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延慶妫河源頭

延慶妫河源頭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9 15:16:53

妫字——源遠流長

因為世園會的緣故,“妫”字廣為人知。《說文解字》:“虞舜居妫汭,因以為氏。義從女,音從為。”據西漢學者揚雄《方言》:妫字可解釋為“優美、爛漫、健姣。”《辭海》:“①水名,妫汭,在今山西永濟市南,源出曆山,西流入河。《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妫汭’。②姓,漢代有妫昌。”

“妫”作姓氏,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帝舜繼帝堯之後,是黃帝族系最大部落首領,中華文明的先祖之一。妫氏以居邑名稱為姓,為有虞氏後裔。有虞氏興起于燕山一帶,虞是其部落圖騰。有虞氏聚居于燕山周圍的妫水,轄有其地,遂以所居之地為姓氏。“堯帝釐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妫乃妫水之稱,汭為水邊之意。當舜還是個平民的時候,就有德有望,部落首領堯十分欣賞他的才幹,于是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他,并讓他居住于妫水之濱,行實曆練。

延慶妫河源頭(妫河妫川)1

妫的字形初為女子馴象圖,逐漸演變

“妫”在延慶還有許多美麗傳說。其中一則《妫水女》說的是:“堯的女兒娥皇、女英,生在延慶、長在延慶,并嫁給延慶人,和延慶人一起建設延慶。”傳說雖與曆史有距離,但也并非完全虛妄。元朝翰林承旨大學士劉庚《龍山水谷真大道五祖太玄真人郦君本行碑》記述郦希誠事迹:“……予按唐開元碑蔡有鄰書,在昔帝堯‘釐降二女于妫汭’實此地也。”郦希誠是元代真大道五世傳人,出身妫川望族;龍山水谷即今延慶懷來盆地官廳一帶。此“汭”非汭水,而是指妫水彎曲處,堯的女兒就降生在妫水隈曲處。

“妫”至延慶,應與移民文化有關。堯舜故裡曆來人口集中,朝代變遷必有移民遷徙。落戶他鄉者念祖懷故,寄望子孫不忘根脈曾在妫水邊上,于是将故鄉水名移植新遷之地。關于這點,明代“山西大移民”恰有印證。永樂年間,本地重新開發前廢龍慶州,置隆慶州、設隆慶衛,并從山西大批移民,規劃地名、建立屯堡。後于成化年間,山西蒲城(今永濟市)謝庭桂,受隆慶州知州李鼒邀請編修《(成化)隆慶志》,記述了當時事情。

延慶妫河源頭(妫河妫川)2

資料圖 張風攝

妫河——延慶最美的河

妫水,《辭海》的解釋是:水名,見“妫汭”。大緻有三說:一為烏浒河,源出興都庫什山脈北坡;二是《史記》《漢書》作妫水;三為“妫汭”,在山西永濟南,源出曆山。然而“妫水”與“妫河”又有什麼聯系,辭典未說。倒是《新華字典》講得明白:“妫河,水名,在北京市延慶縣。”其實,很早以來,妫河就是自東向西橫貫延懷盆地的一條境内河,史上有滄河、清夷水、溪河等稱呼。因為妫河古代曾稱妫川,後來又以妫川名其地,延慶就與“妫字地名”結下了不解之緣。

那麼延慶的妫河源于何處?早在1500餘年前,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郦道元曾勘察古延慶地區的河流,援引《魏土地記》對妫河做了記述,認為其源頭在今永甯鎮上磨村附近的金牛山。“沮陽城東八十裡有卧牛山,下有九十九泉,即滄河之上源也。”卧牛山在哪裡?《魏土地記》載:“山在縣東北三十裡,山上有道武皇帝廟。”沮陽,在今河北省懷來縣大古城村北官廳水畔;縣指當時的居庸縣城,即今延慶縣城;卧牛山即金牛山。九十九泉并非确切數字,是說泉水非常多。上磨村附近的泉水,包括黃龍潭的水,都注入了妫河。所以,郦道元認為這裡就是妫河的源頭。實際上,黃龍潭等泉水彙成的河,隻是妫河的一條支流。

