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我們必須在未來25年,在我們有生之年,把印度變成一個發達國家。”在8月15日慶祝獨立75周年紀念日之際,印度總理莫迪在新德裡紅堡發表演說,向國民描述了這樣一個“印度夢”。2047年,适逢印度獨立100周年,印度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對這個問題,印度輿論和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一些印度民衆都顯得很冷靜。對于認為政府總是“畫大餅”或大選前總會有各種政治口号的印度人來說,“印度獨立百年時成為發達國家”這一目标是“富有彈性的目标”;對于目前不到30歲的印度年輕人來說,又沒有理由不相信通過自己的奮鬥在25年後“事業有成”,見證印度“趕德超日”,但他們覺得政府的具體措施還不那麼令人信服。盡管被西方看好,但還是有印度學者幾年前著書立說,稱“印度的增長故事并沒有講好”,而未來25年,印度新的增長故事又将會如何呈現呢?
“富有彈性的目标”和 “競選中的慷慨陳詞”
連日來,印度媒體對“印度25年後成為發達國家”這一目标能否實現還沒有太多的讨論。在《今日印度》一篇題為《25年内印度必須成為發達國家:總理莫迪在獨立日演講中為印度未來十年奠定了基礎》的報道後面,名為“格林”的印度網民留言稱,這是一個“富有彈性的目标”。
就如何看莫迪總理提出的“印度獨立百年時成為發達國家”的目标,《環球時報》記者采訪了幾位印度朋友,總的來說,他們認為如何實現這一目标,目前政府還缺少讓人信服的具體措施。一位28歲、研究生畢業後在通信領域工作的印度年輕人表示:“25年後我已經53歲,我學的是工商管理專業,我想那時候我已事業有成。”一位40歲左右、從事社會科學研究并多次來過中國的印度高校教授表示,莫迪在古吉拉特邦執政的時候就喜歡借鑒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經驗,印度人還把該邦比作“印度的廣東”。此番獨立日講話,莫迪提出的宏偉目标有點像給印度人民描述了一個“印度夢”,但這多少有些像印度各級領導人在競選中的慷慨陳詞。他認為,印度國内最需要做的是,仔細分析和探讨需要保持多高的經濟增長率以及如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實現這一目标。
談及印度政府近年來已經或正在采取的改革和發展措施,印度普通民衆比較認可的是莫迪政府成功推動稅改法案的實施,實現全國統一稅制。與之相對應,他們認為印度當前和未來遇到的主要問題之一也涉及“統一”。印度從來都不是一個完全的中央集權國家,相對松散的聯盟、各不相同的語言、中央和地方多黨執政、派别林立、腐敗滋生……所有這些其實都彼此相關聯,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一位50歲的印度小企業主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印度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和隐患是種姓之間的矛盾,以及日益拉大的貧富差距,這些都将加劇本就嚴重的社會矛盾。”
出生于1950年9月17日的莫迪在演講中為印度設定了獨立百年時的國家發展目标,但他并沒有為未來25年如何使印度成為發達國家的願景提供太多的細節規劃。莫迪提到的支持國内電力、國防和數字技術發展等内容還不足以支撐印度成為發達國家的政策取向。正如德裡大學客座教授阿西所言,25年後印度成為發達國家的目标是否一定能實現,還要看到時候發達國家的具體定義是什麼,應該是具有印度特色的“特殊的發達國家”。阿西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印度自2017年後取消了五年計劃,而是由莫迪政府根據印度實際情況确定發展戰略目标。阿西說,他知道中國“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标舉世矚目,而以前印度政府并沒有類似的“百年目标”,這次莫迪提出獨立百年時的奮鬥目标自然也會引起國際上的關注。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8月16日援引英國《泰晤士報》的報道稱,印度要成為發達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印度今年的經濟增長預計為7%以上,可以說是主要經濟體中增速最快的之一。但按人均國内生産總值衡量,印度在全球的排名僅為第 144 位。截至 2020 年,印度工人的平均工資為每年1935 美元。盡管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估算到 2027 年這一數字将升至 3769 美元,但印度仍被歸類為“中低收入”國家,而中國已成為“中高收入”國家。俄媒還分析說,盡管目前印度失業率居高不下,并被指責為取悅大多數印度教徒而引發國内緊張局勢,但現任總理所在的執政黨還是可能會成為即将到來的 2024年大選中的獲勝者。
5萬億目标和人均2000多美元的現實
紅堡多次見證了莫迪執政以來提出有關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标。2016年,莫迪曾在那裡表示要在幾年内将農民收入翻一番;2018年,他提出印度要在2025年實現國内生産總值(GDP)5萬億美元的目标。但這兩個目标都還沒有實現。對印度來說,想要“趕德超日”,甚至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目标并不現實。根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2021/2022财年數據顯示,印度國内生産總值為3.2萬億美元,人均國内生産總值為2280美元。一些歐美媒體強調,目前世界銀行把印度劃歸為中低收入國家,即人均國内生産總值介于1086美元到4255美元之間。
