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興
從大理出發向北,以滇藏線大理-芒康段為軸心畫一個豎起來的橢圓,這個圈圈裡三步一景五步一站地擠滿了世界級自然遺産和景區。抛開這些景區,入夏以來,我沿着國道214(滇藏線)溯金沙江北上,再順着瀾滄江河段南下,自駕巡遊,找一些甯靜的角落。
洱源西湖,高原江南
沿214國道從洱海西岸悄悄離開大理古城、離開蝴蝶泉,往北部麗江方向開去,在洱海北緣不到15公裡的地方,有一片甯靜的水源——洱源西湖。它是洱海的主要水源地,卻不像洱海那麼商業熱鬧,保留了高原水鄉的生活氣息。
蒼山最北部第一峰雲弄峰倒映在湖面,湖也不是單純的一汪,四圍村莊,湖中幾島,島中有村,幾個島嶼村莊以細細的堤壩浮橋連接,白族人劃着小船悠悠掠過水草,隐隐傳來好聽的歌調。
洱源西湖 本文圖片除标注外均為作者提供
洱源西湖向來少有攪擾,湖中村莊雖也有幾處民宿,不過一眼看去還是漁民農民的平常日子。徐霞客曾到此泛舟,盛贊其高原江南的風貌堪比杭州西湖,“外有四山環翠,覺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
小中甸天池群落,一層山水秀美
沿着214幹道繼續北上,到麗江大研的十裡軟紅,但别進城,而是向西繞一下省道226,不過20公裡就到石鼓鎮長江第一灣的橋頭了。這裡兩岸山體讓出格外寬闊平坦的一片來,倒是很上照。
從石鼓鎮沿金沙江走一段回頭路,依舊北上,這一段214國道就在金沙江兩岸穿來穿去,窄窄的河谷之間稱得上洶湧澎湃。快速略過路東側炙手可熱的拉市海、玉龍雪山、虎跳峽……過了虎跳的金沙江向東北折曲,214沿金沙江支流沖江河一路向北,這一程百公裡,看夠了金沙江,就進入小中甸的天池群了。
千湖山在小中甸鄉團結村,從214向團結鄉吉沙林場方向折轉,要開一段相當颠簸的機耕道才到達湖區,海拔4000米的百來平方公裡高原草甸上有上千個湖泊,天氣晴朗時小湖泊如天空之鏡,倒映一層的山水更見秀美。
碧沽天池 資料圖
再往北,到小中甸鄉聯合村,向西經20公裡路況極糟糕的鄉道可深入碧沽天池。16年前,一部電影在此取景,誕生了“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梗之外,還留下一地垃圾和砍倒伐傷的古樹,近千平米的高原草甸和杜鵑林毀于布景搭建……自此以後,這裡不允許外來開發和旅遊團,道路設卡,入内需交納管理費,碧沽天池因此得享安靜。
十多年過去,森林和草甸在緩慢地自我修複,砍伐的樹樁卻永遠活不過來,天池不大,景色極美,路途艱難,能窺其美景者贊歎之餘也不免唏噓。
香格裡拉,松茸飄香
過小中甸便是香格裡拉,趁着夏天,切不能别錯過當地松茸。
整個青藏高原都出松茸,四川丹巴、理塘到西藏林芝都滿坑滿谷,卻隻有香格裡拉的松茸的香氣和滋味獨占鳌頭。本地人會很驕傲地告訴你,松茸分兩個品種:香格裡拉松茸以及其他。
城東主幹道上非常氣派地造了一個野生菌交易市場,每天數以噸計的菌子從迪慶山間、四川理塘甚至更遠的地方運到這裡,再包裝好直接送去機場。香格裡拉還盛産牛肝菌和虎掌菌,都可以在這裡摸到,買到,吃到。
香格裡拉野生菌交易市場
若是在香格裡拉盤桓幾日,趕着晚上收市能買到價格極低廉的松茸,或刺身或煎烤或煮雞湯,吃個新鮮。
出香格裡拉往北,過納帕海觀景台,30公裡到尼西鄉。尼西鄉以土陶和土雞出名,許多飯店都打出土雞湯的招牌,本地手工土陶鍋黑得發亮,有金屬質感,導熱保溫效果好,特别适合做松茸雞湯。
松茸雞湯、烤松茸、松茸刺身
盛夏時節,這裡能有“一菌多吃”的體驗,土陶鍋裡煮着松茸雞湯,一圈兒爐竈圍着烤松茸,挑最新鮮的來吃刺身,徹底将松茸的清鮮轉化成燃燒的多巴胺。
德欽霧濃頂和貢卡,登臨仙境
從香格裡拉繼續北上,過奔子欄,路向西北,到德欽後便進入瀾滄江流域。
