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日本開始面臨這美國重型轟炸機的威脅,開始是B-17,後來有B-24和B-29,美軍重型轟炸機的飛行高度普遍在萬米以上,而且轟炸方式從晝間轟炸擴展為晝夜轟炸,白天可以使用普通局地戰鬥機進行截擊,但是夜間由于能見度低,日本戰鬥機有沒有雷達,因此攔截難度急劇增加。1943年2月,252空司令小園安名将機炮斜向裝備在十三式戰鬥機上,這樣隻要截擊機飛到美軍轟炸機下方,并且在射程之内,就可以有效攔截,瞄準難度降低了不少,1943年5月21日該機首開紀錄,擊落往拉包爾來襲的兩架B-17,日本海軍很快便将其制式化,稱為“月光”,斜向機炮也成為制式裝備。
安裝斜向機炮的“彗星”
斜向機炮攔截原理,這種方式攔截效果更好
自從雙發戰機改裝夜戰戰鬥機成功之後,日本海軍似乎一下子發現了靈丹妙藥,下令愛知下令開發“電光”夜戰戰鬥機,要求裝備雷達和斜向機炮,但是該機預計服役時間不早于1945年,這對于當時戰局來說太慢了。日本海軍并沒有在一棵樹上吊死,在聯絡愛知公司的基礎上,又名令川西公司在雙發轟炸機“銀河”的基礎上研制“極光”夜戰戰鬥機,一樣采用雷達和斜射機炮。
夜戰型“月光”
由于是在已有的戰機上改裝,因此進度要快很多。 1944年5月,川西公司制造的第一架原型機完成,6月被海軍接收。川西公司本來是以研制各種水上飛機著名的,但是由于菊原靜男等人的努力,該公司成功研制了“紫電”系列戰鬥機,使得川西公司在戰鬥機研制領域也有一席之地,戰後川西改組為新明和,繼續為日本研制水上飛機。
“銀河”轟炸機
雖然“銀河”是轟炸機,但是飛機的很多技術指标反倒強于“月光”因此日本海軍決定使用這個改裝也不無道理。不過畢竟轟炸機和戰鬥機作戰要求不同,因此還要進行一些改進。首先當時“銀河”裝備的譽12型發動機産量不足,因此換裝功率相當但是産量較大的火星25型,發動機艙重新設計;拆掉了自衛機槍塔,改裝兩門斜向20毫米炮;安裝了雷達,并且減少了機内載油量。
“極光”夜戰戰鬥機
經過海軍的測試,“極光”在換發後爬升率和最大速度都有所降低,但比“月光”好些,并且可靠性較高,因此還是決定投産。有意思的事,川西并不是一根筋的非要使用火星發動機,有些飛機依然使用原裝的譽12型,有資料顯示使用譽12發動機的夜戰戰鬥機稱為“白光”,使用火星25型的則為“極光”。
“極光”後視圖
不過與“月光”400多架的産量相比,性能更好的“極光”隻生産了96架,原因無他,因為“極光”開始部署時,他的作戰對象由B-17換成了B-29,“極光”無論是速度、升限、爬升率和火力都不能滿足需要,因此日本海軍1945年4月下令停止生産“極光”,已經生産出來的改回轟炸機。這支極光最終還是沒能閃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