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布列松,你會想到什麼?
攝影大師?
決定性瞬間?
瑪格南?
…
作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攝影家之一,他被無數人奉為偶像,其作品和理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攝影人。但,你對布列松真正了解多少呢?
· 約翰·洛恩加德拍攝的布列松
編少專門邀請兩位專家坐陣,獨家揭秘攝影大師布列松7個不為人知的“小咪咪”,測測各位老鐵都是什麼段位…
坐 陣 嘉 賓
奧德·漢堡特/AudeRaimbault
布列松基金會收藏部主任
讓-呂克·蒙特羅索/Jean-Luc Monterosso
成都當代影像館館長、歐洲攝影博物館創始人
Q1:照片到底有沒有裁?
入門級考題,給大家熱個身。
布列松曾說:“攝影,照我的想法,就是繪畫的速寫,憑直覺完成,不容修改”。
那麼,他的作品到底有沒有修改過呢?經典之作《巴黎聖拉紮爾火車站》左下角肯定是有裁剪的,有《LIFE》雜志攝影總監 約翰·洛恩加德(John Loengard)的底片為證。
· 布列松經典作品《巴黎聖拉紮爾火車站》
· 原始底片了解一下
布列松基金會也官宣了:
“這張左下角确實裁剪了,不過也是唯一一張,其他所有照片都未經過後期裁剪。并且為了防止自己的作品被雜志圖片編輯修改,布列松還将作品都加上黑色框線。所以如果看到沒有黑框的照片,就知道不是原作。”(新技能get)
Q2: 布列松簽名還有假?
布列松作品簽名一般在右下角,不過在成都當代影像館内,編少竟然發現有2張簽在左下角!啥情況?是不是有假?!
(另一張是裸女,編少就不在這兒給大家展示了,害羞臉)
奧德女士趕緊來辟謠:“這當然是原作無疑,而且簽名在左側非常罕見,全球僅有幾幅,成都當代影像館的收藏可以說是非常珍貴的…”
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簽名習慣,而大師之所以是大師,就在于極其任性不同尋常,比如布列松就經常換簽名。
除了常規簽名“Henri Cartier-Bresson”,還有首字縮寫“HCB”、偶爾簡寫成“H”也能理解,還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比如,他在印度使用的名字是“Karttikeya”(意思是“同太陽作戰的武神”);在日本他稱自己為“Henri Cartier”;在美國田納西州,方言念“卡蒂埃-布列松”是“kurt Yaberson”;而在他生命的最後時期,經常用“En rit Ca-Bre”(英國皇家海軍部隊???)來簽名…這些經證實都是布列松本尊曾用名……就問你驚不驚喜?
Q3:每一張都是“決定性瞬間”?
攝影圈将布列松作品奉為圭臬,幾乎每一張都堪稱教科書級攝影示範。
然而,布列松并不喜歡把自己擺上神壇,耿直如他,甚至還在有些作品上親自标注:作者是我,但拍得并不好。
· 配圖與标題無關
甚至連“決定性瞬間”都不是布列松本人提出的。
在阿蘭·德韋爾涅(Alain Desvergns)的《觀看之道: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訪談錄(1951-1998)》中,接受采訪的布列松曾對“決定性瞬間”進行了如下解釋:
德韋爾涅:在攝影領域,你留下了一個有名的說法——決定性瞬間
布列松立刻開啟否認三連:
“這不是我的。我跟這個沒有關系。完全沒有。”
德韋爾涅:那是誰把它安在你身上呢?
布列松:……我把紅衣主教雷茲說的這句話用在《匆忙的圖像》的題銘,它是這樣說的:“世間萬物皆有其決定性瞬間。”當時要給美國出版方找一個書名,出版社的迪克西蒙提出将“決定性瞬間”作為美國版的書名,這是雷茲主教的一句話,我覺得用來說攝影挺合适的。
Q4:布列松不接受别人拍攝?
