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杜淳同居7年因瓊瑤劇走紅?看杜淳的林鈞山是要一種心境的,一種靜谧的心境,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曾與杜淳同居7年因瓊瑤劇走紅?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看杜淳的林鈞山是要一種心境的,一種靜谧的心境。
猶如一幅清新、素雅的水墨畫,鈞山的美,在灰與白的清色中交織淫浸,又間或幾抹濃潤的黑色暈染。在這樣的淡墨輕岚面前,你不忍去打擾他的甯靜,你會不自覺地沉下心來,屏住呼吸,用心靈去感受鈞山的墨韻,感受他的性格,他的美麗,讓那淡淡的一縷惆怅在風中輕輕飄過。
鈞山是美麗的,我知道男人不可以用“美麗”來形容,但對于鈞山,我找不出更恰當的詞。他的美,是容貌與心靈的耦合,是行為與意境的交融。他美而清新,眩而淡雅,他是一幅水墨畫,在看似單一的墨色中綻放着墨分五彩的絢麗,呈顯着别樣的風景。這風景是如此唯美,連他的隐痛都有一種特别唯美的意境。面對這樣的美麗,我惟有一聲輕歎!
《換子成龍》并不是我喜歡的題材類型,它講述的是“因一個女人換子而引發的糾纏在兩個家族和六個年輕人之間的愛與恨,樂與悲”,其故事情節帶有濃厚的宿命色彩。對于這類恩恩怨怨、哭哭啼啼、情恨糾葛的電視劇,我似乎已經産生審美疲勞。編劇的肆意縱橫,更是在考驗我們的智力與忍耐力,是杜淳的演繹慢慢将我拉回熒屏前。因此,故事情節的合理性與邏輯性在我眼裡已不重要,我隻是透過那些細膩傳神的表演畫面,去感受另一個杜淳,感受那個叫林鈞山的小夥子,感受他的歡笑、憧憬、傷痛、憂郁、徘徊,還有他偶爾爆發的憤怒。
印象中的鈞山就沒有開懷大笑過,他沒有緣由大笑。雖然他從小生活在大戶人家,衣食無憂,但他畢竟是在下人身份的籠罩下長大成人的(盡管他實際上是真正的主人),所以他就尤其顯得謹慎、謙恭、忍讓。而他的眼神,也就尤其有了一種天雄所沒有的迷朦與憂郁。正是這一抹幽幽的迷朦,讓我認可了杜淳的這個角色。
喜歡他的眼睛,這一雙美麗的眼睛裡,流淌着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傷心、淡淡的憂郁,還有,淡淡的無奈。一切都是淡淡的,但豐富、淳厚的内心情感又全是通過這淡淡的眼波釋放。又說到那句老話了,杜淳是用眼睛在說話、在表現、在傳遞。鈞山的眼神,不同于劉徹的殺剌、梁宏的深邃、中棠的堅毅,他那種平靜中帶點矜持、迷朦中帶點無奈、深情中帶點憂傷的眼神,是鈞山的撒手锏。鈞山籍以征服觀衆的,也正是這樣的眼神。
鈞山是一個幾乎沒有缺點的男人,他漂亮、聰明、能幹、平和、謙遜、善良、忠厚、孝順、寬容、大度,一切都為他人着想。他最大的特點是隐忍,隐忍母親的偏袒與錯愛,隐忍天雄的霸道與無理,隐忍雯月的任性與決然,隐忍春兒的幼稚與怨怒……隐忍,在鈞山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以至于他的母親(實際上是養母)秋惜也用“孩子,你這麼守本分,這麼認命,這是你天生注定的命”來為她的掉包辯解、自我安慰。