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自己覺得自己醜心理學

自己覺得自己醜心理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5 18:55:38

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的報道中,有這樣一句話:你也不照照鏡子看看自己!

這句話是形容人沒有看清自己的真實水平和能力,需要一個完整的自我定位。

相信許多人在照鏡子時,會覺得自己面容姣好,各種角度都很完美,結果照相時才發現,自己變醜了許多。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自己覺得自己醜心理學(你永遠比鏡子中的自己)1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人們在照鏡子時,不能對自己完全真實客觀的定位

凍臉效應(the frozen face effect)

加州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會認為視頻中的人比同一個視頻的人像截圖更好看。

換句話說,就是你認為自己在照相時看上去非常不堪,但也無須擔心,因為人們覺得會動的真人要好看得多。

心理學羅伯特·博斯特把這種靜态臉相對動态臉沒那麼有吸引力的現象稱為“凍臉效應(the frozen face effect)”。

這或許與動态臉的印象形成方式有關,人們通常會把不同視角的一張臉進行平均化,這與“平均臉更具有吸引力”的觀點是一緻的;另外一種解釋是動态臉更好地激活了我們的面部識别神經。

自己覺得自己醜心理學(你永遠比鏡子中的自己)2

博斯特與他的同事讓參與者對2秒鐘的視頻以及從這些視頻中截下的1200幀靜态圖打分,評價視頻或圖片中的20個人有多好看。

結果顯示,同樣一張臉在視頻中的得分要比在靜态圖中更高。

人的面部識别機制原本就是針對動态臉的,當大腦在識别人臉時,是根據多方位的平均值,從不同的角度上将同一張臉平均化,而圖片隻是片面上的一個方向,吸引力相對較低。

光環效應

在生活中,由于對人的某種優秀品質或特點有較為清晰的知覺,印象突出,從而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特點也有較好的印象。

這種現象所反映的正是心理學中的光環效應,也被稱之為“暈輪效應”,指強烈的知覺向四周擴散、彌漫。

自己覺得自己醜心理學(你永遠比鏡子中的自己)3

每個人在照鏡子的過程中大腦會不自覺地将自己的長相進行“美化”。

鏡子中的自己和照片中的自己有着明顯的差别,由于在不同的光線下人面部的呈現狀态也不盡相同,很多人在拍照時,面部表情無法合理控制,導緻照片看上去讓人不滿意。

我們在照鏡子時,大腦的主觀意識會給自身補光,面部表情也會随着鏡中的自己變化。

在光環效應的作用下,我們會認為自己每個角度都很好看。

人通常會選擇更“完美”的自己來給自我定義,但鏡中的自己并不是“真實”的自己

心理學家羅森塔認為,因為人們的頭腦中事先就存在着定勢,而這種定勢也是一種意向,在發生刺激物之前就已經存在的某種意向。

正是大腦中存在着的這種趨勢,讓我們認為鏡中的自己更好看。

自己覺得自己醜心理學(你永遠比鏡子中的自己)4

左臉效應(Left face effect)

達爾文在周遊世界時發現,雖然他不懂得當地人的語言,但卻可以毫無困難地理解當地人的面部表情。

他提出,人的面部表情是天生的、普遍的,但同時面部表情又受到文化和教化的影響,不同文化的人面部表情的表達模式不同。

由此可見,表情具有識别的模式,受進化和生物因素影響,不是後天習得的。

科學作家山姆·基恩首次提出“左臉效應”:左臉是由大腦控制情緒的部分,左臉比右臉更具有表達能力。

自己覺得自己醜心理學(你永遠比鏡子中的自己)5

我們照鏡子時也是看左臉較多,大腦會自動忽視自身五官上的缺陷,而側臉的角度也使鼻子看起來更加挺拔,我們也會習慣性的覺得自己更加好看。

Fkman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神經文化理論,認為表情主要受先天因素的影響,而面部表情的溝通面部情感系統控制。在系統控制中,人所體驗到的情緒和他表現出來的面部表情是一緻的

綜上所述,人們在照鏡子時對自己的長相評價是不完全真實的,而拍照也不是完全真實的。

若想知道自己的真實長相,應該站在距離鏡子有一定位置的地方,在正常的自然光線下,鏡中呈現的自己才最接近我們真實的長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