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寫春聯 福字

寫春聯 福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5 15:22:07

寫春聯 福字(年俗之春聯福字)1

辛醜牛年的春聯,相信大家已經貼上了。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春聯、福字的二三事。

一、春聯的起源

咱們先說一說春聯的起源,春聯呢,有的地方叫“春貼”,有的地方叫“門對”。

關于春聯的起源,有兩個傳說:一說源于桃符,一說源于春貼。

(一)春聯源于桃符

為什麼有這麼個說法呢?根據清代《燕京時歲記》裡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

有的朋友會問,什麼是桃符呢?

想必大家應該都記得王安石有這麼一首詩,《元日》,裡面有一句,叫“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裡所說的新桃舊符,就是桃符了。王安石是北宋時候的人,過年的時候,把門上的桃符換掉,看來在那個時候已經是很普遍的民俗了。

那麼這個桃符到底什麼樣兒呢?

提起這桃符,大家别想歪了,這裡說的不是道士捉妖的法器,雖然有一定的關系,因為古人覺得啊,這個桃木是可以辟邪的,所以道士也用桃木劍。

根據《後漢書·禮儀志》記載:

“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戶。”

仲夏之月,桃木之上以五色書文作為門飾用以辟邪。桃木闆兩塊,各寫兩個字,大家可以看看認不認得。

寫春聯 福字(年俗之春聯福字)2

左邊的念“郁壘”,右邊的念“神荼”。

看着有點兒眼暈啊,這個字兒跟平時念起來也不太一樣,為什麼呢?

因為這兩個神的名字,是什麼神呢?

換個說法,大家就都清楚了,門神。說起門神大家又會問,嗯?門神不是鐘馗?不是秦叔寶,尉遲恭?不是薛仁貴、蓋蘇文麼?

上面說的都是門神,但是要說資格,還是神荼shenshu、郁壘yulv這一對兒資格老。

漢代王充《論衡·訂鬼》雲:“《山海經》又曰: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裡,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食虎。于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郁壘與虎,懸葦索以禦兇魅。”

大家可以看下這段材料啊,《山海經》記載,說滄海之上,有這麼一座山,山上有棵大桃樹,這個桃樹非常大,枝幹綿延三千裡。在這棵桃樹的東北,有這麼一個門,這個門裡面,有一個鬼魂生活的鬼域世界。在桃樹的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清晨雞鳴之時,出去遊蕩的鬼魂一定要趕回鬼域。這山上有個兩個神人,就是這個神荼和郁壘,他們是這個鬼蜮世界的看門人,負責檢查和統領所有的鬼怪,如果有鬼魂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就用葦索捆起來,喂老虎。于是黃帝,就是三皇五帝裡面的那個黃帝——跟蚩尤大戰的那個,炎黃的黃,就訂制禮儀,按時驅鬼,怎麼驅呢,就是刻個桃木人,做成神荼、郁壘的形象,還有老虎,懸挂葦草編成的繩索,防禦鬼怪。所以後世的門神裡也有用雞和老虎的形象的。

有的朋友看現在版本的《山海經》,發現找不到這段,隻有《大荒西經》有“有槃(pan)木千裡”語,疑即“屈蟠三千裡”之“大桃木”之屬。

(二) 春聯的另外也一個起源——春貼

說起來,春帖這個詞兒,也挺陌生。春帖和春餅有什麼關系?其實是沒什麼關系的。

春帖聽起來有點兒陌生,實際上這個東西咱們最熟悉不過了,就是剪紙、窗花、年畫之類的東西。

春帖子最早的源頭可以上溯到西晉,大約是在每年的立春日,用彩紙剪個小燕子的形狀,戴在女性的頭上做飾品,上面還寫有“宜春”兩個字。

隋代的《玉燭寶典》這樣記載:

立春多在此月之初,俗間悉剪彩為燕子,置之檐楹,以戴,帖宜春之字。

這說明隋代時春帖已經移到了房屋的檐楹之上。

我們剛才說過在桃符上畫神像最後演變成了門神,而書寫“神荼、郁壘”文字,又成為後世春聯的一個源頭;而書寫“宜春”兩個字,則成了後世春聯的更重要的源頭。

(三) 最早的春聯

不管是桃符還是春貼,春聯的起源都内涵了辟邪祈福的意味。

以上我們了解了春聯的起源,但現在咱們說的都不是春聯,畢竟按照咱們慣常的認知,春聯都是個對聯,一左一右。不是桃符,不是門神,也不是什麼窗花。

這個時候我們就好奇,最早的春聯是什麼人寫的呢呢?

