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中科院停用知網知乎

中科院停用知網知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1 06:17:12

中科院停用知網知乎?來源:海外網“如果說我比别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物理學家牛頓曾言無論大學生還是高校教師,隻要做學術、搞研究,難免需要一登巨人肩膀,看前人作了哪些研究,思考自己該從何處着手,找對方向、做出新意,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中科院停用知網知乎?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中科院停用知網知乎(中科院都用不起)1

中科院停用知網知乎

來源:海外網

“如果說我比别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物理學家牛頓曾言。無論大學生還是高校教師,隻要做學術、搞研究,難免需要一登巨人肩膀,看前人作了哪些研究,思考自己該從何處着手,找對方向、做出新意。

但“中科院因續訂費用不堪重負,停用中國知網數據庫”的消息讓我們看到,攀上“巨人的肩膀”也不便宜。

最近,網上流傳着中科院文獻信息中心的郵件截圖:高昂訂閱費讓中科院難以續購中國知網服務。中科院文獻信息中心官網尚無正式公告,但4月14日有一則消息:經過與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溝通,為全院研究所開通了萬方數據庫的試用權限。

中科院轉道萬方。從萬方數據庫包含“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增強版)、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增強版)、中文學術會議論文數據庫”等學術資源的情況來看,此舉可助研究人員另辟蹊徑,減輕對中國知網的依賴。

說起來,知網真讓學人“又愛又恨”。“一方面,在檢索論文、查詢引用率數據時,它确實非常好用,數據也全;另一方面,知網價格高昂,成為學校支出的重要負擔。”一位在北京某重點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師告訴島叔。

知網不僅貴,還總漲價。2020年8月,雲南玉溪師範學院曾在校内公告中大倒苦水:“(盡管本校)知網訂購方案已删除其中的會議專題庫,并在期刊庫中剔出諸如醫學等我校暫無相關學科的專輯,但此時其購置經費已占用了電子資源經費的近45%。2019年年中,知網從原有期刊庫中又抽取300多種單刊,要求單獨購買。這種變相漲價的方式導緻老師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無法下載相關文獻的情況。”

該校圖書館稱,2020年多次與知網溝通詢價。但知網提供的方案顯示,即便隻購買報紙、會議和期刊博碩庫的4個學科專題(僅使用經濟、語言、教育和藝術類數據),價格仍占該校電子資源經費的近30%。

面對漲價,天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不少高校選擇了妥協,并在達成續訂協議後撤下了暫停知網服務的通知。

為何高校在議價中屢屢處于弱勢?一些高校曾表明原委。

北京科技大學在去年底發布的《CNKI中國知網數據庫單一來源采購公告》中說了續訂原因:“中國知網數據庫資源的平台基于自主知識産權技術研發,其核心技術包括知識庫管理、搜索引擎、知識挖掘、自然語言理解等,期刊資源包括數百種獨家期刊,不存在任何其他合理選擇或替代,故申請單一來源采購。”

南京大學在公告中稱,CNKI數據庫在國内高校中廣泛應用,是高校教學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電子文獻資源,具有極高的教學、科研、學術價值。考慮到數據庫資源内容的連續性、學科專業的針對性,以及數據庫産品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唯一供應商的特點,故拟以單一來源采購方式采購。

從中國政府采購網公示的最新信息看,國内各大高校在購買知網服務上均開支不小。為購買知網2022年服務,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拿出103.4萬元,武漢理工大學掏了127.85萬元,清華大學更是花費188.03萬元……

本來,内容多、數據全、服務好,适當要價并無不可。但知網的用戶和資源提供者幾乎均為高校和科研院所,上下遊是同一撥人。這個群體做出了學術成果,回頭想來下載,居然要給别人交費。聽上去多少有些荒謬。

去年,“中南财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起訴中國知網”一案,讓不少人慨歎知網的霸道。而今,中科院被知網續訂費“勸退”,再次揭示知網背後畸形的壟斷生态。

中科院是國内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咨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擁有100多家科研院所、130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對學術資源的需求和貢獻都不可小觑。如此頂級的科研機構在知識生意人面前卻步,到底是誰的錯?

知網也解釋過頻繁漲價的原因,大緻意思是:知網既是高校的服務商,也是期刊資源的采購方,許多資源都是獨家的,還有很多費用不菲外文資料,資源成本比較高。随着版權意識提升,好期刊越來越貴,加上公司其他成本,報價就漲起來了。

島叔認為,這些說法有一定道理,但難以服衆。

學術成果是公開的,中國知網賣的是數據集成、排列、調取和檢索的服務,賺的是渠道費、服務費。按知網自己的說法,采購期刊資源時在版權上有較高成本,可作為學術資源創作者的高校科研院所及師生,使用自己所在院校機構貢獻的資源,是否本該獲取相應通路和優惠呢?畢竟知網在征收資源時并沒付給個人和高校科研院所必要的版權費。

取之于斯,用還于斯,這與獻血、用血道理相同。在中國,獻血是無償的,病人在醫院輸血時需要支付一些明确的費用,這個費用是采集、運輸、保存的花銷,而非購買血液本身。

知網不是學術論文的創造者,高昂收費是否匹配它作為集納平台的角色?賬目是否該算得更清楚?何不明明白白告訴大家賺的是哪個環節的錢,而非一紙要價開出去,愛買不買悉聽尊便?

高校等采購方也該“算大賬、算總賬”,不妨嘗試“拼單”“團購”。政府部門可探索“集采”“補貼”。但歸根到底,知網應合理定價,别做霸王生意。降低學術資源使用成本,為用戶提供便利,讓中國學術研究加速前進,豈非更有意義?

文/子渡

編輯/雲歌

來源:俠客島微信公衆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