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不對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不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3 07:17:33

文/杜輝

最近有某書因為翻譯差,揪出來被衆位噴客好好的羞辱了一番。其實這種事情很多,時不時的就有一些書被大家找出來,然後書皮和地面瘋狂摩擦。大部分書确實沒看過,但大家說差,我是真的相信就是差。為什麼?因為一分錢一分貨。在窮得如此掉渣的出版行業,一本書的差其實并不偶然,甚至不差才是偶然。巧婦難為無米炊,窮在很多時候是一種原罪,恰恰出版業就被窮這種原罪所折磨。看到這裡,很多人要噴了。先等一等,容我給您算一算一本書的經濟賬,等算完了您再噴也不耽誤什麼事。

咱不說好的也不說差點,也不說自費、公費的,就說能走市場的,一般書的平均數值,一般情況。一個出版機構,想盈利,一切努力的目的超過這個平均數值,要不百分百虧死。

現在圖書大部分首印在3-8千冊,對,就是首印,而不是總印量。因為很大一部分書首印都賣不掉,更不要說還會加印(圖書的盈利也來源于加印,首印就是回本)。咱們就按中值5千冊算賬。現在一般圖書定價多在48-68元之間。也按中值58元計算。這樣算下來一本書的首印碼洋就有29萬了。什麼是碼洋?就是圖書的定價乘冊數。别急,碼洋是碼洋,圖書還有實洋。就是圖書的實際發貨、銷售、結算折扣。這個高低不等,便宜的一幾折,高的有七幾折的(市場書一般55%-60%折扣就是天花闆了)。一本書首印碼洋29萬元,但這隻是印刷碼洋。絕大部分圖書都會有很大庫存和退貨。綜合下來20%—40%的退貨率、庫存率總是有的,所以按中值30%計算,實際銷售碼洋是20.3萬元。各位看官,能銷售70%的圖書,也算不次的了。很多書實際銷售也許也就百分之幾十而已。

剛才說了一句折扣,實體書店的進貨折扣高點,按平均折扣45%計算吧(一般發貨折扣50%-55%,但還有返點呀)。網店折扣低點按38%計算(一般發貨折扣45%-50%,一樣有返點,但返點力度比實體書店要大)。實體書店在市場化好點的出版機構銷售也就占兩三成的比例了,甚至更低。我們就按實體書店銷售30%,網絡渠道銷售70%計算。那算下來最終的結算實洋也就是81403元。能達到這個數據的圖書已經是在前30%以内的位置了。81403元,這就是一本中上等圖書最終能結算到出版機構手裡的實洋。

好了,我們再算算一本書的各種支出情況。

首先算制作成本,一本普通書印制成本在5-15元之間,這包含了紙張、印刷、裝訂費用,我們按中值10元計算(這兩年紙錢狂漲呀)。5000冊,那印刷成本就是50000元。印刷成本之外一本書還有三審三校的費用,還有排版費用,還有封面設計費用,一般圖書字數在180千字(審校費按版面字數計算)。三審三校費用按全部千字30元計算,那就5400元。排版按16開本,15印張計算,單面10元,那就是2400元。封面設計咱也不找多牛的設計師,就是找個基礎價格的1500元。然後每本書還需要塑封對吧,印廠送貨有的還要單獨加錢對吧。這不多算就按2000元算,這樣算下來一本書制作成本就要61300元,這一切都是按很一般的簡裝書價格算的。好點的設計師一個封面三五千也不多要的,印制有的是特種紙、工藝,那都是花錢的。精裝的成本一本書加5-10元吧。

其次算發行、财務費用,發貨、退貨都需要物流費的,人家物流不是白幹的。按剛才數據,發、退一冊費用算1元,那就是0.65萬元。除了發退貨費,庫房一般還需要占地費、管理費,當然你要量大,一般就含在物流費用裡了,這塊告訴大家有,但就不計算了。

然後是結算,結算貨款的時候是需要給書店開發票的,當然這個發票可以用進項稅沖抵,具體的咱不是财務,算不明白,但你都沖抵了,不交稅,國家會查你的,但這點咱也忽略不計了。圖書銷售款的結算周期很長,實體書店可都在半年以上,一兩年不結賬的多得是。網店好點,實銷實結,但很多書也要3-6個月後才能部分結算。回款賬期漫長,這可都是有财務成本的。從花錢到收錢中間一年一個周期不算長,如果按年利率3%計算,那這項上還有2500多的成本,這個也不算進去。算下來一本書的發行、财務費用這麼也要有7000元(零七八碎算計去15000說有,也不是騙你的)。

