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引導家長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

如何引導家長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11:48:08

如何引導家長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很多父母,苦惱孩子受挫力差,做事三分鐘熱度,一遇困難就放棄,無法堅持比如:,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如何引導家長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引導家長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一遇到困難就抱怨)1

如何引導家長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

很多父母,苦惱孩子受挫力差,做事三分鐘熱度,一遇困難就放棄,無法堅持。比如:

拼圖拼不好,就煩躁發脾氣,甩手不做了;

寫作業遇到不會的,不思考,直接求助父母;

練鋼琴,興趣過後,就不想練習,直接放棄;

……

為何一遇到困難孩子就退縮放棄,而不是迎難而上呢?如何培養做事有熱情,有毅力的孩子呢?

也許,我們能從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做的三項研究中找到答案。

01.

賓大通過一個曆經三十多年的研究,發現在挫折與困難面前,決定一個人成敗與否的關鍵在于其抗挫力,也就是一個人應對挫折,以及從挫折中複原的能力。

孩子一生不可能順風順水,不遇任何挫折。正如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說:“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于對待挫折的态度。”

因此,為人父母,無需如“直升機”抑或“掃雪機”一般,時時關注孩子,處處幫他清除障礙,而應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挫折,從而提高抗挫力。

研究表明,當孩子陷入困境,父母的關注點應該是情緒,而非事件。

比如,孩子因拼圖不成功而發脾氣,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幫他厘清當下的情緒是沮喪、失望,還是生氣、憤怒……教孩子認識負面情緒,就是試圖在源頭上解決這個問題。

接着,父母不是試圖消除這些負面情緒,而是表達理解和接納。父母眼中不重要抑或簡單的事,對孩子而言也許恰是重要或困難的。同理,相比安慰、質疑、指責,理解和接納更容易讓孩子恢複平靜。

最後,父母可以通過搭“腳手架”的方式,幫助孩子一步步完成任務。比如和孩子一起拆解任務,降低難度,讓孩子循序漸進,步步深入,最終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能力和信心,都得到了提升。而能力和信心,則是抗挫力的兩個重要支柱。

02.

賓大網紅教授安傑拉·達克沃思在其暢銷書《堅毅》中指出:“遇到挫折,能否堅持不懈,堅毅力比智商、情商、自控力更關鍵。”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堅毅力呢?

安傑拉教授認為:是否有堅毅力,關鍵是找到一個“對”的興趣。父母可以讓孩子嘗試各種愛好,但是不應同意他們很快放棄。隻有孩子經曆了無聊,也選擇了堅持,仍然不認為這是“對”的興趣,才可放棄。

培養堅毅力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目标感。

大家熟悉的泥水匠的故事中,三個泥水匠,被問及“在做什麼”的問題。第一個回答“砌磚”,第二個說“蓋一座教堂”,第三個則是“建造上帝之屋”。十年後,第一個失業,第二個依然是泥水匠,而第三個卻成了一名優秀的建築師。

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增大所做事情的價值,将其同為他人、為社會做貢獻的目标相結合。一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孩子,一定比學習僅為謀得一份好工作的孩子,更能忍受學習中的枯燥和困難。

03.

第三個要介紹的,是賓大的最新研究,今年1月份剛發表。

賓大用了近4年的時間,研究哪種教養方式更能幫助低齡孩子在遇挫時堅持下去。

其中有一個實驗,讓34名4-8歲的孩子完成拼圖任務,父母在旁觀看。實驗結束後,根據父母在孩子拼圖遇到困難時的表現,将教養方式分成六大類:鼓勵型、直接指導型、間接指導型、教學式提問型、接管型、放棄型。

大家可以猜一下,哪種類型的孩子,更容易放棄呢?

結果表明,“接管型”父母的孩子,毅力最差,且父母愛接管的程度和孩子毅力呈絕對的負相關。也就是說,父母越愛幹涉代勞,孩子越容易放棄。

以輔導作業為例。若父母一直守在旁邊,随問随答、遇難就幫、見錯必糾。最後的結果,是孩子很難獨自寫完作業。

那麼,怎樣陪孩子寫作業,才能幫助其增強毅力呢?

比如,當孩子遇到難題時,父母不着急提供幫助,而是讓他先完成其他題目,這樣可以避免其養成一有困難就求助的習慣。即使輔導其不會的題目時,父母也非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多提問,多引導,讓孩子最終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答案。

孩子的一生,無法避免挫折和困難。父母隻有接納孩子遇挫時的負面情緒,并給予他們獨立探索的機會,才能幫助他們提升挑戰困難的信心、愈挫愈勇的堅毅,以及積極樂觀的心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