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吟風者,歡迎您關注我。
孔子,孟子和荀子儒學的三大聖賢。但是孟子主張人性本善,而荀主張人性本惡,這兩位的主張表面上看起來完全是互相矛盾啊!那為什麼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學大師呢,既然同為儒學大師那麼他們肯定屬于同一個派别,屬于同一個派别觀點相差又這麼大,是不是有點奇怪呢?既然同是儒學大師,那麼他們的理論水平肯定都沒問題,也不會範一些常識性的錯誤,不然怎麼能稱為大師呢。我一開始也有這種疑惑,後來才明白是我自己想錯了。
咱們都知道一些哲學家的著作非常難懂,每個字都認識,還是連起來我們卻理解不了它的意思了。給我們造成這種困惑的一大原因就是,一些哲學家用的詞,它所代表的意思并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意思。(這是因為,有些哲學家認為我們現在的語言變得不那麼純粹了,他想表達的意思,這個詞代表不了。所以有的哲學家會發明一個新詞,有的哲學家則繼續沿用老詞,但是意思他們還要加以解釋。比方說,讀海德格爾的書,我們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整清楚他的書裡面一些詞彙所代表的含義,比如,此在,存在着等詞彙。)
孟子和荀子的主張領我們迷惑的原因,就有點像是哲學家用的詞彙和我們相同但是意義卻不同給我們帶來困惑的原因一樣。孟子講性善,荀子講性惡,同一個字“性”,但是孟子口中的性和荀子口中的性,卻不是一個意思。要不然一個講性善,一個講性惡,為啥他倆還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呢,這是不可能嘛!曆史上也沒有人把這倆大師當做對立的來說啊,因為他們所講“性”雖然是一個字,但是所講的意思是不同的。
我認為孟子講的性善,是指的人性向善,舉個特别簡單的例子就能說明。人都有恻隐之心,這個恻隐之心就是向善之心,人在入睡前,可能會想今天一位老奶奶摔倒在路邊,我怕被訛詐沒有去扶她起來;今天路邊的一隻小貓凍的瑟瑟發抖,看樣子還很餓的樣子,它看到我就向我走來,想要點吃的吧,我因為急着去上班就沒有管它,也不知道它怎麼樣了,心裡感覺很慚愧不安。其實,這就是人性向善的表現。若是有人在入睡前會想,我今天沒有打人,罵人,沒有欺負别人心理很不安,那是魔鬼我們不去管他。所以啊,我們極大多數人開始人性向善的。
荀子講的性惡,我認為是講的人性的本能是維護自己的,畢竟窮則獨善其身嘛。比如說我們都很饑餓隻有一個饅頭,那肯定大家都會留給自己吃,而不會把這個饅頭給别人吃。又比如,一個人掉水裡了,我們出于性向善想要幫助他,但我們并不會遊戲處于“性惡”,并不能跳下水去幫助他,隻能喊别人幫助他,這就是我認為荀子的性惡。
孟子講性善,我認為是說的向善。荀子講性惡,我認為是人本能的先保護自己的選擇。這兩者并不矛盾。人性是天使還是魔鬼,就在于你所處的環境條件。落水的人在自保情況下,他能能抓住一切他們所抓住的事物,絕不撒手。罪犯也能在他們的父母面前,做一個乖孩子。
歡迎大家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果覺得寫的有道理請您關注我,點贊,轉發或者評論!您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