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講平說
仔細觀察一下,我們會發現身邊有這樣一種人:一天到晚煩惱特别多,不順利的時候不開心,順利的時候也不開心;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不高興,跟大家在一起他也不高興;有事可做,忙的時候一肚子怨氣,沒事幹閑下來也是一肚子怨氣。大家想沒想過這種狀态是怎樣造成的,如果有一天這種狀态出現在我們自己的身上,應該怎樣去解決?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其實關于上述那個問題古人早有分析,并且給出了解決方案,我們來看看清代大學士張英在他所寫的家訓當中是怎麼說的。原文是這樣的,“書卷乃養心第一妙物!閑适無事之人,鎮日不觀書,則起居出入身心無所栖泊,耳目無所安頓,勢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處逆境不樂,處順境亦不樂。每見人栖栖皇皇,覺舉動無不窒礙者,此必不讀書之人也。”
也就是在這裡張英提了一個觀點:書卷是養心的第一妙物,要涵養心性,保養心神,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讀書。那些閑散無事,整天不讀書的人,起居出入,身心都沒有着落,目光也無處安頓,勢必導緻心意颠倒、妄想叢生。因為妄想就會生出各種煩惱、委屈或者怒氣,于是接下來不順利的時候不高興,順利的時候也不高興。所以在生活當中,如果我們看到一個人凄凄惶惶,一肚子委屈和煩惱,一舉一動都很别扭,看什麼都不順眼,那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個人一定是個不讀書的人。
接下來張英又說了,“古人有言:‘掃地焚香,清福已具。其有福者,佐以讀書;其無福者,便生他想。’ 旨哉斯言,予所深賞!且從來拂意之事,自不讀書者見之,似為我所獨遭,極其難堪。不知古人拂意之事,有百倍于此者,特不細心體驗耳。”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古人說了焚香掃地,過上清閑的日子,這就是享清福。不過這樣的日子也有人會過,有人不會過。這樣的日子如果加上讀書,那就是有福;如果不讀書就會生出很多其他的想法,這就是無福。
古人的說法實在是太好了,我深為贊同。進一步來看,對于那些不讀書的人來說,他總覺得煩惱特别多,不順心的事特别多,仿佛古往今來所有鬧心的事、糟心的事都讓他一個人遇到了,想來想去實在是難以承受。但實際上他卻不知道古往今來那些不順心的事兒,比他所遇到的這些要大上幾百倍、幾千倍,隻不過是他不讀書沒有體會到罷了。
大家看到了,大才子張英在他家訓當中所說的這段話特别有針對性,而且說得特别精彩。他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讀書不僅能涵養心性,而且能消除煩惱。
假如說最近你心情特别不好,不順利的時候不高興,順利的時候也不高興,就總覺得很糟心、很鬧心,覺得世界上那些不痛快的事都讓自己遇到了。一旦發生了這種情況了,怎麼辦呢?
解決方案就是,靜下心來讀點有意義的書。比如經史子集、四大名著、古往今來、上下五千年、經濟管理、社會心理,或者說人文科技、天文、地理都可以。在讀書的過程中心神自然安穩了,心态自然端正了,那些個亂七八糟的煩惱也就慢慢地消除了。這個解決方案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一定要好讀書,讀好書,好好讀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