Trim
如圖-1那樣的潛水員,遊動和前進時身體橫截面積的阻力明顯數倍于圖-2合格潛水員,相應帶來的體力消耗同樣會數倍的增加,Scr怎麼可能會少?導緻圖-1潛水員身體姿态問題的直接原因就是攜帶了過多的配重。給學生過多的配重的原因也隻有一個:就是給學員的泳池平靜水域練習時間遠遠不夠,學員沒有正确掌握如何在水中協調身體遊動發力,身體、精神和呼吸也遠遠沒有達到放松和舒适的程度,如果按照正确的檢查配重結果給予合理的配重重量,帶來的問題就是不可避免的總是因為過度呼吸漂起來。所以對于潛店和教練來說,最簡單有效省時省力的解決辦法就是增加額外的配重重量。這樣做看似解決了學員大口呼吸潛不下去、下去了又漂上來的問題,但實際卻給學員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隐患,除了上文已經講述過的浮力變化影響,更危險的一種情況就是一旦出現供氣中斷需要緊急上升并水面口吹BCD的時候過多的負浮力會導緻一個已經恐慌且忘記緊急丢棄配重的潛水員很難為自己建立足夠的浮力(查閱以往休閑潛水意外案例,很大比例的因供氣中斷溺斃的潛水員遺體上都還挂着明顯過多的配重)。
5、踢水方式、技巧
廉價速成課程中制造出來的不合格垃圾潛水員的踢水方式和身體姿态
我們的合格OW學員在課程中的浮力控制和踢水遊動
技術潛水員的常用踢法示範(頂流)
對比以上三個視頻,哪一種踢水方式最輕松省力,對SCR影響最小,一目了然。踢水的節奏、發力方式直接影響到潛水員身體的能量輸出效率和體能續航時間。
潛水員的踢水動作是靠肌肉的收縮完成的,而肌肉運動則需要消耗能量,當潛水員身體劇烈運動的時候,會比平緩節奏行進(有氧運動,持續且高效,續航時間久,體内二氧化碳含量少)的時候消耗更多的能量,也會進而消耗掉更多的呼吸氣體。我們的身體為了應對能量消耗的突然增加,身體不得不以快速但是低效率的方式供能(無氧運動,産生更多二氧化碳和乳酸堆積,疲勞消除感慢),導緻潛水員體力的續航能力下降。
有氧系統需要先通過肺部吸入氧氣才能産生能量
圖-4
橫膈膜是我們呼吸的主要引擎,位于心髒和雙側肺髒下方,肝髒、脾髒、胃的上方,像一個大圓盤平放在身體内把胸腔和腹腔分隔開,由胸腔和腹部的輔助肌肉群作為輔助,與骨盆底肌肉群之間有着功能性連接,随着呼吸運動而上下運動。
橫膈膜呼吸,是讓橫膈膜肌肉上下移動,由于吸氣時橫膈膜的下降,把髒器擠壓到下方,但是又被骨盆底肌肉群阻擋限制,所以小腹會開始膨脹,而非胸部膨脹,可以讓肺盡可能擴張開來吸納新鮮空氣;吐氣時橫膈膜又會比平常位置上升,從而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有效呼吸,呼出較多容易停滞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因此,橫膈膜呼吸法也叫做丹田呼吸、腹式呼吸。正常放松的陸地的腹式呼吸一次約10-15秒,每次約吸入500毫升空氣。對于一些習慣了急促胸式大口呼吸的潛水員,我們有一個簡單有效的訓練方法提供:找個舒适的房間和沙發或者床上,放一些輕松柔和的音樂,帶上你的潛水面鏡(強制讓自己習慣不再用鼻子參與呼吸),嘴裡叼着一根飲料吸管,閉上眼睛冥想,放空大腦,讓身體和精神完全放松下來,運用上面講到的陸地腹式呼吸方法來适應訓練自己。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氣不夠用,越嘬越用力,越嘬越覺得憋氣,那是因為還沒有讓自己放松下來。可以在完全适應了之後繼續閱讀小說、看個電影,讓自己完全忘記是在用嘴裡的吸管呼吸完全不會覺得有任何不舒适感就算初見到成效了。
腹式呼吸的優點相對于隻有肋骨上下運動和胸腔明顯起伏的胸式淺層次呼吸來說,可以更充分的發揮心、肺細胞功能,可以充分的讓肺底部的肺泡更徹底的擴張和收縮,進行更有效率的氣體交換循環,減少體内二氧化碳堆積,有效的增加身體肌肉和組織的氧氣供給,降低血壓緩解緊張,保持頭腦清醒思維敏捷,還可以減少胸部橫向頻繁向外擴張對潛水員浮力帶來的影響。但是在學習和适應橫膈膜 呼吸法需要注意的是需要身體和精神适度的放松,自然的吸氣與吐氣,不可過度刻意的去吸滿吸飽,一方面我們的身體用不到那麼飽的空氣,一方面在精神和身體緊張的狀态下已經吸的很飽後還繼續勉強用力反而還會有受傷的可能性。
3、根據自身狀況選擇适合的進階課程進行提高和訓練
對于SCR水平高于20升/分鐘的男生、高于18升/分鐘的女生,我個人最好的建議是:找一個合格的潛水教練,回到泳池重新複習和熟練OW基本技巧,重點是在使用合理配重重量的前提下進行大量中性懸浮、踢水遊動的練習。讓自己建立正确的浮力控制理解和思路,同時給自己身體、精神、呼吸足夠的水中放松、協調的時間。
對于已經有了幾十甚至上百次潛水經驗,依然保持比較高的SCR又對提升自身技巧有一定追求的的潛水員,建議可以參加一個系統、規範的技潛入門基礎課程(教練比協會更重要)。在課程中你會更加系統的學習到對浮力控制、呼吸控制、身體姿态Trim控制和基礎技術潛水踢法等大量技巧的理解和訓練,很多人在這樣的課程中都會發現自己完全不會潛水了,之前建立的潛水方面的一點點自信在教練面前被殘忍的摧毀掉,這正說明你找對你要學的課程了。這樣的基礎課程最合适的階段是50-100潛左右的潛水員,基礎太差經驗太少的潛水員很難在課程中完全理解和體會到教練所要求的東西;而基礎不好又潛了幾百潛養成了更多錯誤的理解和習慣的潛水員在這樣的課程中也會非常痛苦,很多東西一旦形成的肌肉記憶和習慣再來矯正反而更困難。
課程和教練的價值,在于有限的課程的時間内給你灌輸最有效最有針對性的科學訓練方法和思路,即便很多人在課程中很難做到教練要求的合格标準,但是隻要有了正确和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思路,在後續的潛水活動中,可以用更短的時間把自己提升到最好的事半而功倍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說潛水次數并不能代表潛水員的水平和能力的原因。沒有經過教練的科學、系統的訓練和引導,單靠網上雜七雜八零碎的或對或錯的信息、鍵盤俠磚家的各種誤導,反而事倍而功半。
本文轉載自:大漠教練潛水資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