有人把這種隐忍稱之為懦弱,隐忍也好,懦弱也罷,都是人們對同一事物于不同角度的評判。竊以為,這種隐忍恰是鈞山的涵養。從某種意義上說,鈞山是完美的,但這種完美的角色其實是不讨巧的,因為他完美到不真實;而對這種角色的演繹也是難以掌控和出彩的,因為他容易流于表象和平鋪,沒有個性張揚的亮點。但杜淳,于平淡中演出了這種不真實的完美,演出了鈞山性格裡的平和、踏實、善良、專情、隐痛、彷徨……把這種不真實變成了鈞山獨特的人物魅力。
鈞山是劇中主角,他面對的人物衆多、關系交錯、情感微妙,因此鈞山的性格所彰顯的色彩也不同。愚以為,鈞山的性格正暗合了水墨畫裡的黑、灰、白三色。我們知道,在色彩裡,白色代表着純淨、清白、青春,灰色代表着智力、謙遜、沉郁,黑色則代表了力量、優雅、成熟。鈞山的性格裡,有陽光純淨的一面,有謙遜壓抑的一面,也有剛性成熟的一面。這三種色彩交織融浸,全方位渲染了鈞山這個人物。
鈞山始一出場,身着白色襯衫,黑色西褲,白色映襯着他略帶嬰兒肥的青春臉龐,卻是多麼俏麗的陽光與朝氣。正是這位白衣少年,在河畔的一次邂逅,激起了玉華的愛慕之心、仰慕之情,他的溫雅、俊秀、能幹,使玉華對他一見鐘情、芳心暗許,從此也拉開他多舛的人生序幕。
我非常喜歡鈞山與玉華的對手戲,總覺得他們之間的交流,有一種特别隽永的美麗。一個眼神,一個凝眉,都傳遞着一種意境美。尤其是鈞山與玉華的初遇,我認為是全片中最唯美、也是最有意境的片段。“孤舟蓑笠,斜撐瘦竹”,翩翩少年,垂釣河中,靜如處子。溫婉佳人,在水之湄,顧盼生輝。好一幅景美、意美的雙美圖!
少年飛身上岸,護救險些落水的佳人,不經意中兩人擁抱在一起。他們彼此看得清對方的睫毛,感受着對方的呼吸,眼波的流轉,傳遞着那一瞬間的童話。這個時候的鈞山,在陽光的映襯下,散發出一種晶瑩剔透的光芒,加之他的敏捷俠義,怎不令玉華心意蕩漾、情窦初開。
這是剔透之純情!
玉華為錯嫁天雄而郁悶傷感,鈞山為沒能及時制止錯誤而懊悔自責,倆人同時來到園中散心,他們中間其實就隻隔了一堵小小的院牆。他們彼此都已經感受到對方的存在、聽到了對方的一聲歎息,但陰錯陽差、天不随人,他們終沒能跨過這小小的院牆,終是沒能相見。
這是隽永之離情!
從吳東寶家的别園逃出,玉華遇到施救的鈞山,那一刻,震驚中的玉華,悲喜交織。她不顧矜持,用顫抖的雙手,輕撫鈞山的臉頰,眼裡的淚,将她積郁多日的思念、委屈、幽怨,盡悉表露。他們逃到祠堂裡,玉華一吐相思、幽怨之苦,而鈞山的一句“我們這輩子隻能是主仆關系”,聽得人潸然淚下。這種潸然,尤其因我們知道鈞山的真實身份而更多了一分直達心底的隐痛。
這是幽幽之怨情!
不堪忍受天雄的羞辱,懷有身孕的玉華恍惚中跌落水塘。鈞山救起落水的玉華,兩人在一間舊陋的空屋裡臨時小憩、烘烤濕衣。一堆篝火,一對璧人,一段時光,玉華徹底告别了她留給鈞山的愛情,将曾經深埋于心的愛情,随着篝火燃為灰燼。倆人在空屋裡的一番對白,令人唏噓不已。
這是哀婉之憂情!
在官田,鈞山與玉華再次相遇,經曆物是人非的兩個完美之人,情感與心态,都已經恬淡如水,靜美而純淨。他們一起上山采草藥,一起交流生活的感知,好一幅淡墨靜雅的寫意畫。
這是恬靜之親情!
