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坐落在拉薩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紅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建築。它由白宮和紅宮及其附屬建築組成。布達拉宮自公元7世紀起就成為達賴喇嘛的冬宮,象征着西藏佛教和曆代行政統治的中心。優美而又獨具匠心的建築、華美絢麗的裝飾、與天然美景的和諧融洽,使布達拉宮在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幾分豐采。
建築于公元18世紀的羅布林卡,是達賴喇嘛的夏宮,也是西藏藝術的傑作。這三處地點風景優美,建築創意新穎,加之它們在曆史和宗教上的重要性,構成一幅和諧融入了裝飾藝術之美的驚人勝景。”以上是世界遺産委員會對布達拉宮、大昭寺和羅布林卡的評價。1994年布達拉宮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00年大昭寺、2001年羅布林卡相繼作為補充加入世界遺産名錄。
布達拉宮自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幹布時期開始,便矗立在拉薩中心的瑪布日山(即紅山)之上。在以後1300年的曆史中,布達拉宮起起伏伏,經過數次重修與擴建,直至成為如今占地36餘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餘萬平米的巨大宮堡。
松贊幹布為迎娶文成公主,開始放棄原先以穴為居的生活方式,于公元631年在瑪布日山建造了九屋樓高的宮殿,規模達1000間房,并将它命名為布達拉宮。随着九世紀中葉吐蕃政權的瓦解,布達拉宮也迎來了戰火紛飛的年代,并漸漸消亡于紅山之巅,漸成廢墟。明末清初,随着五世達賴政權的興起,布達拉宮迎來了新生,得以大規模重建。布達拉宮至此作為了曆代達賴喇嘛的冬宮,亦成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
布達拉宮是當今海拔最高的宮殿建築群,它的主體建築由紅宮與白宮組成,還包括南側山腳的雪城與北側山下的後花園與龍王潭。紅宮位于布達拉宮的中央,四面由白宮包圍着,如佛教中曼荼羅世界的宇宙中心。紅宮内供奉着曆代達賴喇嘛肉身的靈塔,四周圍繞着經堂與佛殿用以舉行各種宗教活動。白宮橫穿東西兩側,規模浩大。其中東側是達賴喇嘛理政與進行宗教管理之所,西側是為宮殿服務的衆喇嘛們的居所。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彼時正處于松贊幹布統治下的吐蕃王朝鼎盛期。它是為供奉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而建的,塑像是松贊幹布迎娶的尼泊爾公主随嫁妝帶來的。經過後世擴建,大昭寺成為藏傳佛教中最高地位的寺院。
大昭寺地處拉薩的正中心,坐東朝西,是拉薩城市形成的雛形與先驅。它融合了藏地、漢地、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是西藏的宗教建築中最傑出的典範,也是西藏現存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
羅布林卡位于布達拉宮西側約2公裡的拉薩河畔,它建于18世紀中葉的七世達賴期間,是曆世達賴喇嘛處理政務及進行宗教活動的夏宮。經過八世達賴擴建後,羅布林卡具備了園林的特點,其藏語意為“寶貝園林”。
羅布林卡由格桑頗章、金色頗章、達旦明久頗章等幾組建築組成,每組建築均包括宮殿區、宮前區和園林區三個部分。羅布林卡的園林布置充分體現了藏式雪域高原的特點,同時又汲取了漢地園林的傳統手法,以建築、山石、水域、花木組景,營造出不同意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