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處以默——劉萬鳴素描作品展現場
1月2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師範大學、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主辦,山東師範大學美術館承辦的“素處以默——劉萬鳴素描作品展”在山東師範大學美術館開幕。展覽彙集了劉萬鳴先生素描人物、動物70餘件作品,是其近年來素描精華之作。中國文聯副主席、山東文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出席展覽開幕式,參加了“素處以默——劉萬鳴寫生教學作品展暨鵲華人文大論壇——重估美術基礎教學之價值”研讨會并做了專題發言。
潘魯生
“中體西用”“調和中西”,是中國人文與藝術領域百餘年來積極探索現代之路的基本脈絡。在現代繪畫方面,徐悲鴻、潘天壽、林風眠、張仃、吳冠中等一代代藝術家以筆立言,在創作實踐中不斷深化着對繪畫造型語言的認識,也累積了具有民族特色現代繪畫語言的藝術自信。此次展出的劉萬鳴肖像素描寫生作品,以中國畫筆意為基調,以精微的鉛筆筆觸追摹古人“骨法用筆”與“傳神寫照”的藝術境界,實現了中西繪畫語言的深度溝通。他的創作實踐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示。
素描需研究中國造型觀念
中西繪畫藝術最早皆以線造型。歐洲史前岩畫和中國新石器時期彩陶繪畫都是用線條表現對象,在描摹物象、狀物傳神方面均達到了較高的藝術層次。在中國,這一藝術脈絡不僅沒有間斷,而且形成了一個體系下宮庭、文人、民間繪畫三大類别。
宋代院體繪畫發展成熟之後,以線造型的寫真手法居于中國繪畫藝術的主體地位。與此不同的是,西方繪畫自文藝複興以來,逐漸轉向以素描草稿為造型基礎,借助明暗透視關系準确客觀再現物象,并深刻影響了20世紀以來中國繪畫的發展。同時期的中國明代文人畫風一改嚴謹寫實畫風,着重表現文人自娛的心理訴求,可謂超越了那個時代。
到近現代,以西畫手法改良中國畫的聲音與“救亡圖存”的時代背景疊合在一起,曾經覆蓋了一切。其中以徐悲鴻先生的“素描為一切造型藝術之基礎”論說最具代表性,影響也最為深遠。直至今天,高考素描仍是美術生從藝之路的“指揮棒”,明暗透視的造型标準被各大美院奉為圭臬,神聖不可挑戰。
劉萬鳴作為一名以中國畫見長的藝術家,以紙本、絹本為媒介創作的這批素描作品,頗具中國畫寫真的精妙氣韻。顧恺之論畫講“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中”,這是中國畫人物寫實标準的界定,其中蘊含了中華繪畫造型語言中的寫實觀念。
劉萬鳴肖像素描以中國畫家的眼光審視對象,觀照人物眼神中流露出的精神情感,從人物眼睛畫起逐漸推及五官相貌,着力表現人物的内心世界,實現了西方傳統素描手法所未及的藝術效果,是對中國繪畫本元的追索。尤其是他采用絹本媒介創作的素描作品,借由媒介材質的轉換跨越了中西審美差異,體現了畫家對藝術創作的自信,這是對素描探索中國傳統造型觀念的積極嘗試。
素描寫生應是畫家本分
藝術源于生活,生活是一切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如果把藝術創作比作煉金術,那麼金礦就隐藏在時代生活的深處。如何才能披沙揀金、創作無愧于時代的藝術精品呢?這就需要藝術家深入生活的腹地,善于觀察生活的細節,通過常年考察采風,去主動體驗生活,記錄生活,品味生活,去用心用情用功創作,錘煉出一種表達的自覺,形成基于時代的文化選擇與判斷。
對于畫家而言,素描寫生是記錄瞬間視覺印象的重要方式,也是錘煉審美感知的基本能力。劉萬鳴以堅持素描寫生為本分,以中國畫精神為基底拓展素描技法,形成了極富個性色彩的風格特征。欣賞他的作品,能夠體會到人物飽滿的情感與鮮活的地域氣息,很自然地獲得一種精神上的共鳴。
這些都是他在生活現場觀察時心境與心象的直觀呈現,因此,才顯得如此“生氣遠出”,“妙造自然”。值得一提的是,劉萬鳴的寫生作品還以中國畫題跋的方式,記錄繪畫時的所感所思。“時天氣漸涼,呈朗潤之氣,寫生之法當以氣為先。”“寫于京城東區,時天融朗有浩然之氣。”“寫生當以神會”。這些文字簡短精煉,或描寫自然氣象,或直抒胸臆,不僅于畫境之外增添了一份情緻,而且還深化了中國語境下素描寫生的感受。
素描教學要探讨中國造型體系
如何上好素描課?看似老生常談,但卻又是當下高等美術教育無法回避的一個重要命題。西方式的石膏靜物素描固然能夠強化精準造型的意識與手法,但在教學中過于強調這些西方幾百的傳統,則容易讓學生造型觀念流于外在的程式化表現,缺乏情感認同的支撐。
近幾年,各大美院基礎課教學改革,發展出“精微素描”“創意素描”等具有觀念導向性的素描教學模式,并通過高校聯展的方式得以推廣,很好地推動了教學理念的更新。我們在為基礎課老師們創新精神“點贊”的同時,卻仍感覺其中缺失了點什麼?身處高等美術教育一線,承擔了教書育人的職責,也承擔着文化傳承的重任。如何将中華傳統造型體系融入當代美術教育,使其更好成為維系民族的精神特質和文化認同感的紐帶,這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
從劉萬鳴素描作品中可以讀出中國造型的意味。這與他多年來秉持的中國畫創作理念與實踐一脈相承。他的素描完全摒棄了西式素描直線切入的表現手法,而是中西兼容性,以曲線造型,追求筆痕中的韻律,讓西式素描具有了中國造型的印記和中國審美的意蘊,這是他個人藝術語言的創造,并融入他的理論思考和創作實踐,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此次,“素處以默——劉萬鳴寫生教學作品展暨鵲華人文大論壇——重估美術基礎教學之價值”在山東師範大學舉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探讨劉萬鳴素描寫生實踐成果的機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是一個時代課題。劉萬鳴的展覽與研讨會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可以讓我們靜下心來研究具有五千年文明積澱與中國藝術造型體系,在高等藝術教育中展開學術研讨,是其發揮積極的帶動作用,合理優化素描基礎課教學探索的路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