喜歡這樣的意境,喜歡這樣的完美。隻是,兩個完美之人,終與愛情擦肩而過。
他們有愛情嗎?有,又沒有。“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屏”,二人初遇時,對于鈞山,他是不能開始的,也就沒有結束。而對于玉華,她的愛情卻剛剛開始。所以,戲劇沖突是必然的,這種沖突,把鈞山推上了苦情的祭壇。
祭壇上的鈞山,承受了太多的不公、誤解、委屈、傷痛。這中間,如果沒有準确的演繹與表達,鈞山所承載的那些沉重是斷不能讓人信服的。鈞山是個近乎完美的人,完美的人也一樣會犯錯誤,元宵夜,他再遇玉華與春兒,卻瞞過天雄,将天雄引開,這是他犯的第一個錯誤。這個時候的天雄,與鈞山情同手足,鈞山沒有必要對他隐瞞玉華的去向——這是編劇刻意埋下的一個矛盾引線。接受金钗(盡管是被動的),他犯了第二個錯誤。猶猶豫豫,顧忌過多,沒有将金钗及時送還,這是他犯的第三個錯誤。将金钗交給母親秋惜,逃避現實,指望他人解決問題,這是他犯的第四個錯誤。這四個錯誤走下來,鈞山命運裡的多舛與悲情也就注定釀成了。人物的多舛與悲情往往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使得劇情更加跌宕而引人,另一方面又可能因過度煽情而生出更多的漏洞。至于觀衆呢,一面因這些漏洞而郁郁不樂,一面又可能因表演者的诠釋而陷于其中。杜淳正是這樣的表演者,在《換子》中,他藏匿起自身氣質裡的硬朗與陽光,将鈞山的優柔寡斷、忍辱負重、重情重義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塑造了林鈞山這一個新的藝術形象。他的表演,很大程度上讓人忽略了劇情的硬傷。
如果說鈞山與玉華的交往是一種純美隽永的意境,那麼鈞山與雯月的相愛就是一種刻骨銘心的隐痛。鈞山這個角色一定是杜淳備感壓抑的一個角色,但也是非常唯美的一個角色。在杜淳的表演裡,他調動每一個細微的表情,透過他迷離的眼神、微颦的眉頭、無奈的苦笑、淡澀的憂傷,傳遞給觀衆一種讓人心酸的哀痛。這種哀痛隐隐的、悄悄的刺激着觀者的神經,讓人無以言狀。整個劇集中,我幾乎始終沉于這種心痛而難以釋懷。
鈞山與雯月青梅竹馬、感情笃厚,彼此相知相許。為雯月打架受傷而又一夜未睡的鈞山回到陳家,卻被母親秋惜用一句“鈞山是下人,怎麼能跟少爺比”的理由催促前往綢店幹活。這樣的直白,實在是對鈞山的一種傷害。而善解人意的雯月跟随默然離家的鈞山,用溫柔的話語安慰鈞山,感動着鈞山,他輕擁雯月,許她一生。和煦的陽光裡,鈞山的臉上是那樣純淨和溫情,宛如一幅朦胧、安詳而靜谧的水墨淡彩。忘不了另一個場景,鈞山與雯月躺在草地上,說着綿綿情話,向往着美好的未來。細膩的畫面,呈放着青春的美麗和纏綿的愛意。青春的鈞山和雯月,顯得非常和諧、漂亮、柔情,讓人禁不住地想為他們祝福、祈禱。
唯美的鈞山,唯美的杜淳!
