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到正月初十,基本上就達到了尾聲,從大年初一到初十,在傳統文化中,每天都是一個“節日”,并且有相對應事物,比如大家熟悉的“初七人日”。鑒于現在的人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越來越淡薄,為了更好的讓人們了解這些節日時間點和對應的祭祀事物,這裡簡單梳理了一下,找到了這樣的規律。從這個梳理中,或許能更容易記住這些春節文化。
六畜·網絡供圖
首先初一到初六,是“六畜日”,每天對應一個家畜,分别是“一日雞,二日狗,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這些其實是和“初七人”的文化都來自于“女娲造人”的傳說。據說在盤古開天地後,世間一片荒蕪,作為人文始祖的女娲,就決定創造萬物。
于是她每天造出一種生物,連續工作了七天,最後一天才造出人類。在後世人類的發展中,馴化了六畜,豐富和幫助了人類生産生活——雞司晨、狗守夜、豬飽欲、羊育養、牛耕田、馬助行。因此根據傳說,至今仍有初三豬日、初七人日等節日。
女娲劇照·影視圖片
至于人類從最早的遊牧社會到農耕社會,這裡有怎樣的變革,暫時先不談。于是有了六畜和人類的誕生,接着正月初八就是“谷日”,即“谷子的生日”。進入農耕農業社會後,人食五谷雜糧,這是人類生存下去的根本。為感念谷物對人類的作用,在先古自然萬物崇拜中的一環。所以在人日之後的初八,人類就祭祀谷物,以祈求來年的豐收。
玉皇大帝與後土皇地祇神像
到了正月初九是“天公誕”,在民間神仙信仰中為“玉皇大帝誕辰”。其實這是一樣的,因為相關神仙傳說中,玉皇大帝就是三清化身的第一位尊神,也是對“天”的尊稱;可見在正月初九其實就是對“天”的祭祀。而正月初十就是“土地誕”,至于有些地區稱為“石頭日”,這兩者是有淵源的。土地所載最厚重的莫過于山川,又山以石成;加之代表人類改造生産工具的石器時代,人對石頭的運用在社會的進程中占據了很大作用。
五嶽獨尊·網絡供圖
人對天地的敬畏,是自然崇拜的根本,也可以說是我們五千年文化底蘊的基礎。從馴化飼養家畜,到人對自身的感謝紀念;由祭祀谷物,祈求來年收成,再到對天地的感念。這形成了春節文化重要的一方面,至于以“萬物有靈、萬象有顯”而上升到對相關神仙的敬奉,這些隻能解釋成對事物的“形象化”,且不可以“迷信”而為之。說完這些,相信對正月初一到初十的節日點就明晰了——六畜為先人七日,八谷九十敬天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