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現在跳繩已經正式成為中小學必考項目之一了,很多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可謂是“一點信心”都沒有。都說跳繩是當代父母的一大酷刑,這話一點兒也不假。以前還覺得“跳繩有啥難得”,真到了自己才明白:真是讓人腦殼疼。
以一年級小學生為例,男生一分鐘跳繩滿分标準為109個,女生為117個,達到滿分标準後,每多跳2個即可獲得附加分1分,附加分累計最多20分。在一向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今天,跳得好,俨然成為了“升學利器”。
你的孩子是否出現過這些問題?
1、跳繩時雙腳落地聲音太大,恨不得在地上砸出一大坑;
可能原因:全腳掌落地。
解決辦法:雙腿并攏,落地時前腳掌着地。
2、跳得太高,跳幾次就累得不行;
可能原因:屈膝過大,發力過猛。
解決辦法:微屈膝,輕點地。
3、雙手甩動繩子時總是絆到腳;
可能原因:繩過長或過短,手腳配合不一緻。
解決辦法:調整繩長度到合适位置,手發力略先于腳。
4、根本就甩不起跳繩;
可能原因:上肢力量太差。
解決辦法:四肢攀爬、蜘蛛爬,訓練四肢力量。
1.繩長有秘密
很多孩子拉繩子到腰部左右就差不多了。但是不同的體型,繩長也有所不同。身材特别高的,或者偏胖、身體協調性較弱的孩子,建議将繩子長度調長一點,這樣可以減少卡繩的機會。腳踩在繩子中間,雙手持繩柄的位置大概在心髒左右即可。
2.繩重有講究
現在繩子的種類五花八門,珠結繩、負重繩、膠繩等等,很多家長購買時比較随意。如果孩子習慣了一種繩子的重量,考試時突然換了一種繩子,在跳繩過程中難免會不适應,影響正常發揮。也就是大家經常疑惑的“為什麼在家跳得好好的,一到考試就頻頻出錯”的原因。
3.搖繩有方法
不少孩子起跳時都會卡繩,然後又要重新調整,造成時間上的浪費。很多家長把這個歸于跳得不夠高的關系,讓孩子不斷跳高一點。雙腳跳高雖然能過繩,但是對膝蓋磨損加劇,也會造成體力的浪費。
其實大家都忽略了手腕,這個才是大部分孩子起跳卡繩的主因。起跳時應該先手腕搖繩,然後雙腳起跳。但是很多孩子搞錯順序,雙腳先起跳,手腕才動,這樣繩子自然過不去。
3.訓練有頻率
每次訓練總的時間不要低于20分鐘,這20分鐘是糾錯,改正,練習最好的時間。時間長了,不管從孩子的耐心還是體能來說都有改善。建議每天都去活動活動,最差也就兩天練一次,所謂趁熱打鐵,不要學會了一點就不學了,時間長了,全忘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