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冬天
一提到老舍,人們就會想到他的京味語言。幽默簡潔,具有濃厚的北京韻味。
其實,老舍先生的這一篇小短文,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滄桑感的現實主義風格,以輕快、自然的筆調描繪了一塊冬天裡的寶地。
寫作背景老舍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 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産生了深厚的感情, 山東被他稱為“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
框架結構這篇文章層次清晰,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第一自然段,通過三處對比(與北平相比,無風聲;與倫敦相比,無重霧;與熱帶相比,無毒日)得出濟南的冬天總體特點:溫情。而“溫情”也成了這篇文章的線索。
第二部分為二到六自然段,其中第二自然段是寫濟南全景,三到五自然段寫濟南的山(分别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和城外遠山)。第六自然段寫濟南的水。
陽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蓋下的山
城外遠山
作者筆下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山,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陽光朗照下的山,給人以溫暖的感覺;薄雪覆蓋下的山顯得那麼秀氣;城外遠山像一副水墨畫,素淡雅緻!
美!
作者筆下的水,即便是在冬天,也顯得那麼溫暖,“反倒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而水藻則把終年貯蓄得綠都拿了出來,整個的成了一塊空靈的藍水晶。這裡,不僅寫出了水的暖,水的綠,還寫出了水的清。
濟南冬天的水
最後一自然段是第三部分:“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不僅結束全文,還與前文相呼應。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老舍對濟南冬天濃濃的依戀。
一切景語皆情語!
帶着情感去寫文章,文章才會有靈魂!
框架就是文章的骨骼,骨骼清奇穩健,才會引人入勝。所以寫文章之前一定要把框架列好,将骨骼支起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