霧濃頂觀景台 資料圖
梅裡雪山最迷人的往往就在晴雨不定之間,為一睹日照金山,人們常常聚在賞景勝地德欽飛來寺,通往寺院到214幹道上也被圍得水瀉不通。自從214新路修好,霧濃頂觀景台就不是滇藏路上的必經之地,人流車流也少了許多。而這裡的角度和海拔又特别适合觀山景,值得繞幾公裡特意過來這個大平台。若是晚間晴朗,東側的雪山星辰和西側的飛來寺景區遙相呼應,星火點點的人間天上。
霧濃頂風景
德欽另有一個極少人煙的去處是貢卡天池。在縣城阿墩子古城後山上,穿過阿墩子古城,大約有5公裡陡峭的上坡路,非常細窄難行,幾乎無法開車,路盡頭就是貢卡天池。晴好無風的日子,連綿梅裡雪峰倒映在湖面,四下隻聞鳥鳴山風,如登臨仙境。
鹽井和曲孜卡,歲月風霜寫溫柔
出德欽,214國道一路沿瀾滄江河谷,百來公裡到達西藏芒康的千年古鹽田。這一段瀾滄江河谷陡峭奇絕,一路走一路玩賞,赤紅色的江水據說是千百年來沖刷兩岸含鐵的紅色岩土所緻,不辜負“瀾滄”美名。芒康鹽田是在近江水地勢極低處開礦,抽上來的鹵水直接曬在人工圍好的一塊塊鹽田裡,江東多白鹽,西岸則多紅鹽,這一片山谷顔色飽和度極高。
芒康千年古鹽田
古鹽田景區在江東,往往人多擁擠,村南4公裡沿214國道下岔路口,小路過江可到對岸加達村,這裡暫時還未開發成景區,與對岸一樣的鹽井重疊,更富生活氣息。
千年古鹽田
看罷鹽井向北再行5公裡到達曲孜卡鎮,這是滇藏線上最解乏的住處——因為有溫泉。大大小小十幾家酒店都引入溫泉,腳泡在溫泉裡仰望雪山星空,耳邊是波浪兼天湧的瀾滄江水在山谷之間的回響。
達曲孜卡鎮溫泉風景 資料圖
從瀾滄江南下維西糧倉,看峽谷和田園交疊
由曲孜卡、鹽井南返德欽,在德欽岔路口西拐進入省道233,這條省道沿着瀾滄江向下延伸,直至三江并流核心區,将赤紅江水和蒼翠雲嶺一日看盡。三江并流之間,金沙江以麗江為核心熱鬧非凡,怒江以丙中洛和丙察察進藏線名噪一時,瀾滄江就成了居中的安靜。從德欽到維西兩百公裡,瀾滄江兩岸峽谷風光與田園風光交疊呈現,如金沙江大拐彎之類的景色更是俯拾皆是。
瀾滄江河谷
茨中是第一個出名的村莊,上百年曆史的天主堂,懸崖邊的葡萄架,再深入探索還能穿越背後的碧羅雪山去怒江……而那些名氣不及茨中的村莊,結義、巴迪、梓裡、葉枝、同樂,哪家後山都有通往碧羅深處的秘境小路,都有一二處人稱仙女湖的高原海子。
茨中教堂 資料圖
維西葉枝村 資料圖
瀾滄江的幹熱河谷特别适合農作物,人稱滇西糧倉,這裡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産稻區,傈僳族獨特的語言、宗教和山歌在高原梯田間保存下來。
若是樂意繞路30公裡到攀天閣——那是一片雲霧缭繞間豐饒富裕的壩子,種滿了高海拔品種黑稻谷的天空之城。
通天閣壩子gwduan圖
從蘭坪下雲龍,看山看水尋古橋
從維西回大理有兩條偏僻山路,幾乎遇不上旅遊人群。一是從維西南下再往東,從老君山南緣繞道回劍川,這條路斷斷續續地修,一段山間梯田接一段平坦農田,一片片歲月靜好的生活圖景,約4小時能回到劍川下大理的高速路。
另一條路難走得多,從維西南下蘭坪,沿瀾滄江的支流沘江進入雲龍縣,再南下回大理。雲龍縣是大理州最偏遠的縣,因諾鄧一夜成名。
從大理漾濞北上的人群,看古村嘗火腿觀太極風水,卻往往錯過諾鄧以北的雲龍古橋。雲龍古橋冠全滇,以沘江上的古橋群落入選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雲龍縣城西南面石門關内的沘江上有鐵鍊吊橋“青雲橋” 資料圖
伸臂式單孔覆瓦木梁橋“通京橋”資料圖
在不到百公裡的雲龍縣沘江流域,橫跨着近百座建築材料和技藝各異的古橋,有古老的溜索、藤橋、浮橋、鐵鍊吊橋……堪稱古橋博物館。
責任編輯:朱喆
校對:張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