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分為“秦隸”(簡牍體)和“漢隸”(今隸)。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漢隸)略顯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鳳尾”“一波三磔”。它源于秦小篆和簡牍體,到東漢時達到頂峰,書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落筆輕重頓挫富有韻律變化,具備了現代美學意義上的“書法藝術美”。風格也日趨多樣化,頗具藝術欣賞審美價值。
一、20種規則
1、橫長豎短
凡中間或底部穿插一橫的結字,要突出橫畫,橫宜長豎宜短,長橫要豐滿狀實,但要切忌臃腫,使靜态的字變為動态的藝術。
2、因字賦形靈活多變
每個漢字筆畫的大小、多少、長短不等,書寫時須依據其字的特點和自然形态,決定字的高低、寬窄及字的大小的形狀。
3、上覆宜寬出神韻
寶蓋頭一類的上寬下窄的字形,要求上面寬的部分覆蓋下面窄的部分,呈倒三角形狀,但重心不偏不倚。上實下虛,相映成輝。
4、橫短豎長的中流砥柱
中間貫穿豎畫的結字,要使豎畫正而直,寫的略長些為宜,以突出豎畫在結字中的主要地位,忌短而斜。要寫的穩重壯實,如同堅挺的柱子。
5、左小右大求奇險
有些字形出于結構變化之因,往往把左部分寫的小點,而把右部分寫的大點,伸展稍長,粗略看去是有傾斜,其實不失重心,平衡統一,是書法藝術的魅力所在。
6、左大右小
有些漢字左邊寫的較大,右邊部分則寫的較小,放左斂右,右側緊縮,左側舒展,兩部分之間一大一小,一高一低,相互呼應,猶似是獨立國家聯合體别有一番情趣。
7、左右避讓相得益彰
有些漢字由于結構筆畫繁簡等問題,上下、左右的排列,容易出現松散、不和諧,應此要把有的筆畫左伸或右展,使之即不擁擠又不分離,保持整體的穩定。
8、上大下小更美觀
有些漢字,上部要寬大舒展,下部不宜大。具體結字要根據各自結構處理,要做到上寬下窄、上實下虛、以虛托實,方顯中國漢字的書法藝術魅力。
9、上小下大更穩健
有的字,下部要寬大舒展,而上部宜緊小短促,似三角形。具體筆畫根據各自結構進行處理,要做到下寬上窄、下實下虛、穩實端莊,猶似大廈基座穩若泰山。
10、右側偏旁宜居中
字的右邊部分小,應把右部分與左邊大的部分相靠近,并居與中間,切記偏上或偏下,以使結字整體有平衡感。
11、宜豐勿瘦
筆畫少、結構疏的字,要以豐肥制稀疏,宜把筆畫寫的粗壯豐滿開張,字形有飽健有力寬宏之感,間架端正,遒勁自然為上。
12、宜瘦勿肥
筆畫繁多、結構寬大的字,應以瘦制密,要求清瘦而不細弱,宜把筆畫的略細和緊密些。運筆時注意間架結構勻稱,莫使結字有局促或松散感。
13、筆畫宜穿插清晰勿粘連
筆畫交叉多的字,應注意上下或左右間隔布白及交叉筆畫的疏密、長短、寬窄,穿插交叉處切不要粘連擁擠,筆畫要清晰,穿插要适度。
14、偏旁揖讓配合得體
左右偏旁的大小要根據主體部分的大小而定,如主體較大,則偏旁略小,要做到相互照應、迎讓得體、密切配合,以窄讓寬、以小讓大,和諧協調。
15、避免雷同求不同
遇有兩個以上相同部分組成的并列或重疊的字形,其相同部分的寫法應各有所别,以各部分微小的變化來豐富和活躍整體結字的和諧與生動。忌形态相似狀如算子。
16、畫距均等計黑當白
字形端正、橫豎筆畫多的字,筆畫之間的距離要勻稱,筆畫要整齊,切勿過空或過密、過偏或過粘連。為避免呆闆,展現活潑動态,須根據不同情況靈活變化,于下筆之前成竹于胸,安排妥當,計黑當白盡量讓筆畫距離均等。
17、偏中求正求平衡
字形、筆畫偏斜的字,要在點畫偏斜的字,要在點畫形态、中心線、支撐點上下工夫,掌握好重心,偏中求正,産生一種“不平衡的平衡”的視覺效果,使漢字的形體産生靈動态勢,給人以活潑嚴正之感。
18、内外适中相得益彰
包圍結構的字,内部要均勻、充實,内部不宜過大或過小、過高或過低,位置要居中,不可與外圍相逼,注意内外相匹配,相得益彰,不要有空曠或臃腫的感覺。
19、向背分明穿插揖讓
