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綠标 收聽朗讀音頻
文/京博國學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每一個小有成就的人,自身大都是一部奮鬥史,他們身上的特長各有不同,但“堅持”是一個共有的品質。
正如馬雲所說:“今天會很殘酷,明天會很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會死在明天晚上。”
其實一個人最大的能耐,便是能耐得住。
堅持,是最好的品質
在充斥着各種成功學的今天,少了許多穩紮穩打的功夫人,多了一些投機取巧的僥幸之徒。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菜根譚》中說:“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須要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機。”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是經年修行的積累所緻,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則是刻苦修習的結果。
明朝宋濂,官至學士,承旨知制诰。主修《元史》,參加了明初許多重大活動,參與了明初制定典章制度的工作,頗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
而宋濂年幼的時候,家境十分貧寒,但他苦學不辍。即使冰天雪地,北風狂吼,硯台裡的墨都結成了冰,宋濂仍不敢有半點松懈,借來的書堅持要抄好送回去。
面對貧困、饑餓和寒冷,他不以為意,不以為苦,努力向學。
成年以後,宋濂更加渴慕聖賢之道,常不顧疲勞跑到百裡之外的地方,尋找自己同鄉中那些已有成就的前輩學習。
宋濂求學時,每每侍立在老師旁邊,手裡拿着儒家經典向他請教,俯下身子,側耳細聽。有時候,老師對他提出的問題不耐煩了,就大聲斥責他,他則臉色更加恭敬,禮節愈加周到,連一句話也不敢說。看到老師高興的時候,就又去向他虛心請教。
正是宋濂能忍受窮苦,具有持之以恒、勤而不辍的精神,才得以成就一番事業,名留青史。
宮崎駿在他的作品裡曾說:“努力過後,才知道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
我們雖然沒有“搬山填海”的能力,但卻要有“愚公移山”的決心和耐心。
一個人最大的能耐,就是耐得住
自然界的植物身上有某些形狀被稱為抗逆性。一般人不知道的是,抗逆性又分為避逆性和耐逆性。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的避逆性很高,耐逆性卻不強。
他們頻繁地更換目标,付出一點努力就感動了自己,輕言放棄。理由無非是累了,都這麼“久”了還不見成效,夠了。
人性就是如此,碰到問題遇到挫折時,第一反應不是去解決去克服,而是去躲避。“避逆性”的确很高,但“耐逆性”卻幾乎為0。
這是個浮躁的年代,人也浮躁。所以想要幸福到來,也不願意花上幾秒等一等。
導演李安在忍耐了6年之後,才等來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獨立執導電影的機會;
邁克爾·喬丹在進入聯盟的第7個年頭,才第一次舉起了總冠軍獎杯;
周星馳在跑了8年龍套後,才有了一個被大衆銘記的機會。
王勃在《滕王閣序》裡寫道:“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所有大人物在經曆挫折之前都是小人物。小人物之所以能成長為聲名赫赫的大人物,是因為他用他的耐心和毅力磕死了“命運”。
在困境中應做到“堅持”與“耐得住”,下一步便是柳暗花明。
主播:莊思傑
廣播電視台主持人、播音員
文章來源: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
作者:京博國學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策劃:崔靖芳
“喜馬拉雅FM”-“全民夜讀”欄目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