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要漲價了請理解一下?國内快遞業開始報複性漲價進入2022年,單票收入同比上漲,是快遞行業主旋律根據國内幾家主流快遞公司日前公布的6月份經營數據,今年6月,多家快遞公司快遞服務單票收入都出現了同比20%以上的漲幅與此同時,各家快遞公司都在迅速加大資本投入,加強和鞏固各自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快遞要漲價了請理解一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國内快遞業開始報複性漲價。
進入2022年,單票收入同比上漲,是快遞行業主旋律。根據國内幾家主流快遞公司日前公布的6月份經營數據,今年6月,多家快遞公司快遞服務單票收入都出現了同比20%以上的漲幅。與此同時,各家快遞公司都在迅速加大資本投入,加強和鞏固各自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受價格戰以及疫情等多個因素的困擾,國内快遞業一直“如履薄冰”,行業利潤逐漸被削薄,公司業績表現欠佳。如今業内釋放出來的漲價信号是否預示着價格戰将告一段落?後價格戰時代,快遞公司該如何迎接新的挑戰?
多家快遞公司單票
價格上漲超20%
今年5月至6月,多家快遞公司單票收入同比增速在提升。根據韻達股份6月的經營指标,當月公司快遞服務單票收入同比增長27.23%至2.57元。同期,申通快遞、圓通速遞快遞産品單票收入分别為2.51元、2.61元,同比增速分别為18.4%、24.58%。此外,單票價格一直遠高于上述三家公司的順豐速運,6月份的速運物流業務單票收入也同比增長3%至15.81元。
而在今年一季度,上述公司的單票價格已經出現了同比上調。期間,期間,韻達股份快遞服務單票收入同比增長8.33%至18.26%,順豐控股速運單票收入同比增長2.24%至5.46%。中通快遞也在今年一季報中表示,公司快遞業務單票價格上漲8.5%。
被業内視為“攪局者”的極兔速遞入局國内快遞業之後,行業就開啟了新一輪價格戰,快遞公司們紛紛被迫以低價搶量,争奪市場,甚至一度在快遞業“重鎮”的義烏出現“8毛發全國”的景象。價格戰的“後遺症”也很快顯現:數據顯示,2020年國内快遞行業業務量增長率同比上漲了5.9%,而業務收入增長率卻下降了6.9%。快遞行業的平均快遞費更是從2010年的24.6元下滑到了10.55元。從快遞公司的業績來看,2021年,“三通一達”的淨利潤要麼大幅虧損,要麼增速遠不及營收增速。
這種情況在2021年4月出現了轉機:極兔和百世因“低價傾銷”被浙江義烏郵政管理局處罰。9月,《浙江省快遞促進條例》審議通過,各大快遞公司紛紛宣布上調派費。今年年初,國家郵政局又發布了《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修訂草案)》,明确禁止低于成本線的價格競争。因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快遞業的“價格戰”開始趨于緩和,行業也紛紛開始醞釀漲價。“前段時間各地監管部門叫停‘價格戰’并出台相關整頓措施,效果開始顯現了。而且,當前國内油氣價格、人力成本、分揀成本都在上漲,這些都是快遞公司單票價格上漲重要基礎和推手。”快遞100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快遞價格或持續上升
快遞員派費未漲
雖然快遞企業的單票價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正”,但當前的價格仍未恢複到疫情前的水平。以申通快遞為例,2022年6月該公司快遞服務單票收入雖同比增長18.4%至2.51元,但距離2019年5月的3.03元,仍有較大差距。圓通、韻達、順豐也存在同樣情況。從快遞公司的業績來看,今年一季度,盡管部分企業毛利率有所提升,但相比往年依然處于較低水平。業内分析,原因在于,跟以往相比,目前的快遞單票價格仍處低位,快遞單量增加的同時,運輸、人力等成本也日益上升。
在業内人士看來,快遞企業開始漲價,預示着價格戰即将告一段落。“快遞行業單一的價格戰模式已經結束了,未來也不會再重演。”快遞專家趙小敏對記者表示,短期來看,快遞價格可能還會有一些波動,但長期來看,快遞價格不會再繼續下降,會進入上升通道。
但是,上述快遞100相關負責人則認為,單票價格上漲并不能說明價格戰接近尾聲了,快遞已進入利潤修複期,價格上調隻是“回血”途徑之一。“價格調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價格提高的同時,快遞公司服務質量是否提升,快遞員待遇、社會保障是否到位、網點經營是否改善等,也應納入評估。”該負責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快遞價格的上漲并未傳導至快遞業務員的收入端。“我目前每單派費1.2元,感覺這兩年都沒什麼變化了。”深圳某快遞公司一名快遞員對記者表示,每單1.2元的派費,還不意味着他能掙到1.2元,因為如果把快遞放到快遞櫃、驿站,還需要另外付費,“現在快遞單量那麼大,我們不可能每一單都送貨上門,很多都隻能放快遞櫃。”據記者了解,一二線城市快遞員的派費相對高一些,而低線城市的派費價格普遍低于1元。
去年8月,中通、圓通、申通、百世、韻達、極兔六家快遞公司宣布自當年9月1日上漲末端派費,每票0.1元,但多數快遞員對這項調整感受并不明顯。據悉,不少快遞員的派費由總部和網點兩部分構成,即便總部派費多1毛錢,如果網點減去1毛錢,算下來還是原來的派費水平。
“快遞末端派費确實沒有怎麼漲,但随着快遞價格逐漸上漲,價格戰逐漸告終,快遞公司應該要調整末端激勵機制。”趙小敏認為,價格上漲如果沒有配套服務質量的同步提升,無論是B端還是C端用戶,都有可能流失。
後價格戰時代:
效率戰正打響
當價格戰再也打不起來時,快遞業便開始打響“效率戰”。證券時報記者觀察到,各大快遞公司去年以來都加大了資本金的投入,結合自己的優勢尋求各自的長期發展突破點。如順豐、韻達、申通、圓通去年都投入了大量資本金,用于分揀中心、自動化分揀設備、增加幹線和車輛等。尤其是順豐,去年資産投資額創上市以來最高。
仔細觀察可發現,各家公司的投入都各有側重點,比如,韻達近年來的資本開支主要用于分撥中心建設、自動化設備、運力運能提升、科技研發;中通快遞重視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圓通在基礎建設方面,除了土地、自動化設備等投資,近年也在發力航空;申通快遞則在相關産業帶布局産地倉服務,為商家提供了個性化解決方案。
快遞100負責人表示,價格戰時期,快遞公司之間的差異化較小,競争的焦點在于如何用更低的價格挖到更多客戶,從而擴大市場份額;在“後價格戰”時期,打造核心競争力是首要的任務,快遞公司将目光更多投入到基礎建設、幹線完善正是如此,同時這也是監管部門及市場“反價格内卷”想要達到的目的。特别是頭部品牌競争仍然激烈的今天,提升效率是提升服務的重要手段。(記者 卓泳)
作者:卓泳
來源: 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