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路志正,今年已經98歲了,據他透露,他的長壽秘訣就是堅持吃了40多年姜。
路先生說,他這個秘訣可是跟孔夫子學的,孔子“不撤姜食”,活了73歲,在那個年代絕對是長壽的了。可是吃姜的學問可多了,幹姜、生姜、炮姜,雖然都是姜,但是藥用功效上卻有很大的區别。
今天小妙就給大家好好說道說道,生姜、幹姜、炮姜這三種中藥應該怎麼用!
一、生姜:發散作用較強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肺、胃、脾經
功能:解表散寒、化痰止咳
主治:風寒感冒,惡寒發熱,嘔吐,痰飲咳喘,
配伍應用:
1.治療風寒感冒
四季更替,尤其是秋冬季節,最容易風邪入侵。風寒感冒者渾身發熱、頭身疼痛、鼻塞流清涕、或身體酸痛、咳嗽無痰、或咳痰稀薄、舌淡苔薄白、脈浮或浮緩。
生姜辛辣,可讓人體食用後,增加血液循環,促進身體的發熱。通過服用生姜芫荽湯或生姜蔥白湯治療,可以減緩體内寒氣。若是症狀較重者,得服用中藥湯劑治療,多與桂枝、羌活同用。《傷寒論》中也提到桂枝湯、葛根湯等可治療風寒。
2.治療肺寒咳嗽
風寒客肺指風寒引動痰飲所緻的喘咳多痰,由于寒氣影響肺的宣發與速降功能引起的咳嗽或内有痰飲。
若患者咳嗽無痰、或怕冷症狀較輕,可服生姜蘿蔔湯治療。症狀較重者可服用中藥湯劑,多與麻黃、杏仁、幹姜配伍。
3.治療虛寒胃痛
虛寒不僅會引起感冒,同樣也會影響腹部。這類胃痛在空腹時較為明顯,吃了東西之後就可以得到改善。發病時,腹痛綿綿,泛吐清水,神倦乏力。
生姜能溫胃散寒,對于症狀較輕者可服生姜紅糖水治療;《傷寒論》中記載治療胃寒疼痛小建中湯就配入了生姜,用生姜水送服理中丸、附子理中丸也會比原有的效果有所增強。
4.治療嘔吐
《金匮要略》中提到:半夏、生姜汁均善止嘔。生姜有開胃和中之功,能溫胃止嘔。
嘔吐症狀較輕者可用生姜大棗湯治療。對于嘔吐較重者可配入複方中應用,如胃寒者,加高良姜、紅豆蔻;胃熱者,加鮮蘆根、竹茹;各性嘔吐均可配入半夏應用。
二、幹姜:重在溫中性味歸經:味辛,性熱,歸脾、胃、心、肺經。
功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主治:脘腹冷痛,嘔吐瀉洩,亡陽厥逆,寒飲咳喘,寒濕痹痛。
配伍應用:
1.治療中毒性休克、急性腸胃炎
張仲景的類方中有幹姜附子湯、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赤石脂丸等8個方都是幹姜和附子合用的。大多治療少陰證,陽氣衰微、亡陽厥脫的病證,有回陽救逆的作用。
幹姜加附子用于治中毒性休克、心肌梗死、急性胃腸炎等效果很好。
2.治療寒性的腹痛和結腸炎
《本經逢源》講:“入理中湯可以治療寒性的霍亂,止大便溏瀉,如果加上人參、白術,溫中氣,有反本之功。”幹姜加人參、白術,對消化系統疾病,尤其是寒性的腹痛和結腸炎,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3.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
幹姜加黃芩、黃連适用于寒熱交錯的胃腸病。由半夏,黃連,黃芩,幹姜,甘草,大棗組成的半夏瀉心湯是代表方。現代研究證明,半夏瀉心湯有促進胃運動、調節小腸運動的功效,可以增強胃黏膜屏障作用,促進黏膜細胞再生修複作用,對于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4.溫肺化飲止咳逆
《金匮要略》治痰飲咳嗽不外小青龍湯加減,小青龍湯是溫肺化飲止咳逆的代表湯中主藥是細辛、幹姜、五味子。幹姜和細辛溫肺化飲,五味子有收斂的作用,藥材之間是相反相成的關系。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脾、胃、肝經。
功能:溫經止血,溫中止痛。
主治:脾胃虛寒,脾不統血之出血病證;虛寒性腹痛、腹瀉。
配伍應用:
1.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疼痛,嘔吐,瀉痢
炮姜性質溫和可以溫暖脾胃,能溫中止痛和止瀉,在治療時可以與厚樸和附子等中藥材搭配使用,另外炮姜對女性産後血虛也有很好治療效果,可以與當歸和桃仁一起使用。
2.治療中焦虛寒,脾胃不和,腹痛吐瀉
炮姜配以人參、白術、甘草等,以補虛散寒,健脾和中, 方如《傷寒論》理中丸(湯)。
3. 用于吐血,便血,崩漏。
炮姜有出色的止血作用,可以用于人類脾胃虛寒和多種出血性疾病的治療。單獨使用炮姜治療效果不明顯,在治療時應該加入可配側柏葉炭、艾葉炭、烏梅炭等中藥材,這樣會讓它的止血功效得到更好的發揮。
無論是生姜、幹姜、炮姜都有各自不同的藥用價值,姜雖然有很多保健和治療作用,但始終作為中草藥的一種,應理性看待,多吃不宜,适量為上。
#39健康超能團# #清風計劃#
參考資料:
[1] 《跟着仲景學用姜,幹姜、生姜别亂用》. 悅讀中醫 2020-03-25
[2] 《實用中醫 ▏生姜的臨床應用》. 中國社區醫師雜志 .2020-05-20
[3] 方文韬,詹志來,彭華勝,黃璐琦.幹姜、生姜、炮姜分化的曆史沿革與變遷[J].中國中藥雜志,2017:33-37.
[4]劉紹貴.生姜、幹姜、炮姜與良姜的不同應用[J].家庭健康:醫學科普,2020:17-1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