根據《宋史·蜀世家》記載:

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闆,“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号長春’”。

這個孟昶是個什麼人呢?

後蜀(934年~966年),又稱孟蜀,是五代十國之一,孟知祥所建立的政權,定都成都。這個後蜀二世而終,開國皇帝孟知祥,末代皇帝就是這個孟昶。

大家知道五代十國的時候還是很混亂的,這個孟知祥跟後唐莊宗李存勖是親戚,中央政變,他當時任西川節度副使。中原大亂結束之後,新即位的後唐明宗李嗣源授他為西川節度使,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又封孟知祥為蜀王,次年孟知祥在成都建國稱帝,史稱後蜀。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發兵攻伐後蜀,次年(965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被抓走後過了七天就去世了。

趙匡胤對孟昶有個評價:“汝以七寶飾此,當以何器貯食?所為如是,不亡何待!(《宋史·太祖本紀》

意思是說,用各種各樣的寶石來裝飾溺器,也就是夜壺,用什麼來裝糧食呢?

趙匡胤滅後蜀後,評價孟昶:你這個皇帝當得太貪圖享樂了,不注意治理國家。實際上,客觀的評價一下孟昶,這個人還算是頗能勵精圖治的,境内很少發生戰争,是五代時期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地區,維持了30多年的安甯和平。

當我們翻開這段故事的時候,會發現很多細節很有意思,值得玩味。

宋太祖已發兵攻打後蜀之時正值過年的時候。後蜀國君孟昶做夢也想不到:他在正月裡就會投降被俘,而押送到北宋都城七天後就死了。除夕那天,他興緻還很高,或者自己寫,或者大臣辛寅遜題寫或下令題寫出了史上第一副對聯。

關于這個對聯到底是孟昶寫的,還是辛寅遜寫的,這個事兒吵不清楚。前面的那個材料咱們看到是說“以其非工”就是說寫的不夠好,所以自己寫。但是也有别的材料,比如這個《蜀梼杌》(tao wu)裡面的記載:蜀未亡前一年歲除日,(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符闆于寝門,以其詞工,昶命筆自題雲:“新年納馀慶,嘉節賀長春。”蜀平,朝廷以呂馀慶知成都,長春乃太祖誕聖節名也,其符合如此。

這裡就說是“以其辭工”,也就是說,因為這個大臣辛寅遜,寫的好,所以讓他寫的。

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有意思的事兒,孟昶亡國了,被抓走,死了。新派來的成都知府,叫呂餘慶,而趙匡胤的生日,叫長春節。

還記得那個對聯嗎?新年納餘慶,佳節賀長春。仔細一琢磨,真是說啥是啥,怕啥來啥,不太吉利,這也成了曆史上有名的聯谶。

對了,說說那個大臣,辛寅遜歸順了宋朝,到北宋當官,趙匡胤喜歡遊獵什麼的,他還是上奏勸不要玩物喪志,活了90多歲,善終。

所以,“中國最早春聯作者”到底是孟昶還是辛寅遜呢?這個各有各的說法,但這個事兒發生在五代十國的時候基本是穩了。

(四)春聯的全盛時期

這個時候咱們所說的對聯,還叫桃符,咱們前面也說了北宋王安石的那首詩“總把新桃換舊符”,那什麼時候被正式稱為對聯呢?

