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集合中的不等式解題方法

集合中的不等式解題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5 14:45:06

謹将此文,獻給

(萱萱∪理工生∪翠花∪數理姜辣蒜)

數理姜辣蒜于湘大,2021.05.21

測試樓前風吹雨

畫眉塘裡我唱歌

人生喜郁終須散

交并差補自離和

一. 引子

最近睡不好,上床好久都不能入睡,搞本《數學分析》來床頭催眠。

第一頁,集合。

集合,集合,舊恨上心頭。

九四年新進高一,雲裡霧裡。定義都知道,結論也能記得,抛開韋恩圖,推理很是個繞。而後,單元測驗不及格。

全班僅有的兩個不及格,我榮居其一。另外一位是鄰村的,我曾經的小學同班同學兼當時的高中同班同學。要知道,他是當初小升初到漣源一中再本部初中保送升的高中;而我是放棄中專(94年那會中專還很是個香饽饽)進的漣源一中!

彼時彼刻,難兄難弟,執手雙雙,四目相對,或嚎或啕,且凝且咽,自信尊嚴,灰飛煙滅。

後來跌跌撞撞進了湘潭大學學化學。也曾高數一枝獨秀。但姜辣蒜自己知道,數學于我,依舊是一杯離心而成的澄清溶液,渾濁随時複發。集合就是其中塵埃,大大一顆。

物換星移廿六秋,眼花鬓白點新燭,催眠初衷渾不計,誓把這顆溶今時。

本着達則兼濟天下的夫子原則,當然不能隻我個人把它弄通透,應該必須舍我其誰地創立集合九陰白骨爪:讓所有新手迅速掌握、應用集合;讓所有的老手在時隔多年需要重新撿起它的時候,稍一過目,了然于胸。

找七寸。

集合麻煩,根本原因在于交并補很繞。不直觀,不親民。盡管韋恩圖用來驗證、理解,那是效果杠杠,但用來推導證明,你讓隻憑計算算出安培定理的安培、一統電磁江湖的麥克斯韋、高斯、歐拉等往聖先賢情何以堪?

更何況,四個以上的集合,你構築個韋恩圖,試試看。

韋恩圖别指望了,還有啥招?

當然有,國際慣例,放大招之前,先要準備準備。

二. 準備工作1. 現有的關于集合的定義、概念和運算規則1

交(),并(),補(,),空集(),子集(,),全集(),屬于(),韋恩圖,一筆帶過。

2. 引入新概念

相離,相重,和集

(1) 相離:

若, 稱與相離,簡稱相離。

(2) 相重:

相重與相離剛好相反,若,則稱與相重,簡稱相重。

(3) 和集:

由彼此相離的多個集合相并而成的一個集合,稱這個表達式構成一個和集,簡稱為和。顯然和集是并集的特别款(還可能是爆款哦)。這一概念将會帶來理解、表述上的方便。

3. 新用舊運算符

重新審視并啟用減運算符,,在運算過程中取代相對補集,即。

4. 引入新運算符

新引入加運算符,記作,在運算中代替并集,繼承的交換律,即:

5. 定義運算符的優先級級别

上式左邊的括号是可以去掉的,用它,則隐含了運算優先級規則,即并高于加。四個運算符的優先級定義為:

萬事俱備,待我集合。

三. 我的集合世界

不騎白馬,不駕祥雲,就是交、加、減三樣法寶,用運算能力取代邏輯能力,收服已有性質、定理和應用,更加輕松,還能多收服那麼一丢丢。

請聞我詳。

實數運算表達式中,各項帶符号自由移動不影響運算的最終結果,故其運算過程具有很多用來簡化運算的技巧。這個運算大家都玩幾十年了,什麼交換律結合律一堆規則,相信大家熟悉到了骨髓。如果集合也可以用加減研究運算,那不是直觀了當,爽翻天?

然而,若各表示的是集合,運算表達式相應地成了集合運算,其中不能随意移項,移項通常情況下會改變運算結果。

通常通常,有沒有峰回路轉苦盡甘來的異常?

有,若彼此相離,則集合運算表達式中的後三項可以自由移動。眉毛胡子,你愛先抓誰就先抓誰,你愛先畫誰就先畫誰,随你任性。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此一特例,有交加減這三個運算符,足以幹翻集合。

1. 天生屬性(1) 無為有處有還無:

若有,恒有

(2) 并二成三和

兩個集合的并集,總可以分解、構造成一個包括它們的交集在内的三個相離集合的和集,即

其中

證明:

原命題得證。

2. 交減變換律

證明:

故原等式成立。

特别的,取,則有,将交與減聯系了起來。

這裡借用了布爾代數的成果用描述法證明。盡量少用,後面會再用一次。

3. 最終決定律:

若,則

該性質也可分解為以下四個:

這個東東很直觀,好理解,我這裡隻以

為例證明。

證明:

原命題得證。

4. 減法分配律

證明:

故原命題成立。

顯然,上述性質的拓展:也成立。

5. 相離集合的性質

運算次序自由律:若運算式中, n個集合彼此相離,那麼任意集合(取1至n),都可以帶其前面運算符在後任意移動而不改變運算結果。

可以這麼闡述下這個命題,一夥人,一個靶,有打靶的,還有修靶的,規定每個人打和修隻能二選一,打或修的位置都定死,彼此位置不重疊,那麼,誰先誰後對結果有影響嗎?當然沒有。

這種感性模型隻能幫助理解,證明還得另謀出路。

有三種情況。

(1) 首先是連加。

加法繼承了并的交換律,不僅後面的n項,前面的集合都可以參與移項。即便彼此相重,命題也成立。

(2) 再看連減。

如此,借助的邏輯運算,用差的定義,将連減轉化成減去一個和集。而和集内元素滿足交換律可以任意移項,故原命題得證。這個變換與代數裡的連減一樣,爽歪歪,很好用。

這裡彼此相重也成立。

(3) 複雜一點,加減交錯。(A) 先證明三個集合的簡單情況。即

證明:

而相離,即,上式右邊

故三個集合的情況下原命題成立

(B) 利用(A)來證明多個集合的情況

原命題等價于:運算式中任意互換位置不影響集合表達式的運算結果。

因為公式過長,網頁編輯公式不便,這裡不詳細推導,簡要提一句:将帶符号的項通過次往前移項到後面,再将帶符号的通過次往後移項移到後面,就能實現。

至此,相離集合移動自由的這一性質,得到充分論證。

6. 差交變形

證明:

故原命題得證。

令,上述命題就是,似曾相識燕歸來。

7. 差并變形:

我們來看看兩個差相加的情況,即的情況。

令、

(1) 若,原式

特别的,若,則有,前度劉郎今又來。

(2) 若與相離,且相離,原式四. 解題舉例2

某班有 36 名同學參加數學、物理、化學課外探究小組,每名同學至多參加兩個小組。已知參加數學、物理、化學小組的人數分别為26、15和13人,同時參加數學和物理小組的有 6 人,同時參加物理和化學小組的有 4 人,那麼同時參加數學和化學小組的共有多少人?

由題意,已知:全班同學總人數;參加數學、物理、化學的人數分别為、、;同時參加數學物理的、同時參加物理和化學,同時參加數理化三科的。未知:一門都未參加的人數為。

求:同時參加數學和化學小組的人數。

1. 解法一:

畫韋恩圖:

集合中的不等式解題方法(交代一段不彪悍的人生)1

學生參與課外探究小組人員分布韋恩圖

由圖有:

其中的指人數,下标是指數學,下标是指同時參加數學和物理探究小組。其餘類推。

解上式得

當有給定值時,此解法很便捷。

2. 解法二:

設班級全體同學為集合,凡報了數、理、化同學分别構成的集合、和,報數理兩門、數化兩門和理化兩門的學生分别構成集合、和人,報了數理化三門的人構成集合,一門都沒報的為。顯然上述集合隻有與其它集合一定相離。其它非空集合彼此之間相重。

再設隻報了一門數學而未報其他課程的的學生構成,隻報物理的為、隻報化學的為;報了且隻報數理兩門的學生構成集合為、數化兩門的構成集合、理化兩門的構成集合。這些集合與、構成了彼此相離的一組集合。解題過程中不再說明。

解題的思路是,以表述該集合的人數(如是指集合的學生人數),依照和集的形式構造代數方程,再聯立方程求解。

解:

聯立(1)(2)(3)得

同理:

聯立(4)(5)(6)(7)

又由(4)

由(2)

由(3)

聯立(9)(10)(11)

同理:

聯立(8)(12)(13)(14)解得

顯然,隻能取0或1,代入數據,相應的,隻能取8或9。

答:同時參加數學和化學這兩門課程的同學有8人或者9人。

這道題姜辣蒜用了兩種解法。前一種簡潔,是目前教學中大家追求的(重技巧而不重思想,深痛之),但其本質上是代數解法,再則集合數目超過4個時,韋恩圖無能為力。第二種解法是借助集合運算轉化成和集的形式後,再轉化為代數方程,雖然求解過程較長,但邏輯更嚴謹,思路也清晰,求解方法具有普遍性。隻是因為網絡公式編輯限制了公式長短,進而導緻推導表述不簡潔,很遺憾。前面采用描述法論證部分性質的時候,表述不規範,也是這個原因。

總之,數學不是數術,如果能悟到這一點,您對數學的理解,算入門了。

五. 小結1. 以為虎、以和為左右翼,利用相離集合和内自由移動的性質,化整為零,集零為整,實現現有集合性質的推導和拓展,體現了該運算體系的可行性、全面性和深入性。2. 運算形式與代數加減運算相似,親切直觀,便于理解,便于知識的傳播,尤其便于教學;便于應用。3. 用減法代替補集,解放了集合的上下标,為描述、論證集合問題提供了便利。六. 參考文獻1. 《數學分析》第三版上冊;陳紀修,於崇華,金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12月4日第4次印刷2. 《高中生“集合知識”學習困難及教學對策研究》,碩士學位論文,p65,尋煥儒,山東師範大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