坊間曾有傳言,說布列松不接受别人拍攝。比如這張著名的肖像,布列松還曾因為别人未經允許拍攝,打過官司。
· 年輕時的布列松
不過據編少所知,布列松熱衷于和妻子馬丁·弗蘭克 日常互拍。妻子也是一位隐藏的攝影大神,絕對的王者段位。
· 布列松與妻子弗蘭克互相拍攝
· 布列松鏡頭下的妻子弗蘭克
· 妻子弗蘭克拍攝的布列松
Q5:布列松相機不離手?
1932年布列松入第一台徕卡,從此,徕卡伴随着他整個攝影生涯。
不過據馬格南老同事、著名攝影家布魯諾·巴貝 爆料:布列松随身挂着2個徕卡周遊世界,可是來到中國,卻經曆了一段“驚險”。
來中國拍攝期間,在一個火車站,布列松突然發現其中一條相機帶被人剪掉,相機不翼而飛!你可以腦補一下:對于攝影師來說,在世界的另一頭,丢掉相機就是多麼可怕的事!布列松就一直蹲守在火車站,盯住來往的每一個人,仿佛他們都是“嫌疑犯”,最終,他在一節車廂座椅下面找到了相機,危機才算解除。
Q6:天生攝影之才?
1930年,倔強男孩布列松拒絕家庭資助,去非洲待了一年,期間生了一場病,回到法國,看到馬丁·芒卡西這張照片,受到很大震動。
· 馬丁·芒卡西,坦噶尼喀湖邊逐浪的男孩,1932
據成都當代影像館館長、歐洲攝影博物館創始人讓-呂克·蒙特羅索 介紹:
“本應成為一個畫家的布列松,在1931 年從南非旅行回來後,決定停止繪畫開始攝影生涯。受立體派畫家安德烈·洛特 的影響,布列松對畫面結構和幾何形構圖非常注重,同時受到薩爾瓦多·達利、馬克思·恩斯特等超現實主義者的影響,他拍攝了很多表現偶然瞬間的照片。正是在這一時期的攝影生涯中,布列松創作了一系列最著名的作品。 ”
Q7:布列松繪畫水平到底怎麼樣?
70年代布列松封鏡,原因成謎。
有人說他重新回歸兒時的繪畫夢想,因為他曾說:“攝影是我的職業,但繪畫是我一生的愛好和追求。”
· 阿爾貝托· 賈科梅蒂,瑞士超存在主義雕塑大師,畫家
那麼……布列松的繪畫水平到底怎麼樣呢?
奧德女士說:“布列松的繪畫作品都收藏在我們基金會裡,不過從未展出過…”
emmmm…
奧德女士的回答仿佛說明了什麼
2004年,布列松離世,為攝影史留下諸多彌足珍貴的瞬間。
至今,著名攝影家塞巴斯提奧·薩爾加多 談及老友仍情緒激動:“1973年我認識布列松,那時候我們一起旅行,去過很多地方,是很好的朋友。我覺得布列松是我認識的最年輕的人,因為攝影師不會老去,他們隻是不斷地向後隐去,他們永遠年輕。”
敲 黑 闆
聽編少胡扯了這麼多,想不想去現場觀看大師原作,親自比對,得出自己的判斷?
機會來了!!成都當代影像館收藏了規模巨大的布列松原作,開館之際,館長讓-呂克·蒙特羅索特别策劃了一場緻敬布列松經典的展覽,展出其“決定性瞬間”風格形成時期最重要的代表作,以及随後幾十年拍攝的藝術家和作家肖像,這也是布列松原作在中國最大規模的呈現。
· 成都當代影像館展廳實景
展覽推薦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決定性瞬間
Henri Cartier-Bresson:The Decisive Moment
展期:成都當代影像館常設展
策展人:讓·呂克·蒙特羅索
地址:成都當代影像館(成都市金牛區金府路)
福 利 時 間
專業寵粉18年的編少,給大家争取了10張免費觀展門票,想去現場觀展的,請在評論區開始你的表演!
圖片|成都當代影像館
編輯|Lynn
感謝奧德·漢堡特女士、讓-呂克·蒙特羅索先生幫助揭秘
- END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