鈞山雯月的愛情,在一開始就被渲染得濃情蜜意,像雯月探傷、送枕頭、為鈞山換藥……等等這些細節,都表現了兩人溫馨而親密的深厚情感。這些場景溫馨、美麗而纏綿,仿佛是在為他們日後的離别作的鋪墊,因為太過完美的事物是不能長久的。他們有過無忌的歡樂、美麗的憧憬、相約的誓言,但是,世事難料,陰差陽錯,完美的鈞山,卻終沒能得到完美的愛情。
當所有人都認定落水的雯月已不在人世時,鈞山以他的心靈、他的愛感知着雯月的生存。他癡癡地、固執地在岸邊、在水中尋覓,他不知疲倦地行走在下遊之地,以期找到雯月的蹤迹。
當他們在官田重逢時,似乎已經曆了千山萬水。鈞山用熱烈的擁抱溫暖雯月,用柔情的話語感動雯月,用殷情的眼睛凝視雯月。然而,鈞山一定沒有想到,這是他最後一次擁抱他的愛人,“我本将心向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此時的雯月,已經心許她的救命恩人、鈞山的結拜兄弟李星輝。面對這樣的現實,鈞山的眼裡又一次顯現那種隐隐的哀痛、淡淡的迷蒙。
回蘆州為父奔喪的雯月,沒有聽從秋惜玉華的勸阻,仍然堅持返回官田的李家。蘆州城外,鈞山送别雯月,二人緩緩相行,默默相望,輕輕細語。鈞山将雯月退還的玉镯,輕輕戴回雯月的手腕。一方面,鈞山是在重訴他的承諾,付出的愛,豈會輕易收回;另一方面,他何嘗不是給自己一個念想,一個期待,一個希望呢?他願意等她,等她回來。呢喃般的細語,聽得人滿是心酸與傷感;那一雙眼睛裡,盈滿殷殷的情意。在這場戲中,杜淳将他容貌與氣質裡的魅力發揮到淋漓,那一雙眼睛流淌出來的愛憐、溫情、幽婉、期翼,簡直可以殺人,不明白在這樣的眼神凝視下,雯月竟然還會舍得離去。
淚流滿面的雯月走了,鈞山等來的,是一張結婚的喜帖——雯月與星輝的喜帖。身着白色西服的鈞山,參加了雯月的婚禮。看着自己的摯愛,與他人步入婚姻的殿堂,是一種怎樣的心痛,又是一種怎樣的殘酷。眼裡閃着淚光,臉上帶着微笑,為新人送上祝福,鈞山,情何以堪?!尤其是他還要面對星輝的質诘,用“我努力了,她不要我,她要你”這樣的話來安撫星輝的不安,讓他自己的心再流一次血。鈞山,真的好讓人心酸、心傷、心痛。完美的鈞山,永遠隻會為别人着想嗎?那一身雪白的西服,是在祭奠他逝去的愛情,還是懷念那曾經純真的情誼?
他也會有恨嗎?有,又沒有。特别忘不了四十集裡的一個鏡頭:婚後的雯月随星輝一起回到蘆州,在玉華的小屋裡見到鈞山,這時兩人有一個較長時間的對視。我從鈞山的眼神裡,第一次看到了恨,那是稍縱即逝的怨恨,那是刻骨銘心的隐痛。我以為這個眼神太真實了,非常有個性,給鈞山的性格裡塗抹了一道閃亮的光彩。
因為隐痛,所以唯美!因為善良,所以隐痛!
