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從一開始便主推打通線下,用完即走。按張小龍的描述,依靠“二維碼”,小程序能輕易連接線上與線下。當時有分析稱,小程序的重心是深入開拓線下的場景運營。
然而,從整體來看,微信小程序仍然以線上傳播為主,線下流量來源依舊勢微。小程序如何真正走入線下,實現線下與線上的連接,是擺在無數小程序開發者和運營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作為微信小程序發布後的第一批探索者,「快遞100」小程序目前累積用戶已超3000萬,月活900萬,在新榜最新發布的量子查查·小程序Top100周榜中位列第22位。
更重要的是,「快遞100」小程序絕大部分用戶來源于線下,微信官方亦曾将其作為小程序走入線下的範例,頗值鏡鑒。
工具服務:收件與寄件“4名技術人員,一周左右”,「快遞100」小程序開發時間較短。
在「快遞100」開發工程師沙建祥看來,“小程序較容易上手,另外,「快遞100」的接口是開放的,開發起來在後端也較為靈活”,但之後随着微信小程序的叠代,他們也推翻了幾個版本。
到目前為止,「快遞100」也隻投入了6人的小團隊來負責小程序産品的開發及運營,從去年上線到現在,小程序的量級已經和用戶寄件端App活躍用戶基本持平。據了解,該App于2011年12月份上線。
左:小程序界面;右:用戶端App界面
在最初微信官方的小程序線下使用示例中,「快遞100」還僅是一個掃碼查快遞的工具,但随後不久,「快遞100」小程序即上線了寄件功能。
據相關負責人透露,寄件業務也是目前的主推方向,占整個公司業務量較大模塊,想有所突破。
“意在把以往繁瑣的環節簡單化、自動化”,如今「快遞100」微信小程序界面,有寄件需求的用戶可實現自主選擇快遞員并完成寫單、下單的過程。
另外,系統會根據寄件人的地理位置呈現快遞員名片。快遞員的收件時間、範圍、物流情況和以往寄件記錄等信息也都有呈現。
在目前微信搜索框以“快遞”為關鍵詞檢索,快遞100在相關服務品類中排在第一位。“每天通過微信搜索來使用「快遞100」小程序的用戶有10萬左右,會話進來的占比也比較大”,沙建祥介紹,除了微信本身為小程序提供的幾大流量入口外,「快遞100」小程序也已經和300多家第三方公衆号實現綁定。
不過,為不少小程序産品“豔羨”得是,其更大流量來源方式是“線下掃碼”。
簡化:挖掘線下流量
“「快遞100」小程序定位偏C端用戶,可以讓用戶不下載App即能快速掃碼下單、完成支付、分享等”,「快遞100」個人産品部經理張樹芝講,現有小程序累積的3000萬用戶隻包含了查詢和寄件的用戶,而不包括快遞員。
對于快遞員來說,他們有專門的「快遞100」收件端App,它和小程序兩端的訂單狀态是互通的。
每一位使用該App接收包裹信息的快遞員都有一張專屬自己的二維碼名片,寄件用戶掃描名片上的二維碼即可打開「快遞100」小程序填寫信息。
小程序填寫信息頁與個人頁
快遞員在App上收到待取件通知,然後将訂單打印、收取包裹後,系統會給寄件用戶推送付款消息,用戶可以在小程序内在線付款。
之後,根據該快遞員的服務情況,用戶也可以綁定其為專屬快遞員,第二次寄件就能直接下單。
似乎,「快遞100」無形當中打造了一支強大的“地推”團隊。
快遞員通過提升自身服務質量樹立口碑,與寄件用戶之間逐步構建起一種“人身信賴”關系,争取“回頭客”;而寄件用戶也慢慢養成了使用小程序查件、寄件的習慣。
盡管在走訪過程中,不少用戶并不知道他們經常用來查寄包裹的工具就是所謂的“小程序”。
“正在接單中”,王長亮發來了“快遞100收件端App”的他的個人主頁,上面顯示:“今日收件41、客戶數1224、粉絲數524”。
這位圓通快遞北京廣安門快遞點的快遞員已經是“「快遞100」App”的忠實用戶,在10月28日—11月27日一個月時間内,系統顯示他收取了1205件包裹。
在他更新不頻繁的朋友圈中,有一張“寄件二維碼”的圖片,發布時間是2018年4月27日,掃描該二維碼即自動跳轉到了「快遞100」小程序下單頁面。
王長亮講,他每個月收取的包裹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老顧客”,“「快遞100」還是挺方便的”,當然,他并不能準确區分App和小程序,更不懂得二者是什麼關系。
“簡單方便是相對的,查件寄件的簡單化隻是用戶的體驗維度,對于快遞員卻意味着複雜、效率和成本,當快遞員被複雜繁瑣工作牽扯更多精力的時候,提供高質量服務的空間會降低。”
一位參與「快遞100」小程序研發的工作人員認為,把雙方都從複雜操作中解放出來,讓合适寄件用戶遇到合适的快遞員,才是符合邏輯的線下使用場景。
體驗·認知誠然,小程序無法像App一樣提供豐富的功能,但對于輕度用戶來說已經足夠,畢竟App的下載安裝成本給産品試用築起了一道極高的門檻。
“小程序能夠快速鍊接更多線上線下場景,我們更傾向用小程序去獲取用戶、用App來沉澱用戶,” 張樹芝講。
在公司内部,他們更看重「快遞100」小程序的使用人次和産品認知度,通過小程序與App的關聯用戶數據來判斷用戶重合度,目前小程序團隊的KPI依然還是用戶量。
“流量變現主要以品牌廣告為主,ROI方面暫時沒有深度考慮”,「快遞100」開發工程師沙建祥覺得,“當下還是想去驗證用戶的真實需求,找到一種‘這麼做剛剛好’的感覺”。
一位申通快遞的快遞員講,有不少用戶在「快遞100」小程序下單,但由于是大件包裹,當他趕到稱重後,用戶又會臨時因價格原因拒絕配送;短途還好,如果距離較遠,快遞員要承擔不小的時間和交通成本。
另一位天天快遞的快遞員則覺得,“個人信息雖便于分享、招攬客戶,但卻無法在「快遞100」上面與寄件用戶做直接的文字性消息回複與通知。” 也有寄件用戶提出建議,“希望産品中能加入點贊、評論”等互動功能。
對此,「快遞100」個人産品部經理張樹芝回應稱,“系統正在往有效的信息對稱和智能化推薦方向努力,連結更多的運力,利用多年沉澱下來的大數據,給用戶推薦更合适的快遞員或快遞品牌,給快遞員推薦更合适他的寄件用戶和訂單,而非簡單給出個排序。”
聊天和通知功能也是他們正計劃在做的一個模塊,除此之外,他們也考慮為聽障人士等一些特殊群體搭建一個能與快遞員在線溝通的系統。
和在阿裡羽翼下成長起來的菜鳥網絡相比,「快遞100」借力小程序既是對微信生态和社交流量的挖掘,也是對自身業務的開拓和延展。
他們想通過小程序架起寄件人和各快遞公司之間的這道橋梁,一端是廣大的寄件用戶,另一端是線下的快遞服務機構和快遞從業人員,用戶和快遞員可以面對面完成交易,也符合小程序用完即走的使用場景。
“寄快遞于多數人來說頻次并不高,寄件一定會跑到線下,某些維度上用戶是被動的,而盡量簡化的操作和即用即走的小程序,卻剛好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盡管快遞行業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但在這裡,小程序更像一枚棋子,成為企業構建私域流量、布局線下的關鍵一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