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兔賽跑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吧。
烏龜一步一步堅持,最終反超了兔子,獲得了勝利。
烏龜的成功,其實就在于它不會因為别人的節奏,而影響自己的進程。
做人亦是如此,不在意他人的目光,不迎合他人的喜好,專心做自己,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不和他人比較,你會活得更輕松
仔細想想,從小到大,我們是否都一直活在和别人的比較中?
小時候,比成績;長大後,比工作;結婚後,比孩子......可以說比較是我們生活的常态,而不比較反而讓人誠惶誠恐。
作家馬歇爾說:“與别人比較,是悲慘生活的開始。”
的确,凡事都和别人比,隻會徒增煩惱,到最後産生嚴重的自我懷疑,心生郁悶。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外打拼10多年的林峰,終于熬到了業務主管的位置,年薪近7萬元。
他用積攢的存款買了一輛10多萬元的車,準備參加同學聚會時,好好炫耀一下。
沒想到一見面,林峰就垂頭喪氣起來。
原來,同學中絕大多數人的車都在20萬元以上,在一番聊天中才得知,同學們的年薪幾乎都在15萬以上。
相比之下,林峰覺得自己格外丢人,臉漲得通紅。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整個聚會期間,他都無比失落,沒想到自己這麼努力,還落後于别人,心中的不平讓他食之無味。
回到家後,同學們的風光仍在不斷刺激着林峰,使得他整日郁郁寡歡。
就在這樣反複的比較中,林峰被診斷出中度抑郁症,住進了醫院,工作也隻能按下暫停鍵。
若一個人總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他就會越活越痛苦,心底滋生無盡的自卑感,從而忘了自己其實也很優秀。
卞之琳的詩中寫道:“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當你眺望遠處的風景時,你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風景;當你羨慕别人時,其實别人也在羨慕你。
放棄和他人對比,做好自己,我們就會減少很多負累,活得更自在。
人生最好的狀态就是過好自己的生活,鞋子穿在腳上,冷暖自知,腳下的路,無論崎岖還是平坦,都要自己走完。
堅定自己的選擇,走好認定的路
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曾說:“比起随波逐流,我更想以自己的節奏度過每一天。”
誠然,以自己的節奏過生活,走自己想走的路,我們才能知道,在人生這趟旅途中,什麼最重要,什麼更重要。
朋友吉米,畢業後做起了朝九晚五的工作,這樣的生活令他感到異常苦悶,甚至一度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
後來,吉米先後在上海、廈門、北京等地做過不同種類的工作,期間他發現自己有一個“習慣”。
每工作一段時間,攢一筆錢後,就會毫不猶豫地辭職去各地旅行。
那時和他一起畢業的同窗,有人考上了公務員,有人風風火火創業,可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卻連個穩定的工作都沒有。
親戚朋友都勸他:“别老想着玩,得學會攢錢,旅遊能遊出個什麼名堂?”
盡管如此,可吉米心裡清楚,旅行對他來說,不僅僅是遊山玩水,更是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
在堅持做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吉米付出了很多,但也實現了夢想,如今的他已是一名職業旅行家。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性格、境遇、觀念都不同,所以主流的人生道路不見得人人都适用。
一個渴望實現自身價值的人,若是回歸了家庭,那他肯定會牢騷滿腹;一個喜歡自由冒險的人,若是做着穩定的工作,那他肯定不會快樂。
人隻有堅信内心的選擇,才能去創造一個适合自己的外部世界,最終實現自己對幸福人生的追求。
楊绛先生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既然已經下定了決心,就不要左顧右盼,隻要走好心底認定的路,你就能笑到最後。
做自己,總有人愛你真實的樣子
在這個世界上,似乎所有人都在教我們如何取悅别人,卻沒人教我們如何愛自己。
于是,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委曲求全,以為這樣就可以得到他人的善待。
殊不知,當你開始做自己,把自己放在心上時,你才能真正開始掌控自己的人生。
獨白劇《聽見她說·魔鏡》中,女主YOYO是一個被社會審美标準綁架的女孩。
她覺得自己鼻梁低、嘴唇薄、眼距寬、頭發少,簡直就是一個醜陋基因的集大成者。
圖片來源:網絡
為了擺脫曾被同學歧視容貌的陰影,她每天要花兩個多小時化妝,讓自己變美。
然後打開美顔相機,完成自拍、修圖、發朋友圈的操作,最後等待點贊。
對于YOYO來說,化妝确實在一段時間内緩解了她的容貌焦慮,讓她變得與衆不同。
一次,在同學聚會上,脫胎換骨的YOYO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那時,她的心裡别提有多暢快了。
可回家後,YOYO發現自己的雙眼皮貼掉了,挂在了眼角上,就連假發也發生了後移。
這促使YOYO走進了整形醫院。
在醫院裡,老醫生認真端詳後,隻說了一句話:“姑娘,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評價,做自己的女孩才最漂亮。”
圖片來源:網絡
于是,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大衆眼中的美,就是唯一的美嗎?我究竟在讨好誰?我要成為誰?
當YOYO卸下妝後,站在落地窗前,看着玻璃上倒映出來的一張幹淨、簡單的臉時,她發現——自己很完美,完美地成為了她自己。
其實,現實中的大部分人,都少了一份真實感,常常戴着面具去生活,違心地做着自己并不喜歡的事。
但阿德勒說:“我們沒有必要按照他人的期待而活,也不應該要求他人按照我們的期待而活。”
即使這個時代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但真實地做自己,永遠好過千篇一律。
就像鳥兒選擇在天空飛,魚兒選擇在河裡遊,當一個人越願意做自己,他就會越獨立自信,至此人生進入正循環。
“做自己”這三個字,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做起來,不容易。
生活在這個龐雜的社會群體中,我們勢必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而忘了遵從内心,讓自己越活越擰巴。
但歌德曾說:“每個人都應該堅持走自己開辟的道路,不被流言吓倒,也不被他人的觀點所牽制。”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都是自己的擺渡人,唯有把方向盤緊緊握在自己的手裡,才能抵達想要的遠方。
文末點個“贊”,願每個人都能不受束縛,随心而活,不負青春,不負自己。
作者:高曉岚,用文字溫暖你我,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