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一人白首擇一居終老出自哪裡?如果我們工作、學習甚至居住的周圍是窮山惡水的環境,事事不如意時,大多數人都會用句“心安處是吾鄉”來安慰自己的遭遇,那你知道這句話出自誰之口嗎?很多人會說是蘇轼,對這句話确實是出自蘇轼的《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但這句話的原創卻不是蘇轼,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遇一人白首擇一居終老出自哪裡?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如果我們工作、學習甚至居住的周圍是窮山惡水的環境,事事不如意時,大多數人都會用句“心安處是吾鄉”來安慰自己的遭遇,那你知道這句話出自誰之口嗎?很多人會說是蘇轼,對這句話确實是出自蘇轼的《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但這句話的原創卻不是蘇轼!
《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原有的詞名為《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從詞名看,蘇轼這首詞是贈與一名叫寓娘的女子,她是王定國的侍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歌妓。王定國又是何人?他便是詞中的琢玉郎,王定國曾經拜在蘇轼門下和蘇轼學文,因受烏台詩案的牽連,貶谪至地處嶺南之地的賓州,王定國也是蘇轼朋友中受他牽連最大的。
被貶三年後,王定國北歸京都,途徑黃州與蘇轼見面!蘇轼見到王定國後,比較吃驚,因為被貶到瘴氣橫生的嶺南的人要麼葬身嶺南,要麼亦病亦死毫無生機,但王定國确是“萬裡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蘇轼十分不解問道:“廣南風土,應是不好?”,但随王定國毅然赴嶺南的歌妓寓娘卻從容地答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于是蘇轼恍然大悟,那顆被“蝸角虛名,蠅頭小利”羁絆住的心得到了解脫,也找到了自己苦苦追尋的心安之處。剛被貶居黃州的蘇轼的生活狀态,我們從“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的郁郁落寞,也有過“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的悲歎無奈中可以看出蘇轼有點心灰意冷。但正是這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幫助蘇轼完成了他黃州時期複雜而艱難的心境的轉變,而這一心境的轉變曆程,貫穿于他整個黃州創作之中:從失落、無奈到說服自己,再逐漸趨于随緣自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