明代稱妫河為妫川或溪河,明人對其發源地重新做了勘察,認定它源于海陀山。明嘉靖《隆慶志》記述的文字比《魏土地記》更詳實确切。“妫川,一名‘溪河’。在州城南百餘步。源自大海陀山中,曲折東流,出古城山口裡餘入地,自龍灣突出,折而西流,經州境,合沽河,至豬窩入洋河。”從海陀山東麓發源的妫河,如自雲端飛下,形成許多瀑布、深潭,然後偎山漱石,穿澗越谷,經玉都山下行,過龍慶峽宛轉出山,迤逦于延慶最富庶的魚米之鄉,約百裡許注入官廳永定河。所以,延慶早就有“百裡妫川”之說。

妫川——延慶的别稱

延慶古稱夏陽川,何時以妫川命名其地?那還是1200多年前唐代的事情。

關于古延慶建置沿革,一般認為:秦代始設居庸縣。西漢曾置夷輿縣,與居庸縣并屬上谷郡。王莽新朝改夷輿縣為朔調亭。東漢廢夷輿,北齊廢居庸,隸新置北燕州(治所今涿鹿縣保岱鎮)懷戎縣。隋朝本地無行政建置,區劃仍歸懷戎縣,屬涿郡管轄。

唐武德七年(624年)複置北燕州,貞觀八年(634年)改置妫州。随後,地方多戰事。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設清夷軍于現在的舊懷來城(官廳水庫卧牛山下),并移懷戎縣治。聖曆二年(698年)突厥破清夷軍城;長安二年(702年),建新清夷軍于舊居庸縣城(今延慶老城),又稱“防禦軍”,《新唐書·地理志》:“其(居庸關)北有防禦軍,故夏陽川也。”天寶元年(742年)“罷州改郡”,妫州易名妫川郡,天寶十四年(755年)從懷戎縣析出妫川縣,轄域相當官廳流域延(慶)懷(來)涿(鹿)盆地,妫川郡、縣治所在清夷軍城,清夷水改名“妫水”。不久發生“安史之亂”,曆時七年三個月。其後藩鎮割據,地區社會動蕩,妫川縣遂廢。

延慶妫河源頭(妫河妫川)3

妫水河畔的世園會中國館 潘之望 攝

妫川縣設置時間雖短,但對延慶曆史影響深遠。由此“妫川”之名開始使用,不僅有妫川縣、妫川郡,安祿山之子安慶緒後來還封其親信史思明為“妫川王”;原“清夷水”易名“妫水”,妫水河成了正式名稱;“妫川”則為整個妫水河流域的名稱。

唐乾甯元年(894年)晉王李克用與幽州節度使李匡威,在百裡妫川展開鏖戰。妫川自此晉燕大戰,防禦軍不存,軍屯變為村落。北方奚族、契丹等少數民族迅速崛起。

後唐行政區劃為妫州、儒州。遼、金時屬儒州缙山縣。元代因仁宗誕生此地,延祐三年(1316年)升為龍慶州。次年割懷來縣隸龍慶州。明代永樂年間,本地置隆慶衛、隆慶州,妫川地區均屬州、衛管轄;公元1567年為避穆宗皇帝年号諱,“隆慶”更名“延慶”。此後“妫川”地名,逐漸衍為延慶别稱。

妫水悠悠蕩蕩,穿越了數千載曆史,也見證了延慶的古今文明,養育了延慶兒女,潤澤了延慶文化。妫字已然成了“延慶地标性的文化符号”而廣為使用,如“妫河森林公園”“妫水人家”“妫川特産”等等。一些現代企業字号,甚至産品名稱,都冠以“妫”字;就連地方風味小吃的包裝封面,也以“妫”作商标。“妫”與延慶“情未了”,古今如此,未來也将如此。

來源:北京日報副刊

作者:劉繼臣

流程編輯:孫昱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