我們看一段清代文人陳尚古雲瞻的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前勿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出觀。”

關于這個事兒民間還有些傳說故事。說是朱元璋過年的時候微服出巡,看着滿街滿戶都貼着對聯,就很高興,結果發現有一戶沒貼。這家人是屠戶,殺豬的,文化水平不高,寫不出來。于是朱元璋大筆一揮給寫了這麼個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

雖然後來紀曉岚說這個陳尚古寫的東西可參考的價值不大,這事兒做不得準。但是我們大緻可以判斷,“桃符”真正被稱為“春聯”是在明代。

為什麼春聯在明代進入全盛時期呢?其中有深刻的文化和經濟原因。

原因呢與明代科舉考八股文有非常大的關系。

八股文有八個部分: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後四部分各有兩股共八股,需用排比對偶句,而且要平仄對仗。科舉作為國家取仕選才之法,導向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甚至明代的兒童教材《幼學瓊林》的寫法都是。此處摘取“歲時”的部分,供大家體會:

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

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靈辰。元日獻君以椒花頌,為祝遐齡;元日飲人以屠蘇酒,可除疠疫。新歲曰王春,去年曰客歲。火樹銀花合,指元宵燈火之輝煌;星橋鐵鎖開,謂元夕金吾之不禁。

但是,大家知道,科舉每三年一科,每科隻取300人左右。300人相較于全天下的讀書人實在是太少了,考中的概率就跟今天買中大獎差不多。但又不太一樣,買,花錢,買号,看中不中,這件事兒其實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成本。但是科舉可就不是了,四書五經六藝,打小學好些年,終于學得差不多了,去考,結果沒考上。那靠什麼生活呢?咱們總不能大學畢業,問什麼專業的,說買專業,是吧。沒能邁過科舉門檻兒的大多數也是要生活的,而替人寫字取名寫春聯這些自小練就的基本功,就成為重要的謀生技能。這在客觀上推動春聯走進千家萬戶。

再者,明代的時候造紙技術也得到了發展,生産力進步,大家可以很方便得到紅色的紙張用來制作春聯。

(五)清代的春聯

清朝入關之後,為了促進滿漢和諧發展,保留并沿用了很多漢人的習俗,春聯便是其一。

但是也有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清代皇宮宗室用的春聯,不是紅色的,而是白色的。還有,咱們現在都是貼上,等着換,或者自然脫落,那個時候是可以重複使用的。今年過年我挂出來,過完了年我收起來,明年我再拿出來挂。

滿人入關之前,在白山黑水之間遊獵為生,遊獵時,大紅等色彩豔麗的服裝更容易暴露而引來野獸的攻擊。相對來說,白色的衣服與雪的顔色相近,在冰天雪地裡更容易隐藏,也更為安全。長此以往便形成了滿人“賤紅尚白”的傳統。因此,清代的春聯是寫在白紙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皇宮、王府裡的春聯并非純白,而是在上下左右鑲有紅色、藍色的兩條窄邊,紅内藍外。寫春聯的白紙也是皇室宗親專用品,“非宗室者不得擅用”。

《養吉齋叢錄》記載:每年十二月下旬,宮廷裡就開始懸挂春聯和門神,到了正月下旬撤除,存放在南池子大街的門神庫裡,下一年經過整修還能繼續使用。這與普通老百姓一副春聯貼一年來年再換“新符”的習俗也很不一樣。

目前,沈陽故宮故宮博物院還保存着一副光緒年間的皇家對聯,春節期間也會在大清門懸挂白色春聯,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麗正凝祥境引琅環開積秀熙韶荟景曜連奎璧啟當陽

寫春聯 福字(年俗之春聯福字)3

二、春聯的特點

春聯分上下聯,上聲、去聲及入聲為上聯,平聲為下聯。簡單來說,一聲二聲是平聲,三聲四聲是仄聲。

如我們熟悉的“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之外,大家覺得上面兩幅對聯還有哪些特點啊?