好了,那諸位會說算下來還剩13103元。這算的還是中文圖書,外文引進版的還要加翻譯費用。按千字100元的翻譯費。外文圖書翻譯過來字數少點按150千字計算。審校費4500元,這塊算比本版圖書省了900元,翻譯費用15000萬元。那算下來一本書就已經虧損了1197元了。

不管一本書的毛利是13103元,還是虧損1197元,但人家出版機構需要不需要雇傭人?需要不需要租辦公室?如果是民營出版公司,用書号還需要花錢的。一個編輯一年平均任務12-20本書之間,但一個編輯背後是要被3-5個其他人員的成本的。發行人員、美術編輯、印制人員、财務、辦公室、管理人員,這些都是人力成本的。所以如果沒有什麼暢銷書,沒有什麼可以重印的書,那一個出版機構隻靠做書肯定是虧損的,還會是巨虧的。

剛才計算的翻譯費用千字100元,還是含稅的。在這樣的費用标準下,各位看官,你們覺得能找到多好的翻譯?無非就是找一些在校學生勤工儉學,或是閱讀愛好者玩票。好翻譯有嗎?肯定有呀,但真用不起呀。用了後圖書價格暴漲,您還買嘛?

外語中英語專業算最不值錢的,日、韓語與英語價格差不多或稍貴一點,其他的德、法、拉丁等語種的翻譯人員就很難找,翻譯費用就更不要說了。德語畢業生去德資企業新人年薪幾十萬起,您覺得我用多少費用可以讓人家踏實幫我翻譯一本書?更不要說其他再小一些的語種。翻譯書不是寫作。寫作有自己的思路,如果靈感在一氣呵成還快點。翻譯是要加工别人的作品,思路并非那麼順當的,很多人是不願意做的。況且就算真的幹,那一年能翻譯一兩本那都是工作量很大的事情了,能有多少錢?沒錢談什麼?耍流氓,逗傻小子嘛?

圖書的翻譯、加工質量次,這個是不争的事實,但在目前的局面下也是無解的難題。圖書利潤微薄,又不能大幅度提價,隻能壓縮成本。那壓縮成本後自然制作、加工質量就會很受影響。在很多人普遍不富裕的大環境下,如果圖書價格翻一番,還有多少人買得起?所以一切隻能湊合着來,您也就湊合着看吧。

很多人又要噴了,說圖書價格這麼多年一直在漲。是漲了。但漲那點價格根本抵消不了成本的上漲。況且,這還是在圖書印量逐漸走低的趨勢下(單冊印量大可以攤低印制、編輯、管理等成本)。二十年前一本書起印是幾萬冊,現在是幾千冊。各種成本都要攤在這幾千冊裡的,實際是成本不斷走高的趨勢。

圖書真的漲價了嘛?二十年前,那時大衆圖書平均定價10-20元吧,但那時發貨折扣可能到50%-65%。現在一本大衆圖書定價平均按60元算,也不過漲了4倍(按中值算)。二十年前豬肉可三五塊一斤,現在多少錢(最近便宜點,但别拿買那些庫存凍肉比。買稍微好點的肉,也要三五十一斤吧)?二十年前你一個月工資是多少?現在是多少?二十年前,我在家常菜館點一桌酒菜才100元不到,現在幾個人随便找個家常菜館,不浪費的點三五百也不算多吧(别和我說路邊攤)?所以圖書真的沒漲價,甚至綜合社會物價情況還稍有降低。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呀。

一方面讀者難以接受圖書的價格暴漲,另外一方面又要圖書的質量過硬,這不就是悖論死循環嘛?如果您有什麼高招可以給出版行業指導,那是大仙呀。一分錢一分貨,凡事都是對應的。出版行業窮困潦倒,自然難以做出好的圖書。不算物理成本,就這麼窮的行業,您怎麼留住人才?您怎麼用那些好管理、好編輯、好翻譯、好設計?凡事先談錢,不談錢的買賣都是耍流氓,讓您白幹,您幹嘛?對不。

出版的困境,不是一兩個因素造成的,而是行業、社會、科技等等諸多因素的疊加。在諸多因素疊加下,出版行業已經陷入了死循環,進入了死局。如何破解?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您不看指點江山的專家很多,但能實操的幹将幾乎沒有嘛。

要不圖書價格大漲價,要不就隻能是湊合看的水平。但我想那條都是消費者不能接受的,所以出版死局已成,隻能等吃席了。走好不送。

另:寫完這篇文已快淩晨一點了。本來很困,但寫起行業文章,就來了精神。我是一直唱衰出版的,但我不是胡噴,隻是基于現實的認知與判斷。投資買的是什麼。是趨勢,是未來。出版的未來就是如此,不是憑誰的熱情、理想就可以改變的。我相信是真愛、仍愛出版的,但這行已經不值得愛了。

一切果,皆有一切因。認真你就輸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不對(巧婦難為無米炊)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