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石棉縣幼兒園老師組織幼兒疏散到操場,并對幼兒進行心理疏導。新華社發
四川師範大學教授趙麗娟(着綠裙者)在疫情防控志願服務中。 受訪者供圖
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西區一年級語文老師許丹在為線上教學做準備。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向雨 攝
編者按
今天,9月10日,是第三十八個教師節。疫情防控,抗震救災,這是非常時期的特殊教師節。我們看到:疫情防控,老師們拿出渾身解數,教育孩子同時不忘志願服務;地震來襲,老師們沉着應對,孩子們有序撤離。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是朋友是知己是家人,是陪伴者,是守護者,一次次全力以赴托舉起一個個小小的夢想。
紅燭永輝育桃李,丹心透豔砥砺行。這就是人民教師的本色,也是為人師者對教育的赤子情懷,還是老師們在教師節交出的最美答卷。
地震來襲·守護
總有一幕讓我們感到放心
從“紅燭”到“天使” 他們成了“守護神”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文雯
2022年9月10日,是第三十八個教師節。對甘孜州泸定縣第一中學的英語老師周婧婷來說,這也是工作13年來最特殊的一個節日。
9月5日12時52分,泸定縣發生6.8級地震。教室裡,周婧婷第一時間組織學生有序撤離。
在學校操場上,确認學生們都平安無事後,周婧婷才松了一口氣。這時她才意識到,小腿還在不住地顫抖,手心也在出汗。當晚,操場燈光亮起,周婧婷和老師們一直守着學生,在操場上坐了很久。
地震發生時,漢源縣安特國際幼兒園的孩子們剛剛開始午睡,老師們正在輪班吃飯。突然,一陣強烈的震動打破甯靜。老師們放下飯碗,三步并作兩步沖上樓梯,跑進各自班級,叫醒熟睡中的孩子們。
“護住頭,快跑!”在老師們的幫助下,孩子們第一時間把手放在頭上,護着頭部有序撤離;一些孩子還在睡夢中,老師們就抱着孩子疏散至安全區域。園内的監控視頻顯示,整個過程用時僅54秒,270名孩子全部安全。
不隻在甘孜,不隻在雅安,地震時,這樣“教科書式”的避險在全省各地出現。
在自貢市沿灘幼兒園龍湖分園,孩子們舉着小枕頭保護頭部,有序撤離到操場,428名小朋友和48名教職工全部安全轉移,用時不到2分鐘;峨眉山市苗苗幼兒園裡,僅用1分40秒,老師們就将400餘名孩子帶至安全區域;自貢市自流井區塘坎上小學,170餘名教職工緊急疏散了近4000名小學生……
“教科書式”的應對,離不開日常演練積累的經驗——
在泸定中學,為方便緊急疏散,高中部教學樓有五層,宿舍、食堂和教學樓都是圍着操場建造。
在雅安,中小學開展“地震逃生訓練營”“兒童平安生存訓練營”等活動,提高學生的防震意識。9月7日,震後第3天,石棉縣向陽小學在操場上迎來複課後的第一課——特意邀請部隊官兵來到校園,給學生們上了一節生動的地震應急避險課……
“教科書式”的應對也離不開危險時刻老師們挺身而出的勇氣——
“了不起!孩子們的守護神。”“災難給人帶來不幸,也讓人性閃閃發光。”地震來臨,盡管恐懼,但老師們的第一反應還是“救孩子”,這樣本能、專業的處置,感動了不少網友。臨危不亂、逆行而上,老師們這份溫柔的力量,也赢得了我們崇高的敬意。
9月10日也是中秋佳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周婧婷也對“團圓”有了更深地理解,“這時候最安心的,就是守在學生身邊。”
沒有鮮花沒有賀卡 收獲的是聲聲感謝……
□張超 張瑩 洛絨尼瑪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蘭珍 薛維睿
9日16時許,甘孜州泸定縣海螺溝教育園區安置點内,海螺溝中學學生楊鱗儆和10餘位同學忙得不可開交。小小的救災帳篷内裝滿了大大小小的氣球,鐵欄杆上挂起一條條彩帶,“明天就是教師節,安置點沒有鮮花,我們做氣球花送給老師們。”
學生們的感激之情,來自于這幾天老師們對他們的盡心陪伴。
地震發生後,海螺溝寄宿制小學和海螺溝中學的270餘名學生、老師被統一安置在海螺溝教育園區。“大部分學生都被接回家了,剩下的這些孩子因為家中受損、道路中斷等原因,回不了家。”海螺溝中學德育處主任楊曉軍說。
為照顧好學生的飲食起居,安置點搭建了5口大鐵鍋,确保每頓餐食可供應300人。同時,安置點的老師們也變身廚師,在籌備複課事宜的同時,拿起菜刀、鏟子,為學生們燒火做飯。“現在我們的早餐有雞蛋、牛奶,午餐一葷一素。”海螺溝中學副校長王平介紹。
快到晚飯時間,記者看到,簡易大棚内,竈堂火焰熊熊,鐵鍋熱氣騰騰,楊曉軍忙着翻炒着辣椒和臘肉。
不一會兒,學生的飯菜準備妥當。“開飯啦!”話音剛落,學生們很快前來排隊打飯。端着熱氣騰騰的飯菜,海螺溝中學九年級1班付海燕非常感激:“老師們為我們準備一日三餐,我們感到非常安心。”