最明顯的便是字數相等。如果在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上下兩聯對應的字詞的詞性是一緻的,”天”對“春”,“增”對“滿”,“歲月”對“乾坤”,“人”對“福”,“壽”對“門”,每一對的詞性都是一緻的,都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拆解一下上例中的第二副對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上下兩聯均為兩個主謂賓結構短句,“增歲月”與“滿乾坤”、“增壽”與“滿門”均為動賓結構。春聯的第二大特點便是對應語句的語法結構相同。

所以五言在聲調上隻要符合了“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這兩種模式,七言在聲調上隻要符合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兩個模式,就很完美了。若是不太熟悉這套格律形式,有一個最低的底線,就是上聯的結尾要用仄聲,下聯的結尾要用平聲。

春聯在遣詞造句上的嚴苛要求也是其魅力之所在。即使在如此苛刻的規則之下,我們的先人還是創作出了這些流傳千古、朗朗上口的春聯,其語言造詣之深,今人實難望其項背。

春聯的創作講究對仗工整,尺寸大小則要求協調大方。所謂協調主要是指春聯與門戶要相協調,一般家裡貼的春聯的寬度以15~20cm為宜,左右上下亦流出寬裕的空間。

各地貼春聯的時間也因習俗不同而各有差異。有些地方“二十八,貼花花”,也有些地方“二十九,貼倒酉(意即貼春聯)”。貼春聯的時間雖然不一而足,上聯的位置則有一定之規。

傳統貼春聯的方法為,面對大門,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橫批文字的書寫為從右向左。這是由古代從右向左的豎寫的書寫格式決定的。解放之後,我們的書寫格式由豎寫變為橫寫,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批也可以從左向右書寫。這是為了配合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這裡教大家一個簡便的判斷方法,以橫批判斷上聯的位置:如果橫批的書寫是從右到左,上聯便要貼在右邊;反之,上聯則應該貼在左邊。

三、福字

寫春聯 福字(年俗之春聯福字)4

春聯之外,春節還會貼“福”字,民間有“福”字倒着貼的習俗,取福到了之意。實際上,古時隻有在水缸和垃圾箱上才會倒貼“福”字,其他地方尤其是大門上的“福”字是不能倒貼的。不隻如此,前面咱們看到的康熙帝所寫的福字,有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壽的意思,是萬萬不能倒貼的。

康熙禦筆的這個“福”字,蘊含着無窮奧妙和無限祝福。其字形窄而狹長,民間稱之“長瘦(壽)福”。此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蘭亭序》中“壽”字的寫法,成為現存曆代墨寶中惟一把福、壽寫在一起的福字,被民間稱為“福中有壽,福壽雙全”。更讓人叫絕的是,此福與民間被稱作“衣祿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其間包括了多個漢字。右上角的筆畫像“多”,下邊為“田”,左半邊似“子”和“才”字,右半邊又像“壽”字,整個福字可分解為“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五福合一的福字。其中的“田”字尚未封口,因此是鴻福無邊、無邊之福。

四、春聯怎麼摘

春聯貼上了,要不要摘呢?各地的差異就更大了。依照各地的風俗,大緻可以分為三類:整年說、過節說和自然脫落說。

整年說認為春聯寓意喜慶吉祥,舊春聯需等到來年貼春聯之時才能摘除,意寓辭舊迎新。如在此之前,舊春聯出現破損,需及時修補。

過節說認為貼春聯的初衷是驅趕“年獸”,待“年”過完之後便可摘除。

自然脫落說認為春聯貼上之後就順其自然,任其經曆風雨自然脫落,或經曆風吹雨打破爛不堪後直接摘掉。

我們常說:願望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春聯的内容也會随着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每一個時代的春聯都是那一代人的集體願望。2007年春晚公布的春聯中有一副是:黨心、民心、萬衆一心,科學發展春風起;國運、家運、宏圖大運,社會和諧旭日升。2015年春晚公布的春聯則有:拍蠅打虎獵狐,人民點贊;馬去羊來燕舞,華夏開春。春聯不止是春節喜慶氣氛的添頭,更是家家戶戶對新一年的美好願望的具象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