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讀書學習中,困擾着我的問題很多:
1、平時喜歡收藏一些自己感覺非常好的值得學習的文章,收藏的時候告訴自己一定要學習,之後再也沒有打開的情況達到了99%,就好像收藏了就屬于自己,就已經掌握了一樣,其實0個收獲也沒有,而且還讓我的手機内存縮小了很多。
2、坐在電腦前,想的是好好寫點東西,但是放在眼前的手機吸引力太大,看見了就想着打開,這一打開就耽誤很長時間,過後自己還後悔,這讓想做事但又沒做成事的自己更加懊悔和焦慮了。
3、也學着成功者制定學習計劃,計劃一出爐,非常地興奮,有着無比巨大的決心,可是堅持個十天半個月,計劃的事就不知所蹤了,且自己還能找到不做的理由說服自己。
4、做事情容易半途而廢,尤其是遇到點挫折的時候,更是心情沮喪,情緒低落,意志消沉,不知不覺間就放棄了。
5、還有做事情總想着短平快,急功近利,想着看幾本書就能成為一個寫手,少吃幾口飯就能瘦身減肥,想着21天就能養成自己的好習慣等等。
6、讀書學習是真的,每天我都要讀書,摘抄一些感動自己的文字,又靈動的文字,品悟學習,但總感覺自己進步不快。
這些問題長久以來一直困擾着我,盡管有困擾,但我還是沒有放棄。
今天讀《認知覺醒》這本書,把我長久累計下來的問題解決了。
我學到了3個新名詞,一個是“複利效應”,一個是“舒适區邊緣”,第三個是成長權重。
這3個名詞在我的心裡起了波瀾,也真的讓我的認知提高了一個層次。
解決了我的“僞勤奮”之下的苦惱,讓我重新認識到了應該如何學習,如何提高自己。
我了解到了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複利效應。
這個規律告訴我:做事情的時候,前期增長非常緩慢,它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一旦到達一個拐點以後就會迅速增長。這個現象曾經被科學家愛因斯坦稱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威力巨大。
懂得了這個規律,讓我的焦慮消失了,我的問題就在于做事情“急”,總想着求快,總想着達到自己預設的目标,殊不知所有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在小學就學習愛迪生的故事,愛迪生發明電燈大約經過了五萬次的實驗,寫下了的實驗筆記有150多本,容易嗎?
你看這麼簡單地道理自己就沒有弄明白,每天自己糾結着自己的過往,焦慮着,哭惱着,真是不應該呀!
知道了規律是一回事,行動力是一回事,行動一定要大于想法,隻有切實可行地行動起來,堅持下去,日複一日,月複一月,年複一年,你羨慕的别人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隻要是堅定自己的目标,就去做,不管結局如何,隻管去做,過程比結果重要得多。
成功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想寫出好的文字,就去練習,就去學習,一天一句,十天就是十句,一年呢?
相信複利效應的威力!
收藏起來的文章一定要打開看,給自己做個約定,收藏了不看,絕對不再收藏第二個,直到打開閱讀學習了為止,這樣約束自己應該有一定的效果。
讀書學習的解決,讀書多,多數情況下停留在了表面,深層次達不到,所有顯現的效果就差很多,時間長了,意志力就被消耗殆盡了。
這就是另一個規律,成長權重的問題,對于讀書學習而言,讀書之後的思考要跟上,思考之後的行動要跟上,行動之後的改變要跟上,如此一來,隻要自己有改變,成效自然就顯現出來了,那學習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的讀書學習才是有成效的。
讀書學習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那就是選擇的書要對,不能選擇自己不喜歡的書,也不能選擇一些晦澀難懂的書來讀,那樣速度慢不說,沒有趣味的閱讀會讓你倦怠無聊,會讓你沮喪無力。
所以選擇讀書就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書,選擇适合自己閱讀能力的書,也就是第三個名詞“舒适區邊緣”。
做事情在舒适區邊緣活動,讓自己品嘗到收獲的樂趣,也就是在學校裡老師講到的最通俗易懂的一句話“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在這個區域活動既有成就感又具有挑戰性,這樣的學習或者做事情進步很快,很樂意去做,成績感倍增。
懂得了以上3個規律,對于我以後的學習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我又有信心了。
今日反思就寫到這裡 ,這也是對于今日讀書的一點思考,進而應用到我的讀書學習上,非常契合我現在的學習狀态,很幸運看到這本書。
明天繼續閱讀這本書,希望有更多的收獲。
今天的“每日反思”寫完了,作業上交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