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灑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讓我們來欣賞下
戍邊人在端午節時寫下的詩歌吧
國門粽情祝福你
昆明出入境邊防檢查站 李宇
壬寅艾香飄 端午皆安康
親友齊歡聚 情深意又粽
外出與聚會 距離與人數
疫情防控下 口罩最粽要
移民警察在 定不負粽望
堅守與無畏 重中之粽也
衛士守國門 萬粽矚目者
犧牲與奉獻 告慰離騷魂
祝國事平和 願人間芳華
五月初五遙寄屈子靈均
天保出入境邊防檢查站 周祥
丹陽秭歸屈子魂,萬古長青蒼龍吟。
汨羅江畔何人見,原是華夏祭翁孫。
熏蒼挂艾浸龍舟,放殃鑄燧采幽蘭。
挂鼓行舟驅鳍鱗,勿擾靈均松柏軀。
端午望寄
金水河出入境邊防檢查站 馬海日
端午戍邊相望寄,吟情不覺在雲霄。
夙興堅立風沙地,夜寐勞形案牍窯。
竹色去年曾有節,柳陰近日已無憀。
清樽縱負如椽筆,勝作幽蘭一寸苗。
戍邊人的端午節
河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 閉劍東
端午的風吹過
送來了跨越千年的陣陣楚辭
端午的雨落下
送來了汨羅江畔的浪花朵朵
在一個橫跨兩千多年的節日裡
戍邊人的端午節
就這樣無聲地徐徐開啟
于是營房中、崗哨旁、邊界上
艾草的清香愈加濃郁
久違的粽香彌漫開來
百舸争流的呐喊铿锵想起
憂國憂民的詩篇聲聲入耳
沒有宏黃酒
山泉可以當酒
沒有菖蒲草
香茅也可以出場
沒有蜂蜜蘸粽子
鹽巴也可以将就蘸
沒有大魚大肉
簡簡單單也坦然
你聽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你再聽
“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
你再聽聽
“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邊關上
是誰在吟唱着屈原的詩句
是誰在茫茫大山裡和屈原
在隔空對唱
那是一群憂國憂民的熱血兒女
正肩扛着殷殷重托
晝夜不息地守衛着祖國邊疆
他們飽含着屈原般的愛國愛民情懷
風餐露宿、迎風沐雨
鐵義在肩、談笑風生
他們把屈原精神深深融入血脈之中
任勞任怨、直率豁達、
勤勤懇懇、無怨無悔
他們其實也是
新時代屈原式的炎黃子孫
他們也是捍衛者、守護神、逆行人
用着寶貴的人生微光
照耀祖國的河山
用熾熱的情懷
譜寫新時代為民謀福利的壯麗篇章
競渡
紅河邊境管理支隊 周蓉
失衡的雨季
棕香四溢
遙想一葉龍舟
從端午的源頭
汩羅江出發
追随峨冠博帶的三闾大夫
沿江順流而下
鼓槌擂響劍離弦
振臂齊聲斬浪尖
戍國保邊的号子聲中
就多了幾分悲壯而激越的韻味
這是屬于邊境線的端午
這裡 戍邊人在競渡
為了停放丹心
大夫縱身一躍
夕陽沒有挽留
硬是砸出一方愛國的淨土
且将你的故事化作春雨
浸潤桃李
共受虔誠的追憶
用艾草香薰過的角黍
伴随着歌裡旋轉的韶舞
粒粒谷香惹人垂涎
鍋裡 喧騰一片
粽兒不因沸水而散落
界碑在黃連山旁靜卧
剪一抹藏藍的盛裝
嗅一朵和諧的暗香
在堅守中品嘗責任與擔當
果腹的是糯米的醇香
營養的是騷文的閃亮
不因山高而低頭
向片片青綠述說鄉愁
那是沉甸甸
數不清的甜
一條龍舟
在時代的潮流中流淌
搖曳驚濤駭浪的木槳
每一塊河石
都鏽滿了綠苔
火紅的楊梅望一眼
就甜到心坎
連艾葉上
都堆滿了奮勇向前的誓言
再小的河流也要洶湧一回
再瘦的箬葉也要偉岸一次
心中的江
心中的河
生于斯亦死于斯
在今日
奔流不止
走近萬戶千家
關切柴米油鹽醬醋茶
案件的一釘一鉚一絲一發
每一個細節留心觀察
不分生疏與上下
時刻講法送到家
勇鬥山火人不怕
熊熊火光将身影放大
血液裡流淌着挺拔
平安和諧在邊境線上播撒
這情在人民心中深紮
國門下的樣子高高大大
鼓震 槳飛 浪湧
龍舟疾進
灑一路壯志豪情
留下界碑
沉醉在峥嵘的風景
來源:雲嶺雄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