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可行性研究報告注意事項?項目一:200種重要危害因子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食品加工可行性研究報告注意事項?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項目一:200種重要危害因子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
項目簡介:
本技術圍繞食品危害物低成本、快速發現為核心,将生物識别與結合新型納米标記材料相結合,針對目前生物快速檢測中存在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問題,利用自組裝技術将多種光、電、磁學信号集于一體,構建具有良好體系相容性和穩定性的納米-生物傳感界面,提出了基于等離子手性信号的高靈敏檢測新技術,發展了集快速富集與多信号同時測定于一體的多功能傳感檢測新方法和新器件。
(1)綜合運用了化學和生物體系的多尺度模拟和計算,提出了基于粗粒化模型的抗原抗體親和性定量分析新方法,設計并研制了200餘種高親和性和高特異性抗原和抗體。
(2)研究了抗體與載體成分(纖維素、磁性納米材料、矽球等)的表界面性質,創制了基于相分離的新型分離富集介質,并研制了相關快速富集和分離産品,大大提高了複雜基質中痕量成分的提取效率。
(3)研制了新型标記材料,解決了“高标記效率”和“生物分子高活性”無法兼顧的難題,研制了系列高特異性檢測探針,為複雜體系中痕量物質的快速甄别提供了有力手段。
本項目共獲得國家發明專利87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獲美國授權發明專利1項,制訂國家食品安全标準2項。
項目二、β—環糊精選擇性合成及母液再利用技術
項目簡介:
利用澱粉作為原料,開發了通過對澱粉進行溫和熱處理或添加乙醇以提高β-環糊精的得率的新方法,操作簡單,生産成本較低。由于沒有添加有毒害作用的有機溶劑,環糊精産品不存在有機溶劑殘留問題,無應用限制。與傳統無溶劑法先酶解再進行轉化的方法相比,澱粉轉化率大幅度提高。在此研究基礎上,還開發了與之相配套的環糊精母液綜合利用技術,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有利于環糊精生産企業綜合效益的提高。
創新要點:
(1)通過對澱粉底物進行溫和熱處理後的β-環糊精轉化率可達48.9%;
(2)通過添加乙醇處理後的β-環糊精轉化率可達65.1%;
(3)無毒害有機溶劑添加,無需加入有機溶劑去除的工藝;
(4)通過對母液進行簡單處理後可直接應用于有益物質的包埋,實現了對母液的高效利用。
效益分析:
工藝流程簡單易行,對設備要求較低,可直接應用于傳統β-環糊精的生産工藝,由于采用溫和熱處理澱粉或添加乙醇溶劑的技術替代了添加甲苯或環己烷等物質,無需增加有機溶劑去除的工藝,也降低了毒害物質殘留的風險。輔以高效率的母液綜合利用技術,顯著降低了廢液處理的成本,具有較強的市場競争力。
項目三、凹凸棒土的增值産品開發及産業化
項目簡介:
項目充分開發我國特色凹凸棒土(簡稱,凹土)資源,通過礦物學、化學、食品科學、環保工程等多學科交叉研究,首先從納米尺度研究凹土的形貌、成分、結構特征,發現了賦予其多種特殊性能的“納米孔”和特殊晶體結構,以及影響其性能充分發揮的納米孔道、晶體排列和表面性質等缺陷,建立了凹土晶束解離及其孔道複生與活性點的再生與擴生、恢複凹凸棒土晶體的特有堆積狀态,建立了凹土增值加工關鍵技術和清潔生産工藝,開發出食用油脫色吸附劑、有機凹土廢水處理吸附劑、凹土基幹燥劑等系列産品。
創新要點:
從納米尺度研究凹土的結構特征,發現并提出其“納米孔”結構,證明晶體結構和“納米孔”是賦予其吸附性、膠體性等性能的基礎,對其孔道複生與活性點的再生與擴生,恢複晶體特有堆積狀态,是獲得高性能新材料,實現凹土增值開發的關鍵。
效益分析:
項目開發的清潔生産工藝,可每年減少廢水排放1200萬噸;開發的廢水處理用吸附劑可使處理成本降低10%;由于濾餅殘油低和食用油保質期可延長,每年節約食用油近2萬噸,抗氧化劑近200噸。
項目四、變性澱粉生産技術及生産線設計
項目簡介:
開發出了以玉米、馬鈴薯、木薯、小麥等品種澱粉為原料的上百種變性澱粉,并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多種新型複合變性澱粉,并提供與上述變性澱粉相配套的變性澱粉生産線設計和調試服務。上述技術和生産線先後應用于數十家變性澱粉廠,提高了變性澱粉工業水平和相關應用行業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創新要點:
(1)系列變性澱粉生産技術所得産品可廣泛應用于造紙、紡織、食品、醫藥、水産飼料、鑄造、陶瓷、石油鑽井等多個行業;
(2)産品質量穩定,色質好,灰分低;
(3)變性澱粉全套生産線,可以用來生産多個品種的變性澱粉,适應性強。
效益分析:
變性澱粉是天然澱粉經物理、化學、生物方法加工後,改變了性質的澱粉,是工業的“味精”。所提供的系列變性澱粉生産技術成熟穩定,可滿足不同行業的應用需求。所設計的變性澱粉生産線适應性強,可滿足多個品種的生産需求,産品質量穩定,品質優良,具有較強的市場競争力。
項目五、波固相高效合成益生聚糖
項目簡介:
低聚糖、多糖具有較低的代謝能(1 kcal/g),在食品加工中可作為填充劑部分替代脂肪、蔗糖或澱粉,提高産品的感官特性、儲藏性能及調節機體能量代謝等功能特性,是一類具有促進腸道健康功能的益生元,可以調節腸道氧化應激,促進益生菌增殖,提高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改善機體血脂代謝。
目前,聚糖的制備主要依賴于天然資源的提取、水解和衍生。天然資源的生長周期性和提取工藝的複雜性嚴重制約了聚糖産業的發展。
微波技術在有機合成中已多有應用,我們研究發現微波輔助雜多酸催化技術可用于制備低聚糖、巨寡糖,采用該技術在特定微波和物料條件下,10分鐘内快速合成了高得率(90%以上)的低聚葡萄糖、低聚甘露糖、低聚木糖、葡-半乳聚糖、類蟲草多糖等産品。比較分析目前食品加工中使用的聚糖化學結構、營養功能,發現微波固相合成聚糖具有一緻的化學和生物學性能。
項目六、茶葉綜合深度加工關鍵技術、裝備及産業化
項目簡介:
采用原料—>連續逆流浸提—>超濾—>反滲透—>溶劑連續逆流浸提 —>國産填料柱層析—>分部收集—>濃縮回收—>幹燥—>超臨界的最新技術工藝,同時生産速溶茶粉和各種純度茶多酚,也可以同時得到茶氨酸和茶多糖,提取率95%以上,茶多酚含量30%~98%。技術裝備居國内外領先水平。
創新要點:
連續逆流浸提、逆流連續萃取、膜分離節能、國産填料柱層析節約。
效益分析(資金需求總額 3000萬元):
日處理10噸幹茶原料,提取率達到95%以上,可年産(以300天計)98%茶多酚約300噸,同時茶多糖約600噸,茶氨酸50噸,産值約10800萬元;利稅約2100萬元。
全套設備及公用設施投資約1800萬元。技術轉讓、合作開發、工程總包均可,技術費面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