印度要成為發達國家的口号和夢想并不是莫迪的創造。20年前,印度人民黨的創始人、時任總理瓦傑帕伊在2002年的獨立日演講中表示,印度要在2020年邁入發達國家行列。在随後的印度“十五”計劃(2002~2007年)期間,印度政府加速國有企業私有化,實行包括農産品在内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銷售自由化,同時改善投資環境,對政府機構進行精簡,憑借着年均經濟增長7.8%的速度,印度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随後的“十一五”(2007~2012年)和“十二五”(2012年~2017)期間,印度計劃委員會也都有雄心勃勃的發展目标。
2015年1月,即使有來自反對黨的壓力,但莫迪政府還是正式撤銷已有65年曆史、負責編制印度五年計劃的計劃委員會。為适應市場經濟需要,莫迪政府還成立了印度國家轉型委員會。《環球時報》記者曾專門研究和探訪過印度國家轉型委員會,了解到印度總理辦公室通知該機構負責準備印度十五年展望、七年戰略和三年行動議程。2017年該機構曾在一份文件中67次提到中國,建議印度政府借鑒中國的經驗,希望通過轉型讓印度在未來3年實現超過8%的年經濟增長預期,為以後的減貧奠定基礎。
莫迪提出的目标确實可以從此前的一些規劃中追尋到蛛絲馬迹。比如由印度國家轉型委員會起草、印度财政部2017年公布的《三年行動議程》共分7個部分,規劃了農業轉型綱領,并聚焦城市化和地區均衡發展。議程還建議采取多項措施打擊腐敗、改革公務員和選舉制度、改革司法制度、精簡人力資源、廣泛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提高效率、構建包容社會、消除各社會群體隔閡和歧視。總體來看,《三年行動議程》是仿效中國設立大規模經濟特區、推動城市化步伐、發展具備全球競争力的制造業、由出口導向戰略轉向出口替代戰略等。
據《印度快報》8月7日報道,莫迪日前還主持了印度國家轉型委員會的第七屆理事會會議,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首次舉行的線下會議。莫迪在會上表示:“增加對商品及服務稅的征收工作需要中央和各邦的集體行動。這對于加強印度的經濟地位,特别是成為一個5萬億美元的經濟體至關重要。”
普華永道等一些國際機構的評估報告認為,到2050年,印度是發展中國家中最被看好的國家。美國高盛公司2011年發表的《邁向2050年》報告也預測,21世紀上半葉,印度有望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按照疫情前的預測,印度2030年前後很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這是基于2030年前印度經濟年均增長6%-7%的速度預測。2030年後印度經濟體量上來,增速放緩,預計2030年至2050年年均增速在4%-6%,2050年可能達到或接近美國2020年的水平。到21世紀中葉,印度人均國内生産總值可能會超過1萬美元,相當于中國2020年的水平。不過,即使這樣,印度經濟仍然處于發展中國家行列。
“五個決心”和非理性民粹主義決策
“莫迪要用‘五個決心’讓印度25年後成為發達國家。”《印度論壇報》這樣報道說。“25年後成為發達國家”是莫迪在演講中提到的“五個決心”的第一點,其次為“擺脫殖民心态”“為印度的傳統和遺産感到自豪”“建立統一和團結的印度”以及“強調公民義務”。複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五個決心”是莫迪執政理念的體現,體現出莫迪試圖對印度國家與社會進行重塑的雄心——除了要建設發達國家,還呼籲人們要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甚至稱“印度是民主之母”,言外之意是批評美西方對莫迪的國家治理方式和人權問題指手畫腳。林民旺認為,莫迪呼籲建立統一和團結的印度,而不是像過去印度領導人那樣以強調印度多元化為榮,他更強調公民的義務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将個人權利放在首位。
不過,印度學者普迦·梅赫拉在其《失去的十年(2008-2018):印度的增長故事如何演變成沒有故事的增長》中這樣寫道:1991年以來,印度已經有兩個連任的政府——辛格和莫迪,但在他們執政期間,印度加起來也失去了10多年的曆史發展機遇,前者的官員腐敗阻礙了經濟改革,後者的非理性民粹主義決策也損害了經濟的發展。
5年前,印度工商聯合會一位經濟事務高級主管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印度是處于經濟起飛和崛起的臨界點。但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就在2017 年,印度近13億人口中約有60%的人每天的生活費不足3.1美元。一些國際輿論近期特别關注的是,莫迪執政以來,印度近兩億的穆斯林人口被逐漸邊緣化。
今年5月,俄高等經濟大學世界經濟與世界政治學院在線舉行了一場研讨會,該學院教授謝爾蓋·盧涅夫做了題為《印度作為一個大國》的演講。盧涅夫從經濟、政治、軍事、文化、人口等幾個角度分析說:首先,印度經濟正在追趕英國,在後疫情時代還會繼續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速;印度通常被認為是“最民主的亞洲國家之一”,其政治制度被西方認為很接近;印度軍事預算高,在武器進口方面名列前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俄羅斯提供的;在莫迪的領導下,印度政府還意識到要發展“軟實力”;作為一個大國,印度有過多的貧困人口,這樣的社會經濟指标也讓印度受人诟病。俄羅斯學者這樣總結說,印度的弱點是其發展“常受到内部的質疑,而對西方的認可又過于期待”。從對外政策上來說,莫迪的“印度夢”也離不開平衡同其他大國的關系,特别是與中國和美國的關系。
美國經濟和投資咨詢領域的著名專家加裡·希林認為,印度相對于中國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人口增長。一些外媒以此猜測,“印度何時在經濟上能超越中國”,而答案是,印度要接近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必須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一些英國媒體也分析說,雖然印度自1947年脫離英國獨立以來經曆了巨大轉變,但印度要成為發達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