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局部)
(南宋)佚人《櫻桃黃鹂圖頁》
宋徽宗《寫生珍禽圖》(局部)
岩截
宋畫之美,不似唐時“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絢爛,自帶含蓄、輕柔的文藝範兒;相比之後的明清繪畫,它又多出幾分靈秀與俊逸。以至于中外藝術史家皆以宋畫為中國古典繪畫裡難以超越的巅峰。
在這個特殊時節,藝術從未遠離。國内不少展館紛紛上線壓箱底的“硬貨”,為藝術迷奉為圭臬的宋畫,就這樣與人們撞個滿懷。
上月底,國内知名度頗高的上海龍美術館推出“雲看展”合集,一口氣曬出多件重量級宋畫,其中就有最具藝術範皇帝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這位被後世評為“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的帝王,自創一種書法字體“瘦金體”,所畫花鳥畫自成“院體”,可謂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宋徽宗存世畫作不足20幅,其中一些還是當時宮廷畫師捉刀代筆之作,此卷親筆是其中尺幅最大的,畫卷共12段,全長5米有餘,用筆樸質簡逸,對景寫生,無論禽鳥、花草皆栩栩如生,連羽毛的蓬松之感都惟妙惟肖,堪稱寫生花鳥畫之典範。其珍貴之處還在于它曾數度流離海外,如今回國歸藏,實乃幸事。另一件為南宋馬遠所繪《松岩觀瀑圖》,則完全契合了宋畫熱衷于表現甯靜安谧境界的藝術特質。馬遠與李唐、劉松年、夏圭并稱南宋四大家,其山水畫成就尤顯,善于将複雜景緻概括化,大膽取舍剪裁,在逼仄的尺幅間,以山水之一角表現豐富的物象與人物内心。其《寒江獨釣圖》隻畫了漂浮于水面的一葉扁舟和一個在船上獨坐垂釣的漁翁,便能突顯一個“獨”字,襯托江面蕭瑟之景。這種邊角之景還為他赢得了“馬半邊”的雅号。
龍美術館的近鄰上海博物館則在微信公号講起了文物故事,其中一則圍繞南宋畫作《櫻桃黃鹂圖頁》展開。該頁曾于上海解放前夕由海派書畫名家吳湖帆所得,其對畫面意境作了細緻描述:“春色迎人媚,珠簾玉苑,唱随朝暮……回倚檻、聽啭黃鹂又喜,和鳴聲煦。”好一派春意盎然,生機無限。無獨有偶,遼甯省博物館的“在家雲遊博物館”系列,也聊起館藏宋畫背後的趣聞。其中一件畫作《荷香清夏圖》系畫家馬遠之子馬麟所作。曾長期生活在杭州西湖岸邊的他,以散點透視法描繪出遠山迤逦、平湖柳堤、荷香清夏的西湖美景。值得一提的是,與西方繪畫講究焦點透視不同,中國山水畫善于從多個角度描繪所見所聞,觀者視角可在畫面随意移動,想象無限。此畫法集大成者,當屬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汴梁城綿延數十裡的繁華景象被納入不足十米的畫卷中,這在西方繪畫裡幾無可能。
“一頁宋紙,一兩黃金”。宋畫雖好,相比留存于世的數萬件明清畫作,其存世量卻極為稀少。有圈内人士估算,即便把全球範圍内存有争議的宋畫疊加起來,也不到兩千件,而且不少精品已散落世界各地。
國内收藏宋畫最豐者,非故宮博物院莫屬,藏量400餘件。此番借助“數字故宮”平台,數件曾引得萬人空巷的宋畫之萃同步上線高清版。天才少年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無疑是藝術高原上的那座高峰,連宋徽宗都對其用“堪稱奇迹”予以形容。此作一改此前隋唐時期山水畫以宮阙樓台或神仙境界為主要描繪物的做派,着重表現實景江山之秀美壯麗,千山萬壑、漁舟唱晚,磅礴之中又不失柔美。
誠如藝術史家高居翰所述,宋畫之美,在于不純以奇技感人,不容流于濫情,自然與藝術取得完美平衡。窗外春色如許,何妨移步宋畫之境,回溯古典繪畫的原點,與曠世佳作來一次凝神回眸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