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學知識,學技能,還是學做人?
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最好的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外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外一個靈魂。
通俗一點來說,就是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能做到潤物細無聲,做好榜樣,就會有具大的影響力。
在孩子幼年的時候,表面看其來似乎懵懵懂懂,凡事都不是特别明白,卻不知他們的感知能力極強。
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如放影片一樣,一個片段接着一個片段,會在他們的腦海裡留下深刻的印象。日複一日,從而會影響他們形成自己的心智和行為模式。
小明今年七歲,從小到大主要都是由他的媽媽一手帶大,他的媽媽是一位愛學習且很努力的媽媽。每天除了照顧他,還要自己工作和學習,非常忙碌。
然而媽媽的一言一行,年複一年,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小明,讓他自然而然地認為每天像媽媽一樣學習,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今年的疫情期間,學校不能正常開學,他的媽媽給他報了一些網課,比如英語、編程、閱讀等等在家學習。
小明每天一起床,腦子裡想到的就是先把今天的課程學完,然後再去玩。
幾個月下來,養成了每天堅持學習的習慣。他從學習中不僅獲得了知識,還獲得了自信,有了那麼一點小小的成就感,自我感覺還不錯。
我們說,學習本身是反人性的,它絕對不是一件純屬讓人感到快樂的事情。
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問題,也會感到痛苦和無奈,也會有想放棄的時候。而這個時候,如能擁有積極的心态和堅持的品格,就顯得很重要了。
有一天,小明在學習編程的時候,一開始老是做不好,努力了幾次還是不滿意。隻見他有點氣餒,把頭趴在桌上,有點垂頭喪氣地說:“這太難了,我做不好。”
他媽媽在一旁見了,沒有急着幫他做出選擇,而是問他:“是不是覺得有點難?現在你有兩個選擇,一是選擇放棄,你可以不做,但問題依然存在;二是選擇繼續努力。你想選擇哪個都可以,自己負責任。”
隻見小明停頓了一會,想了想說:“我還是選擇繼續努力吧”。當這句話從孩子自己的嘴裡說出來時,他就會為自己說的話而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不是為了敷衍媽媽。
然後,他就一骨碌離開桌子輕松地玩去了。
這故事表面看起來很普通,但從中我們能了解到以下三點:
1、榜樣的力量。媽媽每天學習的行為,影響孩子也愛上了學習。
2、選擇的權利。遇到困難時,媽媽把選擇的權利交給了孩子,而不是自己替他做決定,強迫孩子跟着自己的意見走。
3、承擔責任。一旦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相應的自然結果也就由孩子自己來承擔,放棄還是堅持?退縮還是前進?
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彼此尊重、開放自由、學會負責,自然就有了一種主動、積極開心的成長氛圍。
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内心會有力量感,也更容易獲得成就感,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育兒先育己”這句簡單、樸實無華的話,也道出了教育的真正本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