誠然,生活在隐痛之中的鈞山,也不乏輕松開心的時候,比如:與天雄一起打架回到陳家,面對惡人先告狀的吳家父子,他默契地配合天雄的假暈,無不透着少年的調皮與得意;和天雄雯月一起,撮合陳牧生與秋惜的婚姻,又透着孩子的孝順與善良。但這些快樂輕松的時光,在鈞山的生活裡,實在是太奢侈的片刻。生活給予鈞山的,更多的是壓抑,是離情,是傷痛。而這種傷痛,又莫不是天雄秋惜福伯春兒們于有意無意間、陰差陽錯中所與。
鈞山與天雄自幼一塊長大,情同手足。他為留洋回來的天雄拉車,與天雄一起打抱不平,為天雄擋上那緻命的一刀,與天雄一道冒險去救玉華,主動承擔天雄因林懷源而欠下的債務……如此深厚的兄弟情誼,卻因天雄對他與玉華的誤解而斷裂。他一度承受着天雄的狂躁、霸道、無理、報複,承受着天雄強加給他的傷害。在天雄那裡,忍辱負重是鈞山最真實的寫照。
秋惜實際上是鈞山的養母,但鈞山無論是知情前知情後,都對秋惜以親娘待之,這是鈞山的涵養、厚道、忠實、孝順。為了救她,鈞山将自己賣給了吳東寶;為了顧念她,鈞山在私奔的路上撇下了雯月;為了她的自由,鈞山不惜付出陳家大宅的代價……但秋惜給與鈞山的,卻是傷害與哀痛。這個慈悲而又無知的母親,用她的自以為是、自認為負責的方式,制造了天雄與玉華的錯位婚姻,導緻了天雄與鈞山兄弟之情的斷裂,也間接導緻了鈞山與雯月的愛情悲劇。她強烈的母愛,給陳家帶來的是麻煩和不幸,這不幸是鈞山哀痛的根源。善良的鈞山,隻能獨自承擔來自母親間接給與他的痛苦與傷情。
福伯是雯月的父親,在天雄與秋惜、鈞山的對立中,他站在了天雄一邊。他明知道鈞山與雯月的感情,卻固執地逼迫雯月嫁給天雄,導緻了鈞山雯月的私奔,而這個行動,亦是鈞山雯月愛情悲劇的序幕。
至于那個玉華的丫頭春兒,忠心耿耿,但也冒失的可以,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春兒自己誤導了玉華,又誤會了鈞山,還反過來遷怒于鈞山。正因為她的怨怒,口不遮言,釀成大禍。不過,沒有她的曲解與沖動,哪有那麼多的矛盾誤會和戲劇沖突呢,大概是編劇讓她這麼樣的吧。對于這個冒失而忠心的小丫頭帶給鈞山的麻煩,厚道的鈞山大概也隻能付之于無奈的一笑。
為着鈞山,為着他的這些親人們,一聲歎息吧。
盡管鈞山性格裡呈放出來的更多的是謙恭、隐忍,如果認為鈞山是個一味忍讓、懦弱的人,那就大錯特錯了。鈞山的隐忍絕不是懦弱,看他打架、救人、贖母等幾場戲,就足以表現他性格裡男兒剛烈本性的一面,如同水墨畫中的那幾抹黑色暈染。這也正是鈞山這個角色能夠立起來的一個原因。
春風閣前,雯月受辱,他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與吳東寶及其跟班大打出手;
他尊敬母親,從不忤逆母親的意願。但當他的信任被母親利用時,他勇敢地指責母親的錯誤行為,堅持要趕到趙家以糾正錯誤(盡管因意外沒能做到);
營救玉華一場,鈞山那個甩繩動作何其灑脫,借助對手的身體飄然離去,那是一種透着男兒風骨的灑脫;面對如雲對玉華的污蔑,他給了如雲一記脆生生的耳光;
當天雄賭氣說出“當她是一隻破鞋讓給你”的混賬話時,他狠狠地給了天雄幾個重拳;
他愛母親,不惜以陳家大宅的地契去換取秋惜的一紙休書。在與林懷源的較量中,表現出穩重成熟周全果斷的處事風格。
最能表現鈞山剛烈的,當屬二十二集裡的那一場打鬥。當聽到天雄蓄意報複、欲強娶雯月時,鈞山内心壓抑已久的憤怒終于爆發,不可遏止地爆發了!
一身黑衣的鈞山,像一頭狂怒的獅子,一腳踹開天雄的房門,與天雄從屋内打到屋外。這一架,打得是天昏地暗、血性方剛、草木驚怵、酣暢淋漓——多像水墨畫中那一抹濃濕的黑!
