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今早飯後和婆婆媽在小區散步。
無意中聊到小孩子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姥姥姥爺的稱呼。
婆婆媽有個多年的朋友就被孫子們叫做姥姥姥爺。她說姥姥姥爺的“姥”字聽起來不好聽,與“老”字同音。
她另一個朋友的孫子直接稱呼爺爺婆婆(類似奶奶的意思),為了與孩子父親的父母親的稱呼區分,就在前面加了一個姓氏,比如X爺爺,Y婆婆。
我說這可真複雜,若是兩邊爺爺婆婆同時出現,還得區分一下。
我婆婆媽的意思是,小孩子分得清的。(大意是這種叫法沒什麼問題)
為了這個稱謂大費周章,我突然也理解了為什麼我小時候,外婆跟我說”外婆就是外面的婆婆“這句話的含義了。
那個年代,重男輕女,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嫁出去後似乎就從名義上已經斷了親情和聯系。
而後的80年代,很多獨生子女家庭,如果家裡隻有一個女兒,那麼女兒的孩子隻能稱祖輩為外公外婆的話,顯得些許落寞。
所以我們這一輩中,就出現了我婆婆媽的朋友這樣的情況。讓孫子輩直接叫自己爺爺婆婆。不喜歡外公外婆這種稱呼的,讓孫子稱呼自己姥姥姥爺。
這是大人們的選擇。
我問她:那你願意被叫做X婆婆(帶有姓氏),你願意嗎?
她倒還挺開明:沒什麼的呀,可以的。
但我覺得帶上姓氏以後,就像在稱呼沒有血緣關系的長輩。比如,我把我表哥表妹的爺爺奶奶稱為:戴爺爺,範婆婆...
我說:我媽媽應該不會在意外公外婆或者姥姥姥爺的稱呼,這也是書面的、正規的稱呼,容易區分。
同時,如果在向别人介紹時,一般情況來講,大家還是普遍接受爺爺奶奶是父親的爸媽,外公外婆或姥姥姥爺是母親的爸媽,這樣的叫法。這樣清晰易懂,無需解釋。
正如前面所說,每個人有自己的偏好,理解别人的,同時也不用人雲亦雲,以自己舒适的方式對待就好。
不過,我是不想給孩子增添一些無謂的負擔和困擾。
多此一舉,大可不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