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嶽峥嵘何壯哉,
黃河如絲天際來。
三峰卻立如欲摧,
翠崖丹谷高掌開。
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贊美西嶽華山的詩句。
提起位于陝西華陰的華山,又讓我想起兒時看老電影《智取華山》中的一句台詞:“自古華山一條路”,可見華山當年上山的險峻與不易。
據導遊介紹,華山海拔1997米,因山峰自然排列如花狀而得名。它南接秦嶺,北瞰黃渭,以“奇、險、峻、秀”著稱于世,山體由花崗岩體構成。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美譽。
我們坐上登山索道車,華山的索道是我乘坐過的最有特色的索道,不僅乘坐時間長,而且不是一直向上,而是呈“V”字形上下再上升,似乎是慢速度的坐了一趟過山車。
從索道車上向外看,華山雄渾粗犷、險峻陡峭的畫面盡收眼底。四周群山環抱,天空萬裡無雲,筆直的山峰直插天際。衆多的山頂上幾乎沒有塵土,也沒有綠蔭,僅在石縫處長出零零星星的小草,一座座直聳的山峰伫立着。山似刀劈,壁如劍削,巍然屹立,剛直不阿。
我們在北峰下了索道遊覽。北峰四面懸絕,上冠景雲,下通地脈,巍然獨秀,有若雲台,因此又名雲台峰。李白曾詩曰:“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台。”
北峰上通東西南三峰,下接溝幢峽危道,峰頭是由幾組巨石拼接,渾然天成;峰腰樹木蔥郁,秀氣充盈。我們觀賞了真武殿等古迹。此處也是當年人民解放軍奇襲國民黨殘部的登臨地,真武殿前百米處建有六角攢頂飛檐鬥拱,花崗岩圓雕石亭一座,亭中立有一塊解放華山紀念碑。
華山北峰
解放華山紀念亭
遊完北峰,我們經“擦耳崖”到達“蒼龍嶺”。蒼龍嶺兩旁皆為千仞絕壁。手扯鐵鍊向上攀登,隔三兩步石階,後人的腦袋就抵在前人的屁股上,其驚險可想而知。明代詩人王履有詩曰:“嶺下望嶺上,矢矯蜿蜒飛,背無一仞闊,旁有萬丈垂。循背匍匐行,視敢縱橫施。驚魂及墜魂,往往随風吹”。
我們攀登到金鎖關,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樓般石拱門,也是經五雲峰通往其它主峰的咽喉要道,鎖關後則無路可通。道家認為,華嶽為仙鄉神府,隻有過了通天門,才算進入仙境。
蒼龍嶺
金鎖關
南峰與西峰相通,順着連接的山脊可以直至西峰。西峰在華山五峰中最為險峻。遠遠望去,有一巨石壓在峰頂,非常顯眼。走近一看,原來就是神話傳說《寶蓮燈》裡說的“沉香劈山救母”處。巨石兩面臨空,如刀削斧劈一般,名叫斧劈石。
走向西峰的山路上,華山仿佛換了衣服容顔,溫文爾雅,宛如煙雨朦胧的江南。翠綠的樹木包裹着原本赤裸的華山肌膚,将他的陽剛之氣,掩映在一片柔美之中,林中傳來陣陣鳥鳴,遠處呈現薄薄的晨霧,清晨的露水點綴着樹下的綠草,一席瑟瑟山風,一陣蒙蒙霧雨遊弋其中。那種“霧潤古樹新苔綠,風吹葉舞煙雨中。一山一石均入畫,天高雲淡鎖群峰。”的意境躍然眼前。
華山西峰
斧劈石
來到華山論劍處,我仿佛看見了當年武林人在此翻雲覆雨,奮力搏殺的場景。山底松濤怒吼好似武林人氣壯山河的呐喊聲;攀爬懸崖峭壁又像武林人飛檐走壁的敏捷身姿。遙望碧雲藍天,感受着武林人的壯志淩雲與男兒情懷。
華山論劍處
站在峰頂,放眼四望,但見千峰逶迤,匍匐腳下;天地空闊,八方一色。整個世界顯得那麼潔淨,内心湧起飄飄欲仙展翅淩雲飛騰之感,一股豪氣由腳底直貫頭頂,那種“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豪邁油然而生。
華山那一座座挺拔偉岸、壯美超群的筆直山峰,像一把利劍直插雲霄,牽着朦胧的煙霧在山颠彌漫。此情此景讓我頓生無限遐思,險峻峭拔、偉岸豪邁的華山根植于渭南大地、吮吸着渭河的乳汁,有豐厚的關中文化底蘊潤澤,留下了衆多的曆史文化遺迹,也讓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為之傾倒。
華山的美,是千姿百态的,它既有彰顯北方氣魄的豪邁氣勢,又有譜寫出中華之魂的大氣凜然,亦不乏婉約柔美的少女情懷和水墨丹青般的清新淡雅……
華山雖沒有黃山的秀麗和泰山的雄偉,卻有着獨具魅力的堅韌不拔;有着如詩如畫的溫婉柔美,更有着直插入雲霄的英勇霸氣!
萬丈山門倚天開,
浩瀚星辰手摘來。
斧劈劍削展雄姿,
鐵骨铮魂今猶在。
美哉,華山!壯哉,華山!
(原創作品,歡迎品鑒,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