一個鮮活的生命在這抹黑色中躍然而出!
生命是什麼?生活是什麼?我們每一個人走着自己的生活道路,綻放着我們生命的美麗。這路上,會有坎坷,會有失誤,會有陰錯陽差。有時,錯過了似乎就永遠錯過了,沒有歲月可回頭。鈞山把定情金钗交給母親,希望母親能替他解憂。但是,秋惜辜負了一個孩子對母親至高至純的信任(這是她最讓人無法原諒的地方)。她的固執和自以為是,導緻了幾個年輕人的不幸。雖然天雄與玉華最終算是破鏡重圓了,天雄與鈞山的兄弟之情最終也得以修複,但錯失雯月的鈞山,承受的卻是永遠的傷痛。
面對鈞山的痛,我們會不自覺地想,他為什麼要那樣呢,他為什麼不這樣呢?他為什麼不能果斷一點、勇敢一點、霸道一點,甚至,自私一點。看别人的故事,都覺得應該簡簡單單。但是,換了自己,就不那麼簡單了。鈞山的成長環境、身世性格,注定了他的處事行為,也注定了他的愛情悲劇。
私奔路上,鈞山顧念母親的處境最終選擇了放棄,這是錯誤,不是罪過。雯月因此而一直不能原諒他,是我無法理解的。用鈞山的話說:“我從來沒有懷疑過你的愛,但我現在不得不問,你真的愛過我嗎?你過去說過的話,難道隻是年少輕狂的童言童語?”鈞山的愛,三次都沒能喚回雯月的心,她對星輝那樣的柔情,卻對鈞山如此的剛硬,剛硬到不給鈞山哪怕一點點改正錯誤的機會。不知道這究竟是雯月的性格使然還是編劇的刻意所為,隻是,無論是哪一點,鈞山的痛都是永遠的了。
經曆太多傷痛的鈞山,心如止水,一心隻想做個濟病救民的好郎中,以至于他的真實身份恢複後,他也沒有表現出特别的激動與狂喜。有人認為這個時候的鈞山太過冷靜,或者說杜淳的表演太過平靜,但我認為這恰恰是表演中的一個亮點。從人物來看,經曆了那些傷害、離别、心痛的鈞山,還有什麼能讓他的情緒大起大落嗎?鈞山是水墨畫,他的色彩裡,沒有火紅色。
全劇的結尾,孀寡的雯月帶着孩子離開蘆州,也再一次離開了鈞山。鈞山的大愛沒能留住他青梅竹馬的愛人,甚至連一句回來看看的承諾都沒有得到,如何不令人唏噓太息。“汽笛一聲腸已斷,熱淚欲零還住”,鈞山的聲聲呼喚留不住雯月,雯月終于是走了,在輪船的汽笛聲中走了,在鈞山的淚眼迷蒙中走了。她會回來嗎?不知道,我隻知道,鈞山的痛,永遠刻進了他的心底,刻進了他深情而又憂郁的眼眸。他的愛,隻留下千古懷沙遺恨,鎖往渺渺空樓。
從此,我們記住了那一雙迷朦而唯美的眼睛,那是鈞山的眼睛。
白色映襯着他略帶嬰兒肥的青春臉龐,卻是多麼俏麗的陽光與朝氣
鈞山的臉上是那樣純淨和溫情,宛如一幅朦胧、安詳而靜谧的水墨淡彩
這種潸然,尤其因我們知道鈞山的真實身份而更多了一分直達心底的隐痛。
那一身雪白的西服,是在祭奠他逝去的愛情,還是懷念那曾經純真的情誼?
那是稍縱即逝的怨恨,那是刻骨銘心的隐痛
從此,我們記住了那一雙迷朦而唯美的眼睛,那是鈞山的眼睛
作者:akangsos|杜淳粉絲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