而在雅安市石棉縣草科鄉中心小學安置點,下午5時許,帳篷廚房也開始熱鬧起來。“青椒肉絲、番茄蛋湯,都是學生愛吃的菜。”正在切肉的六年級語文老師羅剛介紹。
傍晚,石棉縣新民鄉中心小學集中安置點的帳篷裡亮起了燈。“謝謝老師!”“老師您辛苦了!”沒有鮮花、沒有賀卡,帳篷中,孩子們一聲聲祝福真摯樸實。
地震發生後,該校近300名學生第一時間被安置到一家選果廠避險。“這些天,家長接走了部分學生,剩下的149名學生全部集中安置在學校操場,但學校45名教職工無一人離開。”校長毛建說。
疫情防控·陪伴
總有一幕讓我們感到暖心
從“園丁”到“主播” 他們有了“新角色”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浩 李寰
9月9日20:00,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西區一年級語文老師許丹結束了網課,也結束一天的“主播”工作。
比許丹略早,19:30左右,四川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副院長趙麗娟也結束了當天的志願服務。
因為疫情原因,當前不少老師都有了新的身份——工作時間,他們在線上當“主播”,用一堂堂精彩的網課陪伴孩子們的成長;業餘時間,他們又來到疫情防控一線,以志願者身份,和社區居民一起戰疫。
讓我們一起走近有着“新角色”的教育工作者。
當“主播”
為保證教學質量使出渾身解數
9月5日,成都市中小學全面開啟線上教學。為保證在線教學質量,老師們使出了渾身解數。
“我與新同學素未謀面,想要赢得孩子們的信任,就要靠精煉、簡潔的語言和有親和力的表情。”因為面對的是一年級小朋友,許丹作了很多準備,她對着鏡子練習了好多遍,還專門挑選了一件淡綠色西服,“盡管隔着屏幕,但也要有儀式感。”
當“主播”不容易,除了要展現教師應有的精氣神,還要确保孩子們能“消化”講述的内容。為了一堂課的開場白,許丹準備了四個版本,“我要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希望說的每句話、每個字,他們都能聽得懂!”許丹說。
為減少學生使用電子産品的時間,石室天府中學附屬小學鼓勵老師們開發有聲課程,讓學生在網課期間“聽書”。二年級語文老師、教研副組長何豔當起了臨時“電台主播”——每天為孩子們錄播課文。她為同學們講《小蝌蚪找媽媽》,将小蝌蚪的“萌”、找不到媽媽時的焦慮演繹得淋漓盡緻。
無法現場教孩子體育課怎麼辦?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的教師們隔着屏幕陪孩子們鍛煉。
學校安排“大課間”,利用每天上、下午各半小時時間,引導學生做适合在家完成的鍛煉動作,如深蹲、開合跳及俯卧撐等。為确保學生鍛煉到位,學校利用“智慧體育”平台,通過手機攝像功能,捕捉學生鍛煉期間的動作。對于動作完成不規範的學生,系統還會提醒學生重新完成,督促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體育鍛煉。同時,體育老師還會根據系統的反饋,對學生進行個性化鍛煉指導。
當志願者
抗疫一線有了一群特殊身影
9月2日,由川觀新聞聯合四川省志願服務聯合會、四川青年志願者協會發起的“尋找你身邊的大美抗疫志願服務團隊和志願者”活動上線。參與活動的上千名志願者中,不少老師成為抗疫戰線上一道美麗又忙碌的風景。
“這兩天學校網課開始了,我因為負責教學、行政方面的工作,就把志願服務時間調整到晚上。”趙麗娟是最早一批加入社區志願服務隊的,她的志願服務内容主要是核酸檢測秩序維護、為70歲以上老人送物資、社區出入門核酸安全檢查等。雖然參與志願服務已超7天,現在趙麗娟依然堅持“白天教師,晚上志願者”。她說,想通過志願服務,為疫情防控添上自己的一份力。
“在關鍵時刻要‘紮得起’,守得雲開見月明。”作為西昌學院農業科學學院副教授,董華芳平時主要從事作物遺傳育種等研究。“特殊時期顯本色,急難險重看擔當”,西昌市本輪疫情發生後,董華芳組織了青年志願者隊伍,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她自己也投身于輔助核酸檢測、愛心物資發放等志願服務工作中。目前,她和學校的青年志願者一起,為超13500人次的核酸檢測做了服務。
“簡單事,重複做,一直做,就是志願者。”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都附屬中學教師黃烈鵬也是從“操場”到“疫”線,他加入了所在區域中小學教師組成的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先鋒隊,從9月1日志願服務至今,“雖然每天工作内容有變動,但不變的是我們服務的心。”
來源: 四川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