漢字的左右部分相向或相背,相互之間要穿插揖讓、各得其所,在向背之中穿插成一個整體,做到“相向不相礙,相背不離散”。
20、橫宜扁方
形狀扁闊的字,要順其自然,巧取橫勢,結體稍扁寬,靈動豐滿。要防止把筆畫象左右拉的過長,把上下形體壓的過扁。
書寫至尾部,筆毫向右上圓轉回鋒,至适當處向上或右上方出鋒。
帶勾撇
行筆接近尾部不要提筆,仍向上和右上圓轉運筆,然後邊行邊提出鋒,彎勾需自然活潑。
帶折撇
該筆畫在起筆、轉鋒向右或向下運行後即以圓轉或折轉向左下方運筆,轉角處切記粗重。
帶橫撇
逆鋒圓轉起筆向右運行,至适當處即轉鋒(或圓轉、或折轉)向左下方行筆,轉角要靈活自然。
直捺
此捺較挺直,運筆時應暢快直率向右下行,邊行邊按,中部切記彎曲。
平捺
起筆後向右下邊行邊按,同時根據結體的需要,有一定的彎曲狀,做到生動活潑。
斜捺
運筆的斜側和彎曲的程度在直捺和平捺之間,忌生硬和過于彎曲。
短捺
起筆後向右或向下邊行邊按,中部宜豎直,整個筆畫應短粗壯實。
小捺
出于字的結構等因素,有時的捺畫應寫得細小點,以此來襯托其他筆畫。
戈捺
此筆畫為整個字的主筆,書寫時粗重點也無妨。起筆轉鋒後即向右下邊行邊按,中部要挺拔有力,尾部宜雄強自然。
走之捺
該筆畫的起筆往往與前一筆或前幾筆相聯系,在書寫時要在注意上下左右大小粗細關系。
心底捺
在書寫該筆畫時要根據整個字中其他部分的大小多少來決定該筆畫的斜直、大小、粗細,使之整體協調和諧。
豎勾
藏鋒起筆後轉筆向下,宜挺直,直轉彎處要圓轉,然後向左運筆,邊行邊提出鋒。
斜勾
此筆畫在(向右下或左下)運行時,要視整個字的結體來決定其斜度,保持重心平衡,勾不宜粗大。
右折勾
藏鋒或露鋒起筆後向下行筆,至适當處轉折調整筆鋒向右運行,要求活潑漸粗,尾部微上翹。
短勾
該筆畫在行至轉彎處,要求圓轉,其勾不宜粗大,微向上勾。
長勾
該勾略呈半圓狀,斜勢,轉角處忌方折,向左勾出應舒展有力,收筆或出鋒或回鋒。
粗勾
運筆向左或向右至轉折處,應邊行邊重按,略粗壯有力度,做到雄強穩實。
平勾
轉折向右行筆過程中,為使整個字顯得勁樸,宜寫得平直點,尾部略微上翹。
彎勾
向左轉筆要求圓轉,接近尾部逐漸向上運行,呈圓彎鈎形狀。
回鋒鈎
運筆至尾部,将筆毫向上或向下圓轉回鋒,做到穩實有力度。
出鋒鈎
向右或左運筆接近尾部,要求邊行邊提筆,由粗漸細,稍快出鋒,切記浮滑。
橫折鈎
該筆畫實為折與鈎的組合,在書寫時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筆,做到連貫自然。
右向鈎
中鋒向下行筆,至适當處轉折調整筆鋒向右上方運行,至收筆處或出鋒或稍挺收起。
長平波
逆鋒向左下方頓挫,勢飽勁足,形成蠶頭,中部微細,至尾部稍停頓後向右偏上逐漸順勢提鋒,形成一波三折之勢。
方頭波
落筆取逆勢,然後向下切入成方筆,似刀切狀,轉筆向右運行,中部跟尾部的運筆和長波相似。
翹尾波
行筆接近尾部,稍重按後向右上方逐漸提出筆鋒,尾部上翹。
小尾波
此筆畫在運行時,宜瘦勁些,至尾部處微按(有的甚至不按)後,即向右出鋒,雁尾不太明顯。
底尾波
行筆接近尾部,向右下邊行邊按,然後向右出鋒,整個筆畫略成弧形。
大尾波
該筆畫在書寫時宜稍重頓按,使其下部粗大有力,上沿線較平。
豎折波
此筆畫是豎畫和波畫的組合,在書寫時要注意銜接自然。
藏鋒波
書寫該筆畫的尾部時,稍重按後向右提筆運行些許即将筆鋒回轉裹藏收勢。
方折
該筆畫為橫畫和豎畫的組合,轉折處稍提起,調整筆鋒後于遠處入紙向下徐行。
上角折
此種類型的折法,在書寫時筆鋒至轉彎處微提,向右上方換向轉筆向左下運行。
右角折
将筆行至轉角處,即向左下方換鋒運筆,右角明顯外凸。
圓折
轉折時筆鋒稍轉,宜圓潤靈活,切記頓挫粗重運行。
豎折
行筆至轉折處,将筆鋒調整後向右運行,豎與橫及轉角要鍊接自然,和諧統一。
下斜折
書寫至轉角處,即轉筆向左下斜勢徐行,使折角以下的豎畫向内收。
上斜折
逆入向左下運筆,至适當處即轉鋒向右,使折角以上的筆畫成斜勢,轉折處宜大些。
絞絲折
由于該筆畫的折角多,在書寫時要注意它們之間的參差錯落,力求生動多變,形容各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