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由哪些國家參與?按照神舟14号在軌6個月的工作安排,問天、夢天實驗艙将先後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基本完成天宮空間站(中國空間站)的建造任務這将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空間站,預計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國際空間站由哪些國家參與?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按照神舟14号在軌6個月的工作安排,問天、夢天實驗艙将先後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基本完成天宮空間站(中國空間站)的建造任務。這将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空間站,預計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
除了天宮空間站,目前在軌運行的大型空間站是國際空間站(ISS)。原本,這座空間站的名字是“阿爾法(Alpha)空間站”。我們知道,在希臘字母表中,阿爾法是第一個字母。
俄羅斯強烈反對這個名字,因為在此之前,蘇聯、俄羅斯先後成功地運行過8個空間站。所以,才改成如今的名字。
自從1998年11月服役後,國際空間站确實顯得非常“國際化”。截至2021年9月,國際空間站已經接待了244位航天員或太空旅客。其中,美國有152人,俄羅斯有48人,另有來自日本、加拿大、意大利、法國等18個國家的航天員。
那麼,如果從所有權的角度來看,國際空間站到底屬于哪個國家呢?
兩個軌道段整體上,國際空間站分為兩個軌道段,即俄羅斯軌道段(ROS)和美國軌道段(USOS)。前者由俄羅斯負責運營,一共有6個艙段;後者由美國和其他國家運營,一共有10個艙段。
在美國軌道段,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76.6%的服務,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提供12.8%,歐洲航天局(ESA)提供8.3%,加拿大航天局(ESA)提供2.3%。
從作用上來說,俄羅斯軌道段負責整個空間站的引導、導航,以及軌道調整和姿态調整,相當于是一艘輪船的駕駛艙和動力系統。
另外,自從美國的航天飛機退役後,運送宇航員的任務主要依靠俄羅斯的聯盟号飛船,貨物運輸主要依靠俄羅斯的進步号飛船,這些任務都需要依靠俄羅斯的軌道段。
相較之下,太陽能電池闆主要集中在美國軌道段。因此,後者的作用主要是為整個國際空間站提供電力能源。
屬于誰?雖然,國際空間站分為俄羅斯軌道段和美國軌道段,但其實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誰也離不開誰。無論缺少了誰,這個重達420噸的巨型人造衛星,都将失去控制,沒有辦法繼續運營。
更為重要的是,國際空間站的建造、維護和運營需要耗費巨額的資金,這絕對不是某一個國家能夠負擔的。根據維基百科的數據,國際空間站是人類曆史上,價格最昂貴的物品,花費了各國超過1500億美元的預算(2010年數據)。
其中,美國花了約1300億美元,是花費最多的國家。此外,俄羅斯花了約120億美元,歐洲和日本各花了約50億美元,加拿大花了約20億美元。
因此,國際空間站是這些國家共同擁有的,并不屬于某一個特定的國家。當然,美國和俄羅斯占有絕對的主導權,任何重大的事項和任務,都需要經過這兩個國家的同意。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壽命是10~15年,早就應該退役了。但是,美國和俄羅斯一次次地推遲了退役時間。最新的說法是,俄羅斯希望将其運營到2028年,美國則希望運營到2031年。
到那個時候,我國的天宮号空間站,很有可能将是唯一在軌運行的大型空間站。希望中國的空間站也能擁有一個很長的使用壽命,